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

發布時間:2024-02-19 10:17:00來源: 人民日報

  必須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製定相應規則,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

  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將對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產(chan) 生深遠影響。比如,人工智能在研發新材料、預測蛋白質結構等方麵具有優(you) 勢,有望進一步重塑科學研究範式;智能駕駛的普及,將改變城市規劃和交通管理方式……各行各業(ye) 對人工智能的需求日趨增大的同時,經濟社會(hui) 的方方麵麵正受到人工智能的多重影響。

  隨著人工智能不斷取得突破,一些潛在的隱患和道德倫(lun) 理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例如,人工智能在安全、隱私等方麵存在一定風險隱患:“換臉”技術有可能侵犯個(ge) 人隱私,信息采集不當帶來數據泄露,算法漏洞加劇認知偏見……這說明,人工智能不單具有技術屬性,還具有明顯的社會(hui) 屬性。唯有綜合考慮經濟、社會(hui) 和環境等綜合因素,才能更好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推動其健康發展。人工智能的進一步發展,給人工智能治理帶來更多課題,亟待相關(guan) 法律和倫(lun) 理工作者作答。

  為(wei) 此,必須加強人工智能發展的潛在風險研判和防範,製定相應規則,規範人工智能的發展,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要整合多學科力量,加強人工智能相關(guan) 法律、倫(lun) 理、社會(hui) 問題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法律法規、製度體(ti) 係、倫(lun) 理道德。隻有正確處理好人和機器的關(guan) 係,才能更好走向“人機混合”的智能時代。

  目前,業(ye) 界已經展開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譬如,構建有效的優(you) 化訓練數據集,防止人工智能生成對公共安全、生產(chan) 安全等有害的內(nei) 容;在編程設計階段,通過技術手段防止數據謬誤,增加智能係統的透明度和公平性;預先設立應急機製和應對措施,對人工智能使用人員進行必要培訓。這些舉(ju) 措,都在技術層麵進一步夯實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礎。

  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倫(lun) 理規範》《關(guan) 於(yu) 加強科技倫(lun) 理治理的意見》《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等,旨在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發展風險。各地區各行業(ye) 也正在建立更加完善的多方治理機製,形成協作格局,貢獻治理智慧,共享治理成果。同時,我國還通過積極搭建人工智能發展各方參與(yu) 的開放性平台,推動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向國際社會(hui) 貢獻中國智慧。著眼長遠,在發展、應用的同時加強監管和規範,人工智能就能更好造福人類。(劉詩瑤)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