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以“千萬工程”為引領 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麵振興

發布時間:2024-03-21 09:51: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點評】

  作者:沙勇(南京郵電大學高質量發展評價(jia) 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學習(xi) 運用‘千萬(wan) 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製,把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作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的總抓手”。

  “千萬(wan) 工程”實施以來,鄉(xiang) 村變得更美麗(li) ,鄉(xiang) 風變得更文明。一些地方因地製宜推進和美鄉(xiang) 村建設,使得鄉(xiang) 村文化創意、產(chan) 品與(yu) 服務屢屢“破圈”,既顯著提升了鄉(xia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的含金量,豐(feng) 富了鄉(xiang) 村群眾(zhong) 物質與(yu) 精神生活,涵養(yang) 了文明鄉(xiang) 風家風,又極大增強了鄉(xiang) 村居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在“千萬(wan) 工程”引領下,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正在不斷優(you) 化。隨著農(nong) 村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特別是大數據、5G、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與(yu) 不斷普及,科學技術已經突破了城鄉(xiang) 邊界、地域界限,使得科研在地、技術在場、專(zhuan) 家學者時時參與(yu) 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成為(wei) 現實,城市高校、科研院所的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新農(nong) 人、新農(nong) 業(ye) 廣泛聯動、深度契合。科學研究與(yu) 農(nong) 業(ye) 實踐的雙向互動,推動了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在內(nei) 的一眾(zhong) 科學技術廣泛應用於(yu) 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的各領域、各環節,新技術、新產(chan) 品、新模式亮點頻出,少人或無人農(nong) 場在多地破繭而出,萬(wan) 畝(mu) 田園“一人一鍵”屢見不鮮。生產(chan) 管理專(zhuan) 業(ye) 化、分工垂直細分化、消費遠程可視化、產(chan) 業(ye) 行業(ye) 整合化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態勢已經顯現,低成本、低耗能、高效能、高質量的智慧農(nong) 業(ye) 發展喜人,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數據智能前景已然可期,農(nong) 業(ye) 科技支撐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效能逐漸放大。

  “千萬(wan) 工程”造就的萬(wan) 千美麗(li) 鄉(xiang) 村,深刻重塑了農(nong) 村人居環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已成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價(jia) 值取向和現實路徑。多地圍繞家園、田園與(yu) 資源譜寫(xie) 綠色華章,在持續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一體(ti) 化推進鄉(xiang) 村生態保護修複,加強農(nong) 業(ye) 麵源汙染綜合防治的同時,著力構建“生態+科技型”新生產(chan) 模式、培育“生態+簡約型”新生活方式。以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新動能,做強做大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的生態經濟“蛋糕”;以綠色生活、綠色消費新樣態,做深做實鄉(xiang) 村生態文明建設。如今,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wei) 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中最普惠也最實惠的民生福祉。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nong) 業(ye) 基礎,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內(nei) 涵不斷深化的“千萬(wan) 工程”,是實現鄉(xiang) 村增美、增綠,農(nong) 民增收、增福,高質量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引領與(yu) 康莊大道。在新的發展階段,更需要凝聚包括情係家鄉(xiang) 的專(zhuan) 家學者在內(nei) 的各方智慧與(yu) 力量,廣泛增強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共同體(ti) 意識,依托新農(nong) 人的根本性主體(ti) 作用,樹立更多“千萬(wan) 工程”新航標,讓廣袤的農(nong) 村大地成為(wei) 億(yi) 萬(wan) 人民幸福美好的生產(chan) 生活家園。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王美瑩、陸健、任爽、宋喜群、王冰雅 光明日報通訊員 蘆猛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0日 07版)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