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見證太原千年文脈傳承

發布時間:2024-01-24 09:3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李建斌 楊 玨

  “一座晉陽城,半部中國史。”太原有2500餘(yu) 年的建城史,晉陽古城就是其見證者。日前,位於(yu) 太原市晉源區的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

  曆經滄桑的晉陽古城對太原而言,不僅(jin) 是文化遺存,更是曆史記憶。

  從(cong) 春秋末期趙簡子在太原盆地北端、晉水之陽營建城邑,到三家分晉、劉恒治代、匈奴內(nei) 附、李唐肇基,晉陽城一直是曆史舞台上的“常客”。

  北宋時期,宋太宗趙光義(yi) 一把火讓這座有著千餘(yu) 年曆史的名城不複存在。然而,從(cong) 建成到廢棄,晉陽城城址沒有大的變動,雖經大火焚毀,但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遺存埋藏豐(feng) 富,在中國都城遺址中獨具特色。

  20世紀60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市晉源區古城營村附近發現數段城牆和三座小城遺址,揭開了晉陽古城的神秘麵紗。2001年,晉陽古城遺址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晉陽古城考古遺址公園獲得立項,是全國100個(ge) 大遺址展示項目之一。

  時隔多年,位於(yu) 遺址南側(ce) 奉宣街大夏門內(nei) ,以展示晉陽城曆史文化為(wei) 核心內(nei) 容,集文物考古、收藏、展陳、保護、研究、教育、文旅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終於(yu) 正式落成。

  這座“隱藏”在城牆裏的博物館規劃建築麵積12535平方米,根據功能分為(wei) 核心展覽設計區、臨(lin) 時展覽功能區、文物本體(ti) 保護及公眾(zhong) 服務區三大區域。

  太山龍泉寺出土的金、銀棺上的青龍、白虎圖;趙卿墓出土的虎頭匜、韓祖念墓中出土的“玻璃杯”、童子寺出土的觀音造像……步入展廳,土黃色浮雕牆上一件件文物,就像一張張老照片。

  核心展區序廳以城門為(wei) 造型,寓意著穿越時空、探尋城市文明之源。展覽標題“晉陽雄異”,字體(ti) 蒼勁有力。這四個(ge) 字節選自晉陽古城二號建築基址發掘出土的碑刻,“晉陽”與(yu) 博物館主題相呼應、“雄異”代表傑出卓異,這樣的主題寓意著晉陽古城的卓越不凡,以及其在我國曆史長河中的獨特地位。

  展線設計上,以時間軸為(wei) 節點,分肇建晉陽、名都並州、霸府別都、盛唐北都、錦繡太原五個(ge) 單元,展示了晉陽古城從(cong) 誕生之初到成為(wei) 軍(jun) 事重鎮的曆史進程,再到晉陽古城的考古曆程及晉陽古城遺址在科學保護與(yu) 發展下的壯美前景。

  一個(ge) 碩大的地坑裏,放置的是虞弘墓的漢白玉棺槨,其四周散落著陪葬的陶俑、器物等,儼(yan) 然就是一個(ge) 考古發掘現場。因其墓葬的出土,虞弘廣為(wei) 人知。其漢白玉石槨上雕刻圖案中的人物服飾、器皿、樂(le) 器、舞蹈內(nei) 容以及花草樹木,均取材於(yu) 波斯和中亞(ya) 諸國,是我國發現的反映中亞(ya) 古國和東(dong) 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feng) 富、最珍貴的實物資料。

  把考古現場“搬”進展廳,是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最為(wei) 別致的設計。在這個(ge) 全新的展館裏,觀眾(zhong) 可跟隨著考古工作者去探尋、發掘,能夠直觀地感受並思考考古工作的內(nei) 涵。展廳地麵模擬出的晉陽古城二號建築遺址群的場景、漢代王陵及其陪葬墓,雖是“微縮景觀”,卻有科普意味,讓參觀者能感受到晉陽古城遺址考古工作的意義(yi) 。

  兩(liang) 個(ge) 展廳之間的過道上是兩(liang) 麵夯土層,一側(ce) 光著膀子的“匠人”背著磚瓦、泥土,正在用心堆砌著城池;另一側(ce) 則是蹲在一個(ge) 個(ge) “四方格”裏的考古人,他們(men) 拿著小刮鏟在“尋寶”。中間的過道,似乎就是橫跨古今的橋梁。古今對望,能讓人們(men) 明白,正是因為(wei) 考古我們(men) 有了觸摸曆史的機會(hui) 。

  2019年8月,在太原市小井峪小學附近,建築施工發現一座唐代壁畫墓,墓葬主人為(wei) 恒州刺史郭行。這座墓是目前太原地區發現規模最大的唐代壁畫墓。如今,該壁畫墓被整體(ti) “搬遷”到了晉陽古城考古博物館,墓室構造以及壁畫布局,讓公眾(zhong) 欣賞得更加真切。

  “深埋於(yu) 地下1000餘(yu) 年的晉陽古城,在歲月的侵蝕中靜靜訴說著錦繡太原的前世崢嶸,發掘好、保護好、整理好、闡釋好老祖宗留給我們(men) 的曆史信息,是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源泉所在。”太原市文物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劉玉偉(wei) 表示,下一步太原將立足晉陽古城遺址,抓緊建設、完善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挖掘研究闡釋曆史信息、發展理念、精神品格賦予時代價(jia) 值,講好晉陽故事、三晉故事,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23日 09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