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夯實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人才支撐

發布時間:2024-02-27 10:26:00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劉明熹、趙璐(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谘詢研究院)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打造生物製造、商業(ye) 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chan) 業(ye) 新賽道。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2027年兩(liang) 階段的發展目標,並從(cong) 全麵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技術創新和產(chan) 業(ye) 化等6個(ge) 方麵部署了16項重點任務。當前,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我國構建產(chan) 業(ye) 發展新格局、塑造新動能新優(you) 勢的主要途徑,而人才是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基礎,因此,應加強人才培養(yang) 的針對性和係統性,為(wei) 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支撐。

  人才是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基礎

  未來產(chan) 業(ye) 由前沿技術驅動,當前處於(yu) 孕育萌發階段或產(chan) 業(ye) 化初期,是可能發展成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相對而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產(chan) 業(ye) 形態明確、產(chan) 業(ye) 邊界清晰、發展模式固定,而未來產(chan) 業(ye) 主要基於(yu) 未來技術突破和場景創新,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為(wei) 此,未來產(chan) 業(ye) 對人才的需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急需三類關(guan) 鍵人才。

  首先,由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戰略性和引領性,是科技和產(chan) 業(ye) 前沿探索的“無人區”,需在資源要素有限的條件下對發展方向作出選擇,必須有一批具有遠見卓識、前瞻視野、冒險精神的戰略科學家對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進行前瞻引領。

  其次,由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顛覆性,從(cong) 顛覆性創新的思想萌發到技術實現,往往需要獨辟蹊徑,必須有一批有過硬理論基礎和嚴(yan) 謹科學精神、有能力改變科學和技術範式、能夠引領科學和技術革命的頂尖技術人才對未來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進行創新突破。

  再次,由於(yu) 未來產(chan) 業(ye) 具有不確定性,產(chan) 業(ye) 發展受技術研發、資本投入、市場需求、政策環境等多方影響,有顯著的長周期、高風險特征,必須有一批敢闖敢試、開拓進取、勇於(yu) 承擔風險的領軍(jun) 企業(ye) 家對未來產(chan) 業(ye) 典型場景進行培育創造。

  總體(ti) 而言,未來產(chan) 業(ye) 領域布局的前瞻謀劃、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多元場景的落地應用,需要這三類人才團結協作。

  多措並舉(ju) 加大對三類關(guan) 鍵人才的培養(yang)

  我國要搶占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先機,須聚焦戰略科學家、頂尖技術人才、領軍(jun) 企業(ye) 家三類關(guan) 鍵人才,多措並舉(ju) 、係統完善人才培養(yang) 、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製,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第一,培養(yang) 一批能夠引領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方向的戰略科學家。

  戰略科學家是科技人才中的“帥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中的“關(guan) 鍵少數”,能夠在培育發展未來產(chan) 業(ye) 的過程中科學回答“幹什麽(me) ”“怎麽(me) 幹”“誰來幹”等關(guan) 鍵問題。培養(yang) 使用戰略科學家,要貫通戰略科學家培養(yang) 路徑,完善戰略科學家的發現、培養(yang) 、使用機製。健全大科學裝置和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使用規則,為(wei) 戰略科學家提供高水平的“舞台”。同時,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打造一批科技領軍(jun) 人才和創新團隊,為(wei) 培養(yang) 戰略科學家厚植人才基礎。要打破“唯分數”“論資排輩”的人才評價(jia) 模式。建議實施國家未來戰略科學家培育計劃,整合現有的支持高層次戰略人才、領軍(jun) 人才、智庫人才等的各類人才計劃,圍繞培養(yang) 戰略科學家設置遴選標準、培養(yang) 目標和程序等,並由政府設立專(zhuan) 門資金推動實施。重點遴選視野開闊、具有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強的戰略科技人才,支持其麵向國家重大需求組織領導“大兵團作戰”。

  第二,培養(yang) 一批能夠推動顛覆性技術突破的頂尖技術人才。

  頂尖技術人才具有高超技能和卓越才能,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領域的開拓者、新技術的發明者,是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突破的關(guan) 鍵。培養(yang) 使用頂尖技術人才,要建立適應顛覆性創新特點的人才評價(jia) 體(ti) 係。建議遵循基礎研究不同領域的學科規律,製定差異化、長周期的考核體(ti) 係,鼓勵坐“冷板凳”、出“顛覆性”成果,營造鼓勵科學家自由暢想、大膽假設、認真求證的創新環境,有利於(yu) 頂尖技術人才健康有序流動的政策環境。同時,要暢通企業(ye) 與(yu) 高校院所人才流動渠道,建立資質互認機製,支持高校院所人才以“雙跨雙聘、雙跨單聘”等形式到企業(ye) 從(cong) 事科技創新工作。完善人才流動法規製度體(ti) 係,落實人才流動在服務期、競業(ye) 限製、保密等方麵的規定。

  第三,培養(yang) 一批能夠加快前沿技術落地應用的領軍(jun) 企業(ye) 家。

  領軍(jun) 企業(ye) 家具備遠見卓識,對未來市場具有敏銳的洞察力,是推動未來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落地應用不可或缺的關(guan) 鍵人物。培養(yang) 使用領軍(jun) 企業(ye) 家,要增強企業(ye) 家投身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決(jue) 心和信心。政府應製定清晰、穩定且具有前瞻性的產(chan) 業(ye) 政策,為(wei) 企業(ye) 提供明確的投資方向和預期,降低市場不確定性,避免因政策頻繁變動而帶來的投資風險。可通過設立專(zhuan) 項基金、提供貸款擔保等方式,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融資難題,增強企業(ye) 家對未來產(chan) 業(ye) 的投資信心。要出台支持未來產(chan) 業(ye) 發展的激勵政策。建立鼓勵創新的未來產(chan) 業(ye) 項目遴選和評價(jia) 機製,對於(yu) 探索性強、研發風險高的前沿領域建立盡職免予追責機製,探索長周期考核和監管機製。對一時看不準的未來產(chan) 業(ye) ,設置一定的“容錯”“試錯”包容期,支持投資者“投小、投早、投未來”。完善知識產(chan) 權保護體(ti) 係,保護企業(ye) 的創新成果,激發企業(ye) 家的創新熱情。要大力弘揚企業(ye) 家精神,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hui) 氛圍與(yu) 創新文化。對民營企業(ye) 的創始人要有足夠的重視和關(guan) 懷,可通過組織學習(xi) 、建立定期交流機製等方式進行教育培養(yang) ,加深其對國家政策的理解。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