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潛力發展綠色消費市場
作者:郭麗(li) 岩(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綠色低碳轉型是生產(chan) 和消費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大力發展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是各類消費主體(ti) 在消費過程中自覺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wei) ,是綠色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現實需要。當前,綠色消費領域發展存在製約因素,例如,市場管理不規範、綠色產(chan) 品供給動力不足等。需要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增強全民節約意識,通過完善體(ti) 製機製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全麵推動綠色消費市場發展壯大,加快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模式,為(wei)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發展潛力和後勁提供有力支撐。
消費領域綠色轉型凸顯成效
近年來,綠色低碳產(chan) 品市場占有率持續大幅提升,重點消費領域綠色轉型成效明顯,綠色消費方式蔚然成風。
傳(chuan) 統消費更加綠色環保。一方麵,衣食消費加快綠色轉型。各地加大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和有機食品推廣力度,“種養(yang) 基地+中央廚房”等新模式不斷湧現,餐飲行業(ye) 加快綠色化標準化品質化升級,倡導“光盤行動”“文明餐桌”,城鄉(xiang) 居民逐步養(yang) 成適度采買(mai) 和節約點餐、置衣習(xi) 慣。另一方麵,住行消費更加綠色環保。綠色家裝成為(wei) 時尚,節能環保成為(wei) 老舊小區改造的必選項,農(nong) 房節能改造和綠色農(nong) 房建設帶動了綠色建材下鄉(xiang) 。城鄉(xiang) 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壯大,2023年新能源乘用車國內(nei) 零售滲透率為(wei) 35.7%,消費者優(you) 選輕量化和低排放車,充換電、新型儲(chu) 能等配套設施加快建設。
文旅消費掀起綠色風尚。隨著節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各類展會(hui) 越來越多選用綠色環保型展台、展具和展裝,文化演藝現場的汙染消耗顯著降低。新建或改擴建景區更加重視綠色設計和節能管理,加快布局騎行專(zhuan) 線、登山步道等綠色旅遊消費項目。在限製林區、耕地、濕地占用和過度開發的同時,各地鄉(xiang) 村積極挖掘特色資源優(you) 勢,推動了旅遊市場的綠色有序健康發展。
完善綠色發展機製釋放消費潛力
綠色消費一般是指各類消費主體(ti) 在消費活動全過程貫徹綠色低碳理念的消費行為(wei) 。在綠色消費市場中,要想達成綠色低碳商品或服務的供需平衡,就要發揮好綠色供需機製、綠色競爭(zheng) 機製和綠色發展價(jia) 格機製作用,實現市場資源優(you) 化配置,加快消費提質升級,充分釋放消費潛力。
完善供需機製,提升供給體(ti) 係對綠色消費的適配性。提升重點產(chan) 業(ye) 綠色創新水平,積極研發和推廣低碳零碳負碳技術,強化綠色設計和製造能力,加強生態環境友好型新產(chan) 品新設備供給,推動綠色技術賦能各種消費類型和應用場景,以高品質供給引領和創造新型消費需求。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引導上遊供應商進行綠色采購、綠色生產(chan) ,加快建設城鄉(xiang) 綠色快遞物流和配送體(ti) 係。在電商平台和商場等流通企業(ye) 平台設立綠色低碳產(chan) 品銷售專(zhuan) 區、設置專(zhuan) 場促銷活動。
完善競爭(zheng) 機製,激發綠色發展經營主體(ti) 活力動力。培育發展綠色生態市場,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用水權交易市場。發展汽車、家電、消費電子產(chan) 品和服裝等二手交易,完善交易糾紛解決(jue) 機製。加強信用和監管體(ti) 係建設,對於(yu) 綠色消費市場存在的排除或限製競爭(zheng) 行為(wei) 進行嚴(yan) 格約束。完善質量安全保障機製,糾正和懲戒虛標綠色低碳產(chan) 品的行為(wei) ,打擊網絡上有關(guan) 綠色產(chan) 品的虛假廣告和流量造假等不正當競爭(zheng) 行為(wei) 。
完善價(jia) 格機製,合理引導節約環保行為(wei) 。健全居民用水用電用氣的階梯價(jia) 格製度,引導用戶厲行節約和工業(ye) 企業(ye) 錯峰用能。優(you) 化城市公共交通價(jia) 格形成和動態調整機製,綜合考慮承載能力、運營成本和交通狀況,建立多層次差別化價(jia) 格體(ti) 係,實行有利於(yu) 緩解擁堵、促進公共交通優(you) 先發展的舉(ju) 措。建立健全餐飲企業(ye) 廚餘(yu) 垃圾處理計量收費和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製度。
健全製度體(ti) 係培育全民綠色消費習(xi) 慣
培育全民綠色消費意識和習(xi) 慣,全麵推動綠色消費市場規範發展,是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的題中之義(yi) ,也是進一步做強國內(nei) 市場的重要體(ti) 現。
在法律法規標準方麵,要明確綠色低碳產(chan) 品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各環節的標準要求和各類主體(ti) 的責任義(yi) 務。提高政府綠色采購標準,增加綠色產(chan) 品的政府采購品類和占比。完善綠色低碳產(chan) 品和服務標準、認證、標識體(ti) 係,與(yu) 時俱進升級節能標準,提升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guan) 、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等行動。
在統計和信息發布方麵,要探索建立綠色消費相關(guan) 統計製度,加強綠色消費數據收集與(yu) 監測分析,研究相關(guan) 指數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科學評價(jia) 綠色消費水平與(yu) 發展態勢。搭建綠色消費信息平台,定期發布綠色低碳產(chan) 品清單和購買(mai) 指南,促進綠色商品產(chan) 銷銜接。
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方麵,要合理布局、規範建設城鄉(xiang) 廢舊物資回收網絡,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建立健全家電生產(chan) 企業(ye) 回收目標責任製,推行“互聯網+回收”模式,加強廢舊家電、電子產(chan) 品等回收處理,規範管理報廢機動車等的拆解利用。
在財稅金融支持方麵,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綠色建材、節能低碳產(chan) 品等予以適當補貼,可考慮發放綠色消費券和開展綠色積分活動。發揮綠色金融的支持作用,提升服務覆蓋麵和便利性,形成以綠色貸款、綠色債(zhai) 券等為(wei) 主的多層次多元化綠色金融市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