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獲國際血液病學獎項
光明日報北京2月26日電 記者晉浩天、通訊員李嬙從(cong) 北京大學獲悉,國際血液與(yu) 骨髓移植研究中心日前向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jun) 教授頒發傑出服務獎,以表彰他創建半相合骨髓移植“北京方案”,為(wei) 國際血液病學作出傑出貢獻。
2024年度移植與(yu) 細胞治療會(hui) 議日前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聖安東(dong) 尼奧舉(ju) 行。在會(hui) 議期間舉(ju) 行的頒獎典禮上,國際血液與(yu) 骨髓移植研究中心谘詢委員會(hui) 主席邁克爾·弗內(nei) 裏斯說,黃曉軍(jun) 創建了一係列非體(ti) 外去T細胞單倍型相合(半相合)骨髓移植關(guan) 鍵技術,並逐漸發展成基於(yu)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的“北京方案”。這一創新療法使接受半相合移植的白血病患者3年生存率從(cong) 約20%提高到約70%。基於(yu) “北京方案”的關(guan) 鍵技術現已推廣到韓國、意大利、法國等許多國家。“北京方案”是目前全球應用最廣、療效最佳的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係統。
弗內(nei) 裏斯說,黃曉軍(jun) 還對造血幹細胞移植的通用關(guan) 鍵技術進行了優(you) 化和標準化;創建了針對白血病複發的預防-拯救新方案;編寫(xie) 指南和推廣通用技術,極大地促進了造血幹細胞移植在中國的快速發展等。此外,他建立國際培訓中心和示範教學基地,培訓了多國移植專(zhuan) 業(ye) 醫師,加強了與(yu) 國際血液學界的交流與(yu) 合作。
黃曉軍(jun) 說,這一榮譽不僅(jin) 是對他本人及其團隊工作成果的認可,也是對快速發展的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事業(ye) 的激勵。他將努力為(wei) 促進中國血液學的發展,以及促進中國與(yu) 世界血液學界的合作,作出更大貢獻。
國際血液與(yu) 骨髓移植研究中心始建於(yu) 1972年,旨在推動這一領域的全球數據和專(zhuan) 家協作,促進細胞療法研究。目前,它與(yu) 全球約350家血液和移植中心合作,並從(cong) 2010年起每年頒發傑出服務獎,表彰為(wei) 國際血液病學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7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