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並舉深化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
作者:康佳豐(feng)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yu) 戰略研究院)、孫久文(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盧怡賢(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中心)
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著力構建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格局和國土空間體(ti) 係。自2014年2月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以來,京津冀三地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ge) “牛鼻子”,充分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以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規劃建設為(wei) 兩(liang) 翼,為(wei) 人口經濟密集區優(you) 化開發模式提供了新路徑和新方案。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三個(ge) 率先突破領域之一,對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十年來,京津冀三地從(cong) 政策保障、產(chan) 業(ye) 對接、區域分工等角度進行探索,成績斐然。當前正值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深刻調整、我國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之際,麵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應深化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理論內(nei) 涵,優(you) 化城市空間布局,以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驅動打造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繼續發揮區域協同發展的先行示範作用。
以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深化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內(nei) 涵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強調,推進產(chan) 業(ye) 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實現手段,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是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特征。區域既是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空間載體(ti) ,也是賦能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三大特征的現實維度。換言之,在區域維度深入理解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理論內(nei) 涵,要求以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為(wei) 依托,發揮各地區比較優(you) 勢,以協同創新和成果落地推動區域產(chan) 業(ye) 智能化升級,以集約生產(chan) 和生態環境協同治理推動區域產(chan) 業(ye) 綠色化建設,以健全地區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提高地區產(chan) 業(ye) 韌性推動區域產(chan) 業(ye) 融合化發展。實際上,三個(ge) 實現手段相互融合、彼此聯動。區域協同創新是基礎,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是方式,地區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搭建是要求。通過上述手段,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將在區域維度實現鏈條完整、技術先進、內(nei) 部安全的目標,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物質支撐。
從(cong) 現實情況看,京津冀擁有數量眾(zhong) 多的一流院校和高精尖人才,創新基礎紮實,協同創新不斷走深走實,有能力在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上發揮先行示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京津冀協同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北京輸入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占比仍然偏低,創新成果在津冀兩(liang) 地實現產(chan) 業(ye) 化落地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京津冀創新鏈與(yu) 產(chan) 業(ye) 鏈匹配程度較低,協同創新市場化推進程度較低。因此,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深度融合是京津冀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搭建的重要抓手。一方麵,要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加快形成協同創新共同體(ti) ,探索構建創新園區鏈,提高地區協同創新能級;另一方麵,要大力發展京津冀創新成果相對集中和領先的先進製造業(ye) 和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以世界級先進製造業(ye) 集群和重點產(chan) 業(ye) 鏈培育為(wei) 契機,提高產(chan) 業(ye) 鏈和創新鏈匹配程度。
以產(chan) 業(ye) 協同推進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
區域經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jin) 從(cong) 單一地區視角影響經濟總量規模,而且從(cong) 地區間關(guan) 係視角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相關(guan) 理論認為(wei) ,區域經濟中的增長極既會(hui) 通過集聚效應吸引周邊地區要素流入,也會(hui) 通過擴散效應推動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城市群是城鎮化進程中區域經濟一體(ti) 化的空間組織形式。從(cong) 形成過程看,城市群多經曆從(cong) 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到多城市係統功能整合,多中心、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層級體(ti) 係。從(cong) 邏輯體(ti) 係看,城市群良性發展的本質特征是協調的功能分工與(yu) 產(chan) 業(ye) 體(ti) 係。隨著信息技術發展,中心城市逐漸成為(wei) 創新主體(ti) ,其他城市更多承擔創新成果落地和物質產(chan) 品生產(chan) 功能。考慮到城市發展基礎,要求中心城市在創新要素集聚的同時,實現非核心功能疏解和創新成果溢出;其他城市也需要有計劃的梯度轉移,實現城市群產(chan) 業(ye) 結構的有序升級和整體(ti) 提質。
“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形成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市群;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也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為(wei) 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推進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市化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以來,城市功能定位和產(chan) 業(ye) 分工日益明確,正在由單中心集聚向多中心城市發展轉變。但是,現階段京津冀內(nei) 部發展仍不平衡,城市體(ti) 係存在斷層,產(chan) 業(ye) 梯度落差大,內(nei) 部聯動能力弱,邊緣城市競合關(guan) 係劣勢地位仍需改善,導致產(chan) 業(ye) 銜接不暢、產(chan) 業(ye) 園區多而不強等問題,嚴(yan) 重製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與(yu) 發展。
因此,將京津冀打造成為(wei) 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示範區,重點要形成“雙城引領,兩(liang) 翼齊飛,三圈聯動”的空間布局,推進京津冀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一是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緊扣北京“四個(ge) 中心”定位,提高對冀中北的輻射能力。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推動產(chan) 城融合、職住平衡;加快彌補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務短板,推動總部經濟、文化創意、金融服務和科技創新發展,實現兩(liang) 翼齊飛。二是強化天津都市圈戰略地位。鼓勵京津在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協同、消費聯動等領域大力合作,強化雙城引領。推動天津與(yu) 唐山、滄州、廊坊共同落地科技成果轉化,促進高端裝備、航空航天、商貿物流、生物醫藥等產(chan) 業(ye) 發展。三是著力培養(yang) 石家莊都市圈。提升石家莊在全省的首位度,聚焦實體(ti) 經濟,對接京津優(you) 勢資源要素,打造千億(yi) 級產(chan) 業(ye) 集群,同時強化數字賦能,通過多城市圈耦合,強化對冀中南的引領和輻射作用。
以新質生產(chan) 力驅動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指出要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以創新驅動生產(chan) 力發展是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而以數據要素為(wei) 基礎、數字技術為(wei) 核心的數字經濟正是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微觀層麵,經營主體(ti) 的數字化策略有助於(yu) 挖掘數據要素價(jia) 值,增強其研發或協同研發新質生產(chan) 力的能力,提高組織生產(chan) 運行效率。宏觀層麵,數字經濟能夠通過數據應用驅動知識擴散和業(ye) 態創新,拓展生產(chan) 可能性邊界,創造新的價(jia) 值增量;能夠賦能實體(ti) 經濟,增強產(chan) 業(ye) 鏈與(yu) 創新鏈的融通互促,實現價(jia) 值鏈的提質升級;能夠推動科學範式遷移,提升社會(hui) 創新能力。由此可見,數字經濟能夠從(cong) 多維度以創新驅動生產(chan) 力,為(wei) 新質生產(chan) 力形成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產(chan) 業(ye) 集群是產(chan) 業(ye) 分工深化在地理空間上的表現形態,不僅(jin) 是國家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產(chan) 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影響因素。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是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以數字技術創新為(wei) 動力,以數字產(chan) 業(ye) 為(wei) 主導,由從(cong) 事數字產(chan) 品製造、數字產(chan) 品服務、數據技術應用、數字要素驅動等相關(guan) 業(ye) 務的企業(ye) 和相關(guan) 機構集聚形成的產(chan) 業(ye) 集群。與(yu)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集群不同,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具有明顯特征:一是更強調數據、技術、算法等無形要素的集中,依賴虛擬空間中要素集聚和價(jia) 值釋放;二是更依賴算力、可信數據空間等新型基礎設施;三是更強調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融合化,提供全方位的產(chan) 業(ye) 賦能解決(jue) 方案或形成全新的產(chan) 業(ye) 賽道;四是擁有大批原創性成果或關(guan) 鍵核心技術,創新溢出效應呈乘數擴大態勢,具有引領變革的強大力量。
京津冀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高地,也是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基地。具體(ti) 而言,京津冀數字技術優(you) 勢明顯,海量數據信息匯聚,算力一體(ti) 協同,數字化轉型基礎良好,具備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的機遇和優(you) 勢,可以滿足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軟硬件要求,能夠提供新質生產(chan) 力落地的應用場景。但是,京津冀建設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也麵臨(lin) 創新合力尚未形成、數據要素分散等問題。因此,如何以新質生產(chan) 力為(wei) 驅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成了新形勢下思考發展方向的重要課題。一是明確功能定位,北京定位基礎研發和創新平台建設,天津著重創新應用,河北側(ce) 重數字化轉型和融合發展,形成互補發展態勢。二是統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網絡、算力、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等設施的空間布局,聯合提供高速泛在連接能力,重點以數據中心集群和E級算力中心建設為(wei) 主優(you) 化區域算力布局。三是培育重點產(chan) 業(ye) 集群,依托數據要素特征,瞄準京津冀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重點推動智能製造、交通物流、醫藥健康、自動駕駛等領域,形成應用場景牽引的發展模式,促進區域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