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務 優化旅遊市場監管機製
2023年旅遊市場加速複蘇,進入2024年更是迎來“開門紅”,這離不開旅遊市場監管的持續優(you) 化、服務品質的持續提升。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不少代表、委員就旅遊市場監管、服務提升等話題提出了看法和建議。
“評判一個(ge) 地方旅遊環境好不好,既要看旅遊侵權行為(wei) 多不多,又要看投訴處理速度快不快。”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亳州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秦鳳玉介紹,在旅遊市場監管方麵,亳州實施了網格化管理、區域輪動執法檢查和信用獎懲製度,堅持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暢通維權渠道,堅持“有報必查,有查必果”。
“2023年,旅遊市場恢複按下‘快進鍵’。加強市場監管是保障旅遊市場有序複蘇的重要舉(ju) 措。”全國人大代表、桂林漓江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hui) 戰略發展處副主任湯建偉(wei) 說:“近年來,漓江風景名勝區借助數字平台,采取‘數字賦能、智慧監管’工作模式,加強對生態環境、重點景區景點、航道、碼頭、遊船、遊覽排筏的監管與(yu) 服務保障,努力營造良好的旅遊接待秩序。除了線上監管措施,我們(men) 還在線下監管方麵發力,建立監管隊伍,優(you) 化常態化巡查與(yu) 集中檢查相結合的監管機製。”
“遊客體(ti) 驗、口碑是最好的招牌,遊客滿意了,旅遊業(ye) 發展才可持續。”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舟山旅遊集團普陀山旅行社總經理助理謝麗(li) 說,遊客的滿意度與(yu) 市場監管緊密相關(guan) 。建議積極開展旅遊環境治理,做好常態化監管和集中整治,打擊高物價(jia) 、消費欺詐等旅遊亂(luan) 象,通過不文明行為(wei) 記錄動態管理、物價(jia) 備案、增設平價(jia) 供應誌願服務點、分時預約等手段,最大限度提升遊客滿意度。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全國政協常委、江蘇省工商聯主席劉聰重點關(guan) 注加大小微型客車旅遊客運供給。“當下,遊客出行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從(cong) 跟團遊逐步轉向私家團、小包團、定製團、自駕遊等,旅遊用車需求從(cong) 大巴車、中巴車轉向9座、7座及以下小車。然而,市麵上小微型客車存在供需矛盾、法規不明確、市場不規範等問題。”劉聰建議,加大小微型客車旅遊客運供給,配置一批具有正規運營資質、適合旅遊觀光休閑需求的小微型旅遊包車,優(you) 化遊客旅途體(ti) 驗,提升城市形象。合理配置旅遊包車資源,加大社會(hui) 資本投入,向市場投放一批中高檔小微型旅遊包車。他還建議,引導旅遊企業(ye) 合規經營,加強旅遊網約車應用。在細分市場領域中,鼓勵出現更專(zhuan) 業(ye) 、更符合旅遊業(ye) 特性的網約車。
近年來,隨著主題公園等遊樂(le) 場所快速增長,各類型遊樂(le) 設施日益增多,然而大型遊樂(le) 設施引發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給人民生命安全帶來風險。為(wei) 此,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dong) 省委會(hui) 副主委、廣州市政協副主席姚建明建議,加大力度輔導和幫助大型遊樂(le) 設施較多的省份、省會(hui) 城市建立檢驗機構,合理配備和科學設置檢驗力量,為(wei) 大型遊樂(le) 設施安全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盡快對小型遊樂(le) 設施的監管主體(ti) 做出明確規定。同時,及時更新改造老舊設備,提升大型遊樂(le) 設備安全係數,劃分風險等級,進一步完善風險管控措施。強化教育培訓,落實全流程監管連帶責任,加強應急管理,利用高科技手段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全國政協委員、江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譚文英關(guan) 注的則是客運索道。“客運索道作為(wei) 一種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低碳的現代化立體(ti) 交通運輸設施,是山嶽型景區普遍應用的交通工具,也是人民群眾(zhong) 親(qin) 近自然的重要載體(ti) 。當前,我國客運索道建設在數量規模、質量供給、安全保障等方麵存在不足。建議加強頂層設計,製定全國客運索道發展規劃。加強統籌協調,優(you) 化客運索道建設審批程序,在確保核心景區和生態紅線不被破壞的基礎上,因時施策、因地施策,加快推進老舊客運索道升級改造。加強技術創新,推動索道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打造麵向世界的中國客運索道品牌。”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建議對當前部分文博場館、科技場館“黃牛”搶購倒票亂(luan) 象出台法規進行治理。“近年來,國內(nei) 許多文博場館、科技場館十分火爆,寒暑假、節假日和周末‘一票難求’現象突出。以盈利為(wei) 目的的‘黃牛’搶票倒票、第三方平台推出代拍代搶等服務,加劇了觀眾(zhong) 購票難問題。建議參照火車票管理辦法,對於(yu) 代購場館門票進行限價(jia) 。禁止第三方網絡平台發布代拍代搶服務信息,杜絕大規模代購搶票的信息源。對於(yu) 代購機構利用他人身份證信息進行大規模搶票退票、人為(wei) 造成票源緊張的行為(wei) ,應予以打擊。”(本報記者 李誌剛 郭子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