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出新意 紙上年味濃——聚焦當代新年畫創作
光明日報記者 榮池
新春將至,年味漸濃,掛燈籠、貼春聯、寫(xie) “福”字,城市街頭處處點綴著一抹抹鮮亮的紅色。大同市美術館內(nei) ,全國新年畫創作大展正在舉(ju) 辦,現場斑斕一片,洋溢著熱烈的節日氣氛。
四川綿竹木版年畫傳(chuan) 承人李德敬一大早便來到現場,他的係列新年畫作品《青春熊貓》正在展出,畫麵裏,一隻隻活力四射的大熊貓身著吉祥服飾,為(wei) 觀眾(zhong) 送去春節的祝福。“年畫承載著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新年畫的形式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這一‘接力棒’如今已經交到當代創作者們(men) 的手中。”李德敬表示,中國傳(chuan) 統年畫蔚為(wei) 大觀,而新年畫的創新路徑更是紛繁多樣,將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創作者們(men) 的作品同台展示、交流,是促進當代新年畫創作發展的有益嚐試。
此次展出的百餘(yu) 件新年畫作品均係“古都韻·中國年”全國新年畫創作營的最新創研成果。創作營活動集結了全國各地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畫傳(chuan) 承人、高校師生以及專(zhuan) 業(ye) 設計師,旨在深入挖掘年畫所蘊含的文化內(nei) 涵與(yu) 精神力量,以多樣的藝術風貌展現當代社會(hui) 生活的美好圖景。
“早在八十餘(yu) 年前,彥涵、古元等中國美術界的老前輩們(men) 就創作了大量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新年畫。此次創作營活動正是追尋著老先生們(men) 的足跡和中國年畫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采用嶄新的形式進行藝術創作。”中國美術家協會(hui) 插圖裝幀藝術委員會(hui) 主任田忠利坦言,在新鮮事物不斷湧現的今天,家家戶戶已經很少有張貼年畫的習(xi) 慣,但老百姓對“年味”仍然有著強烈的訴求,“正因如此,以新的創作為(wei) 年畫重新注入生命力才顯得尤為(wei) 重要。”
“這幅年畫以較為(wei) 傳(chuan) 統的人物造型和設色方式,表現了科技發展對當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展廳內(nei) ,一名自媒體(ti) 博主正通過直播為(wei) 線上觀眾(zhong) 介紹楊雅格的新年畫《宜室宜家》,畫麵中,一場助農(nong) 增收的帶貨直播也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該作品描繪了果農(nong) 通過電商平台銷售當地特產(chan) 的景象,個(ge) 個(ge) 圓潤飽滿的蟠桃從(cong) 采摘到銷售,從(cong) 稱重到裝箱,台前幕後,男女老少,大家忙得熱火朝天,笑得滿麵春風。
同樣表現時代發展麵貌的新年畫作品還有葉文傑的《一飛衝(chong) 天》和彭芷園的《第四十次南極科考:羅斯海站慶新年》。前者以中國航天員形象作為(wei) 畫麵主體(ti) ,並在背景中融入飛機、火箭、衛星等科技元素和玉兔、祥雲(yun) 等傳(chuan) 統圖案,謳歌了中國航天事業(ye) 取得的輝煌成就;後者則將手持望遠鏡和藍圖的南極科考隊員與(yu) 擬人化的企鵝,以及由我國自主建造的極地科學考察破冰船“雪龍2”號等元素並置於(yu) 一畫,彰顯出國之重器的磅礴力量。
除塵布新、趕集囤貨、走親(qin) 訪友、廟會(hui) 賞燈……百姓生活,是年畫不變的主題。朱意晶的作品《趕個(ge) 年貨大集》以對稱式構圖呈現了一家四口其樂(le) 融融采購年貨的情景;肖雨軒在創作《青年市集》時巧妙借鑒了埃及壁畫的獨特形式,述說著當代青年的多彩生活;劉妍彤的《瑞雪豐(feng) 年》聚焦冰雪運動的熱烈場麵,展現出全民健身的時代新風;黨(dang) 悅嘉的《百業(ye) 興(xing) 》則將醫生、教師、運動員、都市白領、外賣員等典型形象分置於(yu) 各類場景,定格下各行各業(ye) 的奮鬥瞬間與(yu) 高光時刻。
“藝術家們(men) 不僅(jin) 借鑒傳(chuan) 統年畫的元素和技法,還吸納了現代藝術的創新思維。他們(men) 通過細膩的表現技巧和獨特的創意,將傳(chuan) 統年畫與(yu) 時下流行元素相結合,使得新年畫創作綻放出與(yu) 時俱進的魅力。”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第五工作室主任武將在談到當代新年畫的創新發展時表示,當代藝術家在新年畫的創作中,嚐試拓展形式和內(nei) 容等方麵的“新玩法”,同時積極探索將年畫元素融入各類文創、家居、服飾等設計中,不斷拓寬年畫的應用場景。
“為(wei) 了讓更多人愛上年畫、傳(chuan) 承年畫,我們(men) 除了在創作中尋求新意,也一直嚐試通過直播、AR技術等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年畫這一非遺項目。越來越多青年藝術家加入我們(men) ,為(wei) 年畫創作帶來新創意、新方法,年畫的未來之路定會(hui) 越走越寬!”正如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傳(chuan) 承人石彥敏所說,年畫發展重在固本開新,它連接著過去與(yu) 未來,正以嶄新的姿態續寫(xie) 著人們(men) 關(guan) 於(yu) 中國年的共同記憶。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04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