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技藝促振興
挖掘培育鄉(xiang) 村各類技能人才,既是技能型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
河北省灤平縣如意家園小區,丁海豔家一派熱鬧景象。前不久評上河北省鄉(xiang) 村工匠名師的她,正在指導前來學習(xi) 編織的姐妹們(men) 織帽子。2016年,她成立了灤平縣美旺手工編織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動周邊1500餘(yu) 名婦女學技能、增收入。後來,在當地婦聯扶持下,她入駐灤平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並開設了扶貧車間,通過各類平台開展培訓百餘(yu) 場。放眼廣袤農(nong) 村大地,無數個(ge) 像丁海豔一樣的鄉(xiang) 村工匠,紮根鄉(xiang) 土、傳(chuan) 承技藝,拓寬了當地群眾(zhong) 的增收渠道。
鄉(xiang) 村工匠,主要是指縣域內(nei) 從(cong) 事傳(chuan) 統工藝和鄉(xiang) 村手工業(ye) ,能夠紮根農(nong) 村,傳(chuan) 承發展傳(chuan) 統技藝、轉化應用傳(chuan) 統技藝,促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和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技能人才。發揮鄉(xiang) 村工匠的帶動作用,既有利於(yu) 留住鄉(xiang) 愁、盤活鄉(xiang) 土文化資源,也有助於(yu) 帶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農(nong) 民創業(ye) 就業(ye)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需要挖掘培養(yang) 一批、傳(chuan) 承發展一批、提升壯大一批鄉(xiang) 村工匠,激發廣大鄉(xiang) 村手工業(ye) 者、傳(chuan) 統藝人創新創造活力。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關(guan) 鍵在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鄉(xiang) 村人才振興(xing) 的意見》明確提出,“培育鄉(xiang) 村工匠”“挖掘培養(yang) 鄉(xiang) 村手工業(ye) 者、傳(chuan) 統藝人”“支持鼓勵傳(chuan) 統技藝人才創辦特色企業(ye) ,帶動發展鄉(xiang) 村特色手工業(ye) ”。可以說,挖掘培育鄉(xiang) 村各類技能人才,既是技能型社會(hui) 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
不同的鄉(xiang) 村,曆史各有特點,文化各有特色。激發鄉(xiang) 村工匠隊伍活力,需要在“特”字上做文章。刺繡印染、編織紮製、雕刻彩繪、陶瓷燒造等,這些充滿文化氣息的傳(chuan) 統技藝技能,也是許多地區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特色標識。楊雲(yun) 東(dong) 是廣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一名古建築營造技藝非遺傳(chuan) 承人,13歲就開始學習(xi) 古建築修繕、古村落保護等技藝。隨著工作的深入,他越來越清晰地意識到,要更好保護、修複古建築,必須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藝。恰逢廣西舉(ju) 辦鄉(xiang) 村傳(chuan) 統建築工匠培訓班,他便報名參加。通過參加培訓學習(xi) ,他增進了對桂北民居大木構造、營造技藝和時代特征的了解,加深了對桂北民居價(jia) 值判斷、保護修複理念和原則的全麵認識。立足本土資源,結合當地實際,挖掘傳(chuan) 統工藝,才能更好培養(yang) 技藝精湛、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能力強的鄉(xiang) 村工匠。
在鄉(xiang) 村發展不容易,長期堅守更不容易。做好保障,完善鄉(xiang) 村工匠評價(jia) 體(ti) 係,不斷增加鄉(xiang) 村工匠的職業(ye) 認同感和歸屬感,十分重要。重慶市將大足石雕從(cong) 業(ye) 人員、農(nong) 村建築工匠、農(nong) 機合作社經理人等鄉(xiang) 村工匠納入職稱評價(jia) 體(ti) 係,並對技能大師工作室平台建設等項目給予政策支持;浙江省在各類評獎評優(you) 中對鄉(xiang) 村工匠予以適當傾(qing) 斜,還支持鼓勵將鄉(xiang) 村工匠納入省內(nei) 各地人才管理,享受相應政策待遇。從(cong) 實踐來看,營造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就能更好激發鄉(xiang) 村工匠內(nei) 生動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推動鄉(xiang) 村工匠人才隊伍不斷壯大。
藍圖激發昂揚幹勁,鄉(xiang) 村湧動蓬勃生機。相信隨著培育機製的不斷完善,活躍在廣袤山鄉(xiang) 的鄉(xiang) 村工匠,將帶著一項項獨具特色、承載文化、帶動產(chan) 業(ye) 的傳(chuan) 統技藝,為(wei) 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作出更大貢獻。(周珊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