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春風又綠江南岸——重讀王安石《泊船瓜洲》

發布時間:2024-03-21 09:47: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書(shu) 話】

  作者:徐有富(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錢鍾書(shu) 的《宋詩選注》在論及王安石七絕《泊船瓜洲》“春風又綠江南岸”句中“綠”字時,舉(ju) 了三位唐人采用同樣用法的詩句:一是丘為(wei) 的“東(dong) 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二是李白的“東(dong) 風已綠瀛洲草。”三是常建的“主人山門綠。”接著提出了一連串問題:“王安石的反複修改是忘記了唐人的詩句而白費心力呢?還是明知道這些詩句而有心立異呢?他的選定‘綠’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後想起了唐人詩句而欣然沿用呢?還是自覺不能出奇製勝,終於(yu) 向唐人認輸呢?”客觀地說,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影響,要比錢先生所提到的那幾句唐詩大得多,也深受讀者喜愛。原因何在呢?

  對綠字的錘煉

  首先是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卷八中講的那個(ge) 王安石改詩的故事:“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雲(yun) ‘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wei) ‘過’。複圈去而改為(wei) ‘入’。旋改為(wei) ‘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wei) ‘綠’。”該故事讓這句詩插上了翅膀。經過比較,我們(men) 會(hui) 發現安石先前所用“到”“過”等字,均為(wei) 一般化敘述,都缺乏形象性,而用了“綠”字,此句詩便立刻變得形象鮮明生動起來,春風所到之處,江南岸綠色遍野,生機勃勃。能讓人聯想起杜牧《江南春》所描寫(xie) 的“千裏鶯啼綠映紅”的景象。“又”字告訴我們(men) 這種景象出現於(yu) 寒冷的冬天草木枯萎凋零之後,所以能讓人感到特別溫暖、新鮮、愉悅。

  那麽(me) ,這個(ge) “綠”字究竟好在什麽(me) 地方呢?我覺得這個(ge) “綠”字好就好在用了詞性活用的修辭手法。它本來是個(ge) 形容詞,在句中卻用成了動詞,這樣就既起了動詞的作用,又收到了形容詞的效果。而且,這個(ge) “綠”字還采取了使動用法,即春風使江南岸變綠了,這樣便展現出了江南岸變綠的原因與(yu) 過程,讓人印象深刻。錢鍾書(shu) 所提一連串問題其實暗含批評之意,但詞性活用是一種修辭手法,唐人能用,宋人當然也能用。王安石即使受到前人啟發,但能做到青出於(yu) 藍而勝於(yu) 藍,且毫無斧鑿拆補痕跡,應當予以充分肯定。

  其實,王安石對“綠”字的運用是極富創造性的,他除將“綠”字活用為(wei) 動詞外,也將其活用為(wei) 名詞,甚至還同時采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如《書(shu) 湖陰先生壁》中的三四兩(liang) 句:“一水護田將綠繞,兩(liang) 山排闥送青來。”顯而易見,這兩(liang) 句詩的對仗十分工整,故節奏非常鮮明。再就是這兩(liang) 句詩中的“一水”與(yu) “兩(liang) 山”都擬人化了,因此將“一水護田”“兩(liang) 山排闥”兩(liang) 句詩寫(xie) 活了,特別深入人心。需要注意的是句中的兩(liang) 個(ge) 形容詞“綠”與(yu) “青”也都采用了詞性活用的修辭手法。“綠”是指綠色,“青”是指青色,它們(men) 在句中用作動詞的賓語。這樣它們(men) 在語法上起到了名詞的作用,而在修辭上則收到了形容詞的效果。類似的例子還有《北山》首句“北山輸綠漲橫陂”,其中“綠”字借指綠水,作“輸”字的賓語,用作名詞,其效果是讓我們(men) 看到了橫陂不斷注入北山流下來的碧綠碧綠的溪水,使水位在不斷上漲。

  王安石詩對“綠”字等表現顏色字的運用,可圈可點之處頗多。如《南浦》中的三、四兩(liang) 句“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嫋嫋垂”,“鴨綠”指鴨綠色的漣漪,“鵝黃”指鵝黃色的柳絲(si) 。為(wei) 了突出春天的美麗(li) 色彩,詩中運用了借代的方法,即借漣漪與(yu) 柳絲(si) 的顏色“鴨綠”與(yu) “鵝黃”來代替它們(men) ,當然就更加色彩鮮明,詩意盎然了。王安石對這兩(liang) 句詩似乎非常滿意,如李壁《王荊文公詩注》雲(yun) :“公每自哦‘鴨綠’‘鵝黃’之句,雲(yun) 此幾淩轢春物。”再如《海棠花》中的一、二兩(liang) 句“綠驕應約眉輕掃,紅嫩妖嬈臉薄妝。”前一句用少女的畫眉來形容海棠葉的顏色,後一句用少女薄施脂粉的臉蛋來形容海棠花的顏色。通常都用鮮花來形容美女的臉蛋,此詩卻反其道而用之,可謂別出心裁。這兩(liang) 句詩首二字的詞序當為(wei) “驕綠”與(yu) “嫩紅”,詩人為(wei) 突出海棠的色彩,同時也為(wei) 了聲調和諧,采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再如《王中甫先生挽辭》中的詩句“蒜山東(dong) 路春風綠”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春風沒有顏色,視覺當然感受不到春風的顏色,但是這句詩卻告訴我們(men) 春風本身就是綠色的,因此所到之處的草木都被染成了綠色。王安石在詩中對“綠”字等表現顏色的形容詞的運用,皆經過反複推敲與(yu) 精心提煉,都顯得那麽(me) 工巧而貼切,為(wei) 我們(men) 留下許多清新而自然的精品。其《題張司業(ye) 詩》有雲(yun)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這兩(liang) 句詩顯然也是王安石的夫子自道。

  對鍾山的眷念

  《泊船瓜洲》之所以受到讀者喜愛,主要還在於(yu) 它深情地抒發了人們(men) 普遍具有的鄉(xiang) 愁。王安石真宗天禧五年出生於(yu) 臨(lin) 江軍(jun) (今江西省樟樹市臨(lin) 江鎮)府治維嵩堂,其父王益當時為(wei) 臨(lin) 江軍(jun) 判官。仁宗景祐四年,王益通判江寧府,王安石時年十七歲,隨父住江寧。仁宗寶元二年,王益病逝於(yu) 任上,葬在江寧牛首山,其子孫遂以江寧為(wei) 家。王安石《李通叔哀辭》雲(yun) :“初予既孤,寄金陵家焉。從(cong) 二兄入學為(wei) 諸生。”王安石奉母居喪(sang) ,住鍾山。其《憶昨詩示諸外弟》回憶道:“母兄呱呱泣相守,三載厭食鍾山薇。”於(yu) 是江寧便成了王安石的第二故鄉(xiang) 。

  王安石一家人才輩出,據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介紹:其父王益、安石本人、其兄安仁、其弟安禮、其子王雱,其弟安國都先後考取了進士。王安石家女性的才華也名聲在外。如魏泰《臨(lin) 漢隱居詩話》稱:“近世婦人多能詩,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荊公家最眾(zhong) ,張奎妻長安君者,佳句最多。”長安君是安石的大妹妹,名文淑,為(wei) 工部侍郎張奎妻。王安石在《長安縣太君王氏墓誌》中稱其“工詩善書(shu) ,強記博聞,明辨敏達,有過人者,循循恭謹,不自高顯。”從(cong) 王安石《示長安君》頷聯“草草杯盤供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兩(liang) 句,略可窺見他們(men) 兄妹之間是多麽(me) 親(qin) 密融洽。可見王安石兄弟姐妹在父母的熏陶與(yu) 關(guan) 愛下,讀書(shu) 、習(xi) 文、寫(xie) 詩,相互切磋,其樂(le) 融融。

  王安石對家鄉(xiang) 的熱愛與(yu) 眷念之情,在《泊船瓜洲》一詩中充分地流露了出來,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是說江北的瓜洲與(yu) 江南的京口僅(jin) 有一江之隔。次句“鍾山隻隔數重山”是說京口與(yu) 自己的家園所在地鍾山隻隔著數重山,很近。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是說如今的家鄉(xiang) 如丘遲《與(yu) 陳伯之書(shu) 》所說是“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luan) 飛”的迷人時節。所有這一切都說明自己應當留在家鄉(xiang) ,與(yu) 家人在一起,去享受親(qin) 情與(yu) 美好的春光。然而第四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告訴我們(men) ,這一切都成了泡影。由於(yu) 公務在身,自己不得不與(yu) 家鄉(xiang) 背道而行,留給自己的是對家鄉(xiang) 無盡的思念,對著象征團圓的月亮,徹夜難眠的王安石寄重回家鄉(xiang) 與(yu) 親(qin) 人團聚的希望於(yu) 未來。對家鄉(xiang) 的眷念之情溢於(yu) 言表。

  《泊船瓜洲》的寫(xie) 作時間當在神宗熙寧元年春天,從(cong) 王安石的行程與(yu) 心態來看還是準確的。安石母於(yu) 仁宗嘉祐八年八月卒於(yu) 京師,十月葬在江寧鍾山,此後王安石便一直在江寧鍾山為(wei) 母親(qin) 居喪(sang) ,直到英宗治平四年閏三月方出知江寧府。同年複被任命為(wei) 翰林學士。但是王安石以翰林學士身份應詔赴闕,則在神宗熙寧元年春。四月,神宗詔翰林學士王安石越次入對,顯然是在他入京稍做安頓之後的事。故此詩當為(wei) 王安石於(yu) 熙寧元年春天奉詔入京,由京口渡江泊船瓜洲時寫(xie) 的。他在離開鍾山前還寫(xie) 了首《題南澗樓詩》表達了他當時的心態:“北山雲(yun) 漠漠,南澗水悠悠。去此非吾願,臨(lin) 分更上樓。”江寧是王安石長期讀書(shu) 、生活、工作過的地方,也是他父母與(yu) 兄安仁,弟安國的墓園所在地。他對江寧特別是鍾山情有獨鍾,雖官運亨通,卻早有歸歟之誌。魏泰曾是王安石的座上客,其《臨(lin) 漢隱居詩話》曾說過:“熙寧庚戌冬,王荊公安石自參知政事拜相。是日,百官造門奔賀者相屬於(yu) 路,公以未謝(恩),皆不見之,獨與(yu) 餘(yu) 坐於(yu) 西廡之小閣。荊公語次,忽顰蹙久之,取筆書(shu) 窗曰:‘霜筠雪竹鍾山寺,投老歸歟寄此生。’”王安石的鍾山情結導致了他在兩(liang) 次罷相之後,均退居江寧。第一次罷為(wei) 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第二次罷為(wei) 鎮南節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寧府。特別是第二次罷歸江寧後,他不再複出,並於(yu) 熙寧十年正月上表辭去判江寧府的職務,複於(yu) 元豐(feng) 元年正月,因為(wei) 王安石的一再請求,神宗讓他擔任尚書(shu) 左仆射舒國公集禧觀使,這是一個(ge) 掛名拿薪水養(yang) 老的閑職。王安石退休後,在江寧度過了將近十個(ge) 春秋,他的詩歌創作達到了巔峰,所寫(xie) 絕句,深受讀者喜愛。如宋胡仔《漁隱漁隱叢(cong) 話前集》卷35《半山老人三》稱:“山穀(黃庭堅號)雲(yun) :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li) 精絕,脫去流俗。每諷味之,便覺沆瀣生牙頰間。”宋吳幵《憂古堂詩話·細數落花因坐久》引江西派詩人徐俯語稱:“荊公暮年,金陵絕句之妙傳(chuan) 天下。”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六雲(yun) :“七言絕句,唐人之作,往往皆妙。頃時王荊公多喜為(wei) 之,極為(wei) 清婉,無以加焉。”可見,王安石晚年在江寧作五、七絕句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在我國曆史上,從(cong) 商鞅變法到戊戌變法,主事人的結局往往是很悲慘的,王安石卻是個(ge) 例外,熱愛家鄉(xiang) ,不貪戀權位可能是一個(ge) 重要原因吧。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1日 11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