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要讓戲曲火“出圈” 總共分幾步?

發布時間:2024-03-25 10:06: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激發、珍視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崇敬,用當代人的視角向他們(men) 的同齡人訴說他們(men) 領略、感受到的文化魅力與(yu) 價(jia) 值,這或許就是傳(chuan) 統戲劇的一條突圍之路。

  

  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火了。數據顯示,從(cong) 2023年3月28日首演至2024年2月,《新龍門客棧》演出162場,收獲了大麥9.5分、貓眼9.7分、豆瓣8.4分的高分評價(jia) 。根據創演方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統計,截至目前,《新龍門客棧》的抖音相關(guan) 視頻播放量超過18億(yi) 次,微博相關(guan) 話題閱讀量超過1億(yi) 次,小紅書(shu) 相關(guan) 話題瀏覽量突破9800萬(wan) 次。在這樣的流量加持下,通過《新龍門客棧》而知道越劇的人數占比,早已超過了先前所統計的單場觀眾(zhong) 的80%。隨著兩(liang) 位年輕主演陳麗(li) 君、李雲(yun) 霄登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晚舞台,越劇、越劇演員與(yu) 觀眾(zhong) 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隨著互聯網、社交媒體(ti) 的發展,緣起於(yu) 農(nong) 業(ye) 文明的傳(chuan) 統戲劇藝術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是傳(chuan) 統戲劇從(cong) 業(ye) 者麵對嶄新的時代、立足世界戲劇語境的一次有益探索。盡管一部作品的“出圈”可能帶有一定偶然性,但劇種、院團、演員的長期努力耕耘、守正創新,無疑更具深刻的必然性,用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的話講,《新龍門客棧》的“出圈”是一次帶有偶然性的厚積薄發。麵向當代,傳(chuan) 統戲曲融合創新、火爆“出圈”的方法論,值得細心總結。

  技藝要精湛,創新需大膽

  較之於(yu) 傳(chuan) 統戲曲的演出方式,《新龍門客棧》頗具新意與(yu) 時尚感,該劇打破鏡框式舞台的表演邏輯和敘述風格,采用了環境式戲劇這一在年輕人中間頗有市場的演劇模式,聯合出品方一台好戲文化傳(chuan) 媒(上海)有限公司在環境式戲劇方麵的製作經驗,為(wei) 《新龍門客棧》助力良多。由於(yu) 演出空間、觀演關(guan) 係的改變,觀眾(zhong) 的視線不再需要追著劇中的某一個(ge) 角色看戲,劇情事件就在身邊展開,觀眾(zhong) 就是故事的一部分。

  與(yu) 觀眾(zhong) 近距離觀演相適應,該劇在服化道的設計上弱化傳(chuan) 統越劇的水袖、護領、靴白這“三白”,采用了更貼合大眾(zhong) 一般認知的精致古裝,演員妝容也作了調整,比鏡框式舞台上的戲妝更加淡雅、更具親(qin) 和力。“沉浸式戲劇我不是第一次看,但環境式戲曲從(cong) 內(nei) 容到形式,還是大大突破了我對戲曲演出的原有印象。”有觀眾(zhong) 看過《新龍門客棧》後在社交媒體(ti) 上表示,“因為(wei) 《新龍門客棧》的新鮮感入了越劇的‘坑’,但我留下來不是因為(wei) 新鮮,而是因為(wei) 越劇實在是美。”

  盡管《新龍門客棧》的演劇模式發生了改變,並為(wei) 此調整了服化道設計,但越劇藝術的傳(chuan) 統技藝、韻味、美感均在極大程度上獲得了尊重、保留與(yu) 凸顯。《新龍門客棧》項目發起人、藝術總監、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表示,主創們(men) 不僅(jin) 把電影《龍門客棧》移植成越劇,而且對電影故事做出創造性改編,對武俠(xia) 精神進行了一次來自傳(chuan) 統戲劇的致敬。主創從(cong) 電影《龍門客棧》中提煉出賈廷這一小角色,是因為(wei) 他們(men) 懂得,越劇女小生是這個(ge) 劇種的魅力所在,這種藝術處理最能展現越劇的特色。

  此外,《新龍門客棧》沿用了越劇早期曲調“呤哦調”,還把戲曲的刀槍把子與(yu) 武術、舞蹈等進行了結合,多維度展現傳(chuan) 統之美。讓傳(chuan) 統戲劇、傳(chuan) 統文化真正走近當代人,以文化帶動旅遊,讓藝術融入生活,正是《新龍門客棧》創作團隊的追求。他們(men) 深感,深耕市場絕不意味著追求花樣、一味迎合,作為(wei) 藝術傳(chuan) 承者、市場開拓者,拿出優(you) 秀的作品,用成熟的商業(ye) 手段把博大精深的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介紹給更多人,才是當仁不讓的使命。

  把作品擺上時代的貨架

  對於(yu) 觀眾(zhong) 來說,走進劇場追求的是好看的內(nei) 容、有趣的形式、出色的體(ti) 驗。對一部“出圈”之作的創作者、運營者而言,從(cong) 策劃、製作到運營、宣傳(chuan) ,每一個(ge) 環節都至關(guan) 重要,多方的努力才能造就精彩的舞台表現、取得理想的效果。

  回顧總結《新龍門客棧》的創作經驗,茅威濤認為(wei) ,鼓勵更多有才華、有擔當的年輕人投入創作,相信他們(men) 的創造力和使命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新龍門客棧》起用了一批在戲劇圈內(nei) 相當陌生的主創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5歲,年齡最小的編劇是位“95後”。作品排演過程有名家前輩保駕護航,但核心創意均由年輕人自己完成。“年輕人或許技藝還不夠成熟,也缺乏足夠的經驗,但他們(men) 能捕捉到貼近時代的語匯,他們(men) 懂得當下的觀眾(zhong) 想看什麽(me) 樣的戲。”茅威濤說。激發、珍視年輕人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崇敬,用當代人的視角向他們(men) 的同齡人訴說他們(men) 領略、感受到的文化魅力與(yu) 價(jia) 值,這或許就是傳(chuan) 統戲劇的一條突圍之路。

  此外,《新龍門客棧》在製作模式尤其是演員招募上,借鑒了音樂(le) 劇等藝術門類的社招方式,以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為(wei) 演出主體(ti) ,打破院團疆界,吸納更多優(you) 秀青年演員加盟演出、實現夢想。麵對具有互聯網思維、遊戲思維的年輕受眾(zhong) ,《新龍門客棧》借鑒了音樂(le) 劇商演領域已逐漸規模化、標準化的駐演、排演運營方法,在劇目營銷、會(hui) 員服務、文旅體(ti) 驗、藝人IP開發等多個(ge) 細分領域發力。“如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這個(ge) 時代得以充分傳(chuan) 播並驚豔世界?如何創作出貼合時代、朝著市場出發的作品?我的回答是,我們(men) 要改變觀念、思路和意識,向別的更加成熟的行業(ye) 學習(xi) 借鑒。我們(men) 必須首先確保自己的作品能夠擺上時代的貨架。”茅威濤說。

  在茅威濤看來,《新龍門客棧》的“出圈”在預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幾代越劇創作者、傳(chuan) 承者共同努力的成果。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過去20多年的發展曆程中,始終將作品具有人文精神、經得起時間考驗、能與(yu) 當代人的價(jia) 值取向與(yu) 審美偏好共鳴,作為(wei) 藝術創作的三要素。“對我們(men) 而言,《新龍門客棧》隻是更進一步的開始,期待它能夠成為(wei) 年輕人認識傳(chuan) 統戲劇、走近傳(chuan) 統戲劇的一扇窗口,讓更多的優(you) 秀劇種為(wei) 年輕人所熟知並熱愛,讓戲劇回歸年輕人的生活,讓生活重構當代中國戲劇。”茅威濤說。(羅群)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