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發展尋根之旅 推動入境旅遊複蘇振興

發布時間:2024-03-25 10:03:00來源: 中國旅遊報

  與(yu) 國內(nei) 遊、出境遊的快速複蘇相比,近段時期我國入境旅遊市場的複蘇相對緩慢。促進入境旅遊市場的恢複振興(xing) 將是接下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結合產(chan) 業(ye) 實際,借鑒國外經驗,建議聚焦華裔群體(ti) ,擴展尋根旅遊市場,實現對入境遊客的招徠與(yu) 分流,助力入境旅遊市場加速複蘇。

  尋根旅遊具有廣闊市場前景

  華裔群體(ti) 有更積極的來華旅遊意願。區別於(yu) 華僑(qiao) 和海外華人,華裔特指有中國血統的華人在旅居國所生並取得旅居國國籍的後代。雖然生於(yu) 、長於(yu) 異國他鄉(xiang) ,但華裔群體(ti) 大多有著較深的故國情懷,與(yu) 中國保持著天然的情感聯結。一方麵,在宗族觀念的影響下,華裔群體(ti) 通常注重家族傳(chuan) 統,有著探尋祖先蹤跡,追隨祖先腳步的現實需求。另一方麵,在鄉(xiang) 土情結的驅動下,華裔群體(ti) 也有深入了解中國、感受當代中國發展成就的迫切願望。此外,語言互通、文化相近也使得他們(men) 更容易融入中國的旅行環境,降低跨文化交流的成本,進一步激發其來華旅遊意願。

  華裔群體(ti) 分布範圍廣,數量龐大。華人遍布世界各大洲,集中分布於(yu) 東(dong) 亞(ya) 、東(dong) 南亞(ya) 、北美和歐洲等地,形成了一個(ge) 龐大而多樣化的群體(ti) 。《華僑(qiao) 華人藍皮書(shu) :華僑(qiao) 華人研究報告(2020)》顯示,截至2020年,全世界有近6000萬(wan) 華僑(qiao) 華人,形成了以血緣宗親(qin) 為(wei) 基礎的繁雜龐大的社會(hui) 關(guan) 係網絡。雖然目前尚未有準確統計,但可以推測華裔群體(ti) 的規模同樣可觀,為(wei) 尋根旅遊提供了堅實的市場基礎。由於(yu) 尋根旅遊通常涉及家庭和社群層麵,尋根活動大多是集體(ti) 出行,由此進一步擴展了客戶群體(ti) ,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

  華裔群體(ti) 的需求偏好與(yu) 我國主流旅遊產(chan) 品供給相對契合。受到祖輩的影響,華裔群體(ti) 的文化信仰、審美趣味、價(jia) 值取向會(hui) 在成長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中華文化的浸潤,形成固有的文化根基。基於(yu) 共通的文化背景,華裔群體(ti) 在景點選擇、飲食偏好、文化體(ti) 驗等方麵的興(xing) 趣偏好和國內(nei) 民眾(zhong) 有較高的重合度。因此相比其他入境客群,在設計、開發旅遊產(chan) 品時,相關(guan) 主體(ti) 更能精準把握市場需求,開展興(xing) 趣營銷,滿足華裔群體(ti) 的期待,擴大有效供給。

  模式參考與(yu) 經驗借鑒

  政府引導,高位推動。為(wei) 了開拓意大利的尋根旅遊市場,招徠吸引意大利裔遊客,該國政府和旅遊部門先後采取了一係列措施:一是培訓從(cong) 業(ye) 者;二是對曆史檔案進行數字化處理,以方便遊客查閱;三是設計融合美食體(ti) 驗、葡萄酒品鑒等活動的多樣化旅遊線路;四是建立移民博物館;五是推出“尋根護照”,為(wei) 意大利裔遊客的尋根之旅提供關(guan) 照服務;六是舉(ju) 辦“2024意大利尋根年”活動;七是與(yu) 明星合作開展廣告代言等宣傳(chuan) 推廣活動;八是為(wei) 科研機構的學者開展尋根旅遊學術研究提供資金支持;九是前往國外開展“ROOTS-in”尋根旅遊交易會(hui) 。據統計,2010年到2019年,有超過1000萬(wan) 人次入境遊客到意大利進行尋根之旅,創造了超過50億(yi) 歐元的收益。

  市場運作,豐(feng) 富供給。國際上,一些企業(ye) 基於(yu) 傳(chuan) 統包價(jia) 旅遊模式,積極滿足遊客個(ge) 性化需求,持續優(you) 化服務供給,形成了成熟的尋根旅遊商業(ye) 模式。美國在這方麵走在了前列,作為(wei) 移民大國,美籍外裔的尋根旅遊需求長期保持旺盛,諸如遺產(chan) 樹譜係學家(Legacy Tree Genealogists)、休閑工匠(Artisans of Leisure)等企業(ye) 深耕這一市場,麵向美籍外裔群體(ti) ,開展以英國、荷蘭(lan) 、法國、德國、波蘭(lan) 、韓國等國家為(wei) 目的地的尋根旅遊業(ye) 務,形成了一定的業(ye) 界影響力。也有一些企業(ye) 聚焦特定的外裔群體(ti) ,設計尋根旅遊線路產(chan) 品,如日本豪華旅行公司(Japan Deluxe Tours, Inc.)長期為(wei) 日裔群體(ti) 提供前往日本開展尋根旅遊活動的一條龍服務,受到日裔群體(ti) 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創建於(yu) 2012年的中華家脈(My China Roots)是一家致力於(yu) 為(wei) 海外華人提供尋根與(yu) 祖籍地探訪幫助的公司,其總部位於(yu) 新加坡,並在中國廣州、美國舊金山、英國倫(lun) 敦設有辦事處。除去旅行社的常規服務,該公司還提供諸如查詢家譜、尋找失聯親(qin) 戚等增值服務,受到華裔群體(ti) 廣泛關(guan) 注。

  協會(hui) 牽線,促進聯係。除了政府和市場以外,一些協會(hui) 、社團等非政府組織也積極策劃組織尋根旅遊活動,在尋根旅遊者和祖籍國之間發揮橋梁紐帶的作用。同樣以美國為(wei) 例,北美華人華裔尋根協會(hui) 、全美華裔青少年協會(hui) 均先後協助中國僑(qiao) 聯、國務院僑(qiao) 辦開展“中國尋根之旅”“親(qin) 情中華夏(冬)令營”等係列活動,累計組織上千人次華裔青少年前往中國尋根問祖、參觀交流,使其有機會(hui) 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和各地風土人情,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加深其對中國的了解。除此之外,眾(zhong) 多類似於(yu) 同鄉(xiang) 會(hui) 、文化交流協會(hui) 性質的團體(ti) 組織也對尋根旅遊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促進聯係的作用。

  多措並舉(ju) 發展尋根旅遊

  一是強化政策引導,完善配套設施。現階段,國務院及相關(guan) 部門已出台一係列支持政策,重點關(guan) 注化解入境旅遊發展的限製因素,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可以聚焦華裔群體(ti) ,出台針對性政策措施,激發其尋根溯源的積極性,提升其來華旅遊意願。一方麵,可以通過與(yu) 華裔聚居的國家互免簽證、發放長期多次簽證、簡化簽證手續等措施,進一步放寬華裔的簽證條件,提升華裔入境的便利性。另一方麵,可以麵向福建、廣東(dong) 、浙江等曆史上華人集中遷出的地區,進一步優(you) 化過境免簽政策,通過擴展政策適用國家範圍、延長停留時間、增設政策適用口岸等措施,降低尋根華裔的進入門檻。除了優(you) 化簽證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產(chan) 品供給和配套體(ti) 係。可以設計一係列串聯起尋根目的地與(yu) 北京、上海、西安、桂林等知名旅遊目的地的遊覽線路,既有利於(yu) 引導尋根華裔開展後續旅遊活動,了解立體(ti) 中國,深化對中國的認知,也有利於(yu) 實現遊客的分流與(yu) 導流,加強區域協同合作,促進產(chan) 業(ye) 聯動。

  二是豐(feng) 富展示載體(ti) ,創新產(chan) 品供給。方誌館、博物館、祠堂古建等場所承載著地方曆史記憶,是可觸碰的文明根脈。一方麵,可以依托上述場所,深入挖掘、收集尋根元素,梳理整合當地大姓宗族的遷徙分布情況,建設尋根博物館或展覽中心,為(wei) 尋根活動的開展提供核心載體(ti) 。另一方麵,可以通過編撰地方回憶錄、複製方誌族譜等方式,拓展地方文化的傳(chuan) 播路徑,為(wei) 尋根華裔查詢族譜、查閱曆史檔案提供支撐條件。同時,也可以利用AR、VR等現代科技手段,豐(feng) 富文化的表現形式,打造沉浸式的尋根體(ti) 驗,使尋根華裔身臨(lin) 其境地感受先祖的生活場景,更全麵地了解當地的古今變遷。除了上述核心環節,還可以安排品味地方美食、體(ti) 驗地方民俗等活動,以此豐(feng) 富尋根旅遊產(chan) 品和服務的供給,在激發華裔遊客消費意願的同時,通過深度體(ti) 驗中華文化增進其認同感,實現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三是構建品牌形象,加強宣傳(chuan) 推廣。麵向華裔的尋根旅遊目前仍是小眾(zhong) 市場,市場體(ti) 量和華裔群體(ti) 規模不相稱。為(wei) 了壯大尋根旅遊市場,需要加大宣傳(chuan) 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吸引力。在宣傳(chuan) 內(nei) 容上,可以結合“你好!中國”旅遊推廣品牌,以“尋根中國”“老家中國”等主題開展海外推廣,重點關(guan) 注尋根旅遊的文化內(nei) 涵和情感屬性,以第一人稱視角分享尋根華裔的故事、體(ti) 驗、見聞,展示尋根旅遊的獨特魅力,豐(feng) 富宣傳(chuan) 內(nei) 容。在宣傳(chuan) 方式上,宜采用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的模式。一方麵,可以充分利用境內(nei) 外社交媒體(ti) 平台,打造全媒體(ti) 宣傳(chuan) 矩陣,擴大傳(chuan) 播受眾(zhong) 和覆蓋麵,增加曝光度和影響力。另一方麵,可以麵向華裔高度聚居的潛在客源市場,舉(ju) 辦資源推介會(hui) 、文化展播等文旅交流活動,強化宣傳(chuan) 效果,進一步塑造“尋根中國”的品牌形象,實現品牌價(jia) 值和市場推廣的相互賦能,為(wei) 市場的持續繁榮打下堅實基礎。

  (呂寧 龐博 作者單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