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析】形成良性互動 嗬護文化活力
【文化評析】
作者:任冠青(媒體(ti) 評論員)
今年春節期間,穿漢服可免費乘坐蘇州地鐵引發熱議。蘇州軌道交通此前發文表示,為(wei) 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營造溫馨歡樂(le) 的過年氛圍,穿著全套傳(chuan) 統漢服或中國少數民族服飾的乘客,可向車站工作人員提出免費進站需求。
對此,不少網友發文支持,認為(wei) “好有意思,增添了節日氛圍感”。一些年輕人表示“有被鼓勵到”,可以把收藏已久的漢服大方穿上街了;也有人指出“雖然自己沒有漢服,但看看別人穿也挺開心”,可以成為(wei) 城市一道特有的風景。
穿傳(chuan) 統服飾可以免費乘地鐵,蘇州的這條規定讓人眼前一亮。小橋流水,粉牆黛瓦,人們(men) 穿上各具特色的傳(chuan) 統服飾,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相約街頭景點,開啟一段“春節限定版城市漫步”。這樣的過年場景是多麽(me) 美好、祥和。
春節期間,當大家身著最中意的中式穿搭,徜徉於(yu) 老街古巷、亭榭園林中,不僅(jin) 可以實現個(ge) 性化的自我表達,也是在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觸摸這座城市的文脈。此前,就有不少漢服愛好者直言,自己在研究哪裏拍漢服最“出片”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很多小眾(zhong) “寶藏”景點,也以此為(wei) 契機,對當地曆史文化、人文風貌、古建築等有了更多了解。而對當地市民和遊客來說,看著不少人身穿傳(chuan) 統服飾自信出街,也能近距離、沉浸式地感受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不同於(yu) 博物館裏的服飾展品,作為(wei) “出街穿搭”的傳(chuan) 統服飾,給人帶來的視覺效果是鮮活而生動的。
一個(ge) 值得觀察的現象是,漢服愛好者談起傳(chuan) 統服飾時總是難掩對傳(chuan) 統美學的熱愛。在景區“盛裝”出遊時,她們(men) 會(hui) 熱情地為(wei) 好奇的遊客進行講解,或者通過錄短視頻、開啟直播等方式,介紹每套衣服的紡織和刺繡傳(chuan) 承了哪些工藝,不同紋樣和麵料背後有哪些文化寓意,中國傳(chuan) 統色講究怎樣的搭配邏輯,等等。這種充滿熱愛的文化傳(chuan) 播,無疑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也會(hui) 讓人們(men) 與(yu) 傳(chuan) 統文化貼得更近。
從(cong) 多次出圈的國風舞蹈,到年輕人追捧的圍爐煮茶,再到越來越多人將“春節戰袍”定為(wei) 新中式風格……不難發現,在人們(men) 的日常生活中,傳(chuan) 統文化的“存在感”越來越強了。很多人都意識到,傳(chuan) 統文化並非“隻可遠觀”的抽象概念,而是可以自然、不違和地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而來自各界的源源不斷的創意,也正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環。
對此,城市在進行管理時,還需秉持更加靈活包容的態度,為(wei) 市民和遊客營造真正開放友好的文化環境。此次蘇州地鐵的新舉(ju) 措,除了給人們(men) 帶來一定的“出行福利”,更關(guan) 鍵的是傳(chuan) 遞了城市管理的人性化姿態,鼓勵人們(men) 放下顧慮,大方自信地穿上傳(chuan) 統服飾出門。如此,也能更好地嗬護文化活力和多元性。
《光明日報》(2024年02月28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