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新聞隨筆】爆火的英歌舞何以煥發傳統文化新魅力

發布時間:2024-03-13 09:3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新聞隨筆】

  作者:樊成(媒體(ti) 評論員)

  在媒體(ti) 開展的2024全國兩(liang) 會(hui) 調查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入選十大熱詞。兩(liang) 會(hui) 上,圍繞進一步擴大優(you) 質文化產(chan) 品供給、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代表委員也積極建言獻策。

  回想春節期間,以潮汕地區英歌舞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民俗活動火出圈,其表演視頻片段在互聯網被廣泛分享和轉發。除了贏得中國網民的讚譽外,英歌舞也走向國外。如來自廣東(dong) 普寧的南山英歌隊受邀前往英國,在倫(lun) 敦最古老的商業(ye) 街伯靈頓拱廊,上演了激動人心的表演,吸引七十多萬(wan) 人圍觀。

  數據顯示,春節期間,潮汕地區的文旅訂單量同比上漲114.5%;今年2月至今,英歌舞表演在某應用中的搜索量同比上漲超千倍。伴隨著民俗文化的爆火,我們(men) 清晰地看到了其對當地文旅經濟的帶動效應。那麽(me) ,英歌舞為(wei) 什麽(me) 能火出圈?

  首先,英歌舞本身就是曆經歲月淘洗的文化結晶。潮汕英歌舞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有三百多年發展史。英歌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於(yu) 一體(ti) ,表演氣勢豪壯,被認為(wei) 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征,非常契合春節主題。其實去年春節,英歌舞就已經在網絡走紅,今年更是展現了持久生命力和廣泛影響力。

  其次,年輕人加入到英歌舞傳(chuan) 承和創新中。據報道,不少英歌舞隊員,都是90後或者00後。有英歌舞隊教練表示,以前的英歌舞傳(chuan) 承下來的招式,比較簡單,後來年輕人創新了新陣法、新招式。“現在創新的招式總共有10套左右,包括一個(ge) 陣法,還有單打的、雙打的和排兵布陣的。”

  還有一個(ge) 不可忽略的時代條件是社交網絡。這一波民俗活動的興(xing) 起,和貴州“村超”的爆火有著相似路徑,都是在當地已經興(xing) 盛傳(chuan) 承了很多年,一朝觸網天下知。以前,這些優(you) 秀的民間文化並不是不受大家喜愛,而是很多時候囿於(yu) 時空限製,隻能熱鬧在一地一隅,難以破圈。

  現在有了移動互聯網,有了社交平台,有了短視頻,人人都有攝像頭,一個(ge) 地方的民俗活動,可以通過外地遊客尤其是年輕人的手機鏡頭分分鍾上網,遠在千裏萬(wan) 裏之外的人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隔著屏幕也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年味。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近些年“去尋找有年味的地方”越發流行。

  年輕人擁抱傳(chuan) 統文化的另一麵,也是傳(chuan) 統文化在不斷擁抱互聯網,適應新場景、新生活的過程。這就好比一個(ge) 時代的瓷器,有一個(ge) 時代的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動態的文化才是活水,繼承也必然是動態的。

  文化從(cong) 來不是一成不變的,隻有不斷注入新鮮血液的文化才能永葆生命力。文化也不能有割裂感,有演進才會(hui) 有傳(chuan) 承。古老的習(xi) 俗,應該積極地擁抱變化的時代,和當今的社會(hui) 實際相結合,體(ti) 現一個(ge) 時代的元素和價(jia) 值觀。說到底,文化隻有最終投射在當代人身上,才能傳(chuan) 承下去。一支舞蹈帶動了一個(ge) 地區出圈,爆火的英歌舞,其實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打開了一扇窗。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3日 1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