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完善製度 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

發布時間:2024-02-19 10:05:00來源: 中國教育報

  作者:楊程(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副研究員)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等二十二部門印發了《科研失信行為(wei) 調查處理規則》(以下簡稱《規則》)。這是自2019年9月印發《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以來,首次對《規則》進行修訂。從(cong) 《規則》的名稱來看,將“誠信案件”修訂為(wei) “失信行為(wei) ”,雖然隻有四字之別,但是內(nei) 涵與(yu) 外延更加明確,使被調查處理的主體(ti) 一目了然、更加清晰,有利於(yu) 《規則》更好地貫徹落實。從(cong) 《規則》的內(nei) 容來看,進一步規範了調查程序,統一了處理尺度,與(yu) 科學技術進步法等法律製度的銜接更加緊密,使科研失信行為(wei) 的調查處理工作更具操作性。

  回顧科研的發展曆程,科研失信行為(wei) 時有發生,造成後果之重,給我們(men) 敲響了警鍾。誠信是人類社會(hui) 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基石,而科研人員又承載著國家和經濟社會(hui) 以及文化發展的重要使命,科研誠信的重要意義(yi) 不言而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和科研作風學風建設工作,相關(guan) 部門不斷健全工作機製,開展宣傳(chuan) 教育,引導科研人員堅守學術道德,營造良好的科研環境,讓學術道德和科學精神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其中,完善製度規範是重要的手段之一。相關(guan) 部門不斷推進科研誠信立法,出台“破四唯”“立新標”政策措施,細化製度規範等。比如,此次新修訂的《規則》就將3年試行中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進行了補充完善,並將調查處理實踐中積累的成功經驗及時上升為(wei) 相關(guan) 製度規定。以《規則》中的第二條為(wei) 例,新修訂的《規則》中就增加了“無實質學術貢獻署名等違反論文、獎勵、專(zhuan) 利等署名規範的行為(wei) ”“重複發表,引用與(yu) 論文內(nei) 容無關(guan) 的文獻”等更加具體(ti) 的失信行為(wei) ,使科研失信行為(wei) 更好判定,使《規則》更好執行。此外,失信行為(wei) 數據庫、鼓勵科研人員主動糾錯、寬嚴(yan) 相濟的理念等,也體(ti) 現了《規則》的與(yu) 時俱進、日益完善。

  但是,科研是否誠信,不僅(jin) 涉及到製度規範的完善,也受到學者本身的自律性、外在的考評機製、社會(hui) 的價(jia) 值導向等多方麵因素的影響。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科研失信行為(wei) ,還學術研究一片“淨土”,需要找到失信行為(wei) 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麵,相對單一的量化考核機製尚未完全破除。另一方麵,有的科研失信行為(wei) 違規成本低、風險小。當前,科研失信行為(wei) 表現出更強的隱蔽性和複雜性,這使得部分科研不端行為(wei) 難以被發現,即便有的失信行為(wei) 被發現了,在單位、同行的庇護下也並未受到嚴(yan) 厲處罰,從(cong) 而導致有的科研人員在誘惑麵前急功近利,進而影響了科研的生態。

  為(wei) 了能夠有效地抑製科研失信行為(wei) ,更好地促進學術繁榮,還需要多管齊下,多措並舉(ju) 。其中,以教育評價(jia) 改革破解科研失信行為(wei) 是“龍頭之戰”,把《規則》與(yu)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jia) 改革總體(ti) 方案》《關(guan) 於(yu) 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guan) 指標使用樹立正確評價(jia) 導向的若幹意見》《關(guan) 於(yu) 破除高校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評價(jia) 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幹意見》等係列文件有機銜接,打好政策“組合拳”,既解決(jue) 好科研失信行為(wei) 的調查處理,又營造了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藥到病除、標本兼治。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