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技術攻“尖”應用拓“新” 多方競速人工智能產業

發布時間:2024-03-25 10:04: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隨著“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被首次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記者注意到,當前,多方正積極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統籌推進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應用,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ye) 。

  在近日舉(ju) 辦的邁向通用人工智能前沿科技成果展上,記者在一塊顯示屏中見到了“通通”,這是一個(ge) 頭戴粉色發卡的三四歲小女孩形象。與(yu) 電影《流浪地球2》中的數字生命“丫丫”類似,“通通”生活在高度仿真的數字世界中。不同於(yu) 需要提問才能互動起來的聊天機器人,“通通”的一大特點是“眼裏有活”,能夠“自主行為(wei) ”。當記者戴上VR頭顯,進入“通通”所在的數字空間將牛奶灑到桌上,“通通”會(hui) 主動識別互動者意圖,自己尋找毛巾把牛奶擦掉、將桌子收拾幹淨。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鬆純說,“通通”以原創的認知架構理論為(wei) 頂層設計,以自研國產(chan) 學習(xi) 和推理框架為(wei) 底層支撐。通過自主環境探索或與(yu) 人類多模態交互等方式,“通通”可像人類兒(er) 童一樣實現技能、知識和價(jia) 值持續成長。

  當前,相關(guan) 企業(ye) 、科研機構紛紛推動算力、數據、算法等攻堅突破,多路徑布局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加快原始創新步伐。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發布高效精細神經元仿真平台“天演”,開發出生物神經網絡精細仿真算法,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北京科學智能研究院已研發覆蓋近90種元素、模擬上限達100億(yi) 原子量級的多體(ti) 係統一高精度預訓練模型(DPA-2),普林斯頓大學、羅格斯大學等全球30個(ge) 科研機構參與(yu) 該項目的研發和測試;華為(wei) 雲(yun) 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可實現針對小分子藥物全流程的人工智能輔助藥物設計……

  技術創新驅動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chan) 業(ye) 規模達5787億(yi) 元,相關(guan) 企業(ye) 數量達4482家。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鏈已覆蓋芯片、算法、數據、平台、應用等上下遊關(guan) 鍵環節。

  “人工智能成為(wei) 信息技術發展最活躍的領域之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餘(yu) 曉暉說,在以大模型為(wei) 代表的創新浪潮帶動下,預計人工智能技術、產(chan) 業(ye) 、應用等各環節將迎來快速迭代演進和探索突破的關(guan) 鍵時期。

  伴隨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眼下,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相關(guan) 應用正在與(yu) 場景結合,加速走進生產(chan) 生活。

  3月22日,阿裏通義(yi) 千問大模型宣布開放1000萬(wan) 字的長文檔處理功能,金融、法律、科研等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士可通過通義(yi) 千問快速分析財報、讀科研論文、研判案情、讀醫療報告等。3月10日,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聯合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機構發布了人工智能氣象預報大模型“風烏(wu) ”的升級版,借助人工智能對中期天氣進行了10公裏級的建模與(yu) 預報。

  “近期來看,大模型已在日常辦公、文本創作、軟件開發、圖像視頻生成、客服問答等領域顯現較大發展潛力,將產(chan) 生較大應用價(jia) 值;中長期來看,大模型將與(yu) 製造、生物醫藥、能源、交通等諸多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並可能成為(wei) 科學發現的新範式,不斷提升創新效率、拓展應用領域、提高生產(chan) 效率,有望成為(wei) 各行業(ye) 轉型升級的基礎賦能工具,帶動更大範圍創新。”餘(yu) 曉暉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wei) ,國內(nei) 人工智能企業(ye) 已經在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應用落地方麵做出了有益嚐試。它們(men) 不僅(jin) 在企業(ye) 內(nei) 部推動了人機協同、智能決(jue) 策等先進工作模式的實施,更為(wei) 廣大中小企業(ye) 提供了易於(yu) 使用、功能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務。“2024年有望成為(wei)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年’,越來越多的創新應用場景和產(chan) 品形態將湧現。”

  與(yu) 此同時,從(cong) 進一步加大開源開發力度,到降低廣大創新創業(ye) 團隊、中小企業(ye) 等大模型訓練的門檻;從(cong) 加強智能算力建設和統籌調度,到加快高質量數據供給和交易;從(cong) 加快場景開放和集成推廣,到積極培育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集聚區……近期,北京、上海、廣東(dong) 、安徽等多地積極部署,為(wei)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已從(cong) 軟硬件單點技術突破向係統協同側(ce) 重,未來需要更加強調應用、算法、關(guan) 鍵軟件棧、底層硬件全方位協同發展。同時,需要從(cong) 政策引導、標準規範、監管手段等方麵提前做好應對部署,確保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餘(yu) 曉暉表示。(記者郭倩 張漫子 實習(xi) 生楊珋)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