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古老昆曲與更多年輕心靈相遇
讓古老昆曲與(yu) 更多年輕心靈相遇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慶演重返台灣
“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自2004年台北首演至今20年,累計演出近500場,總共有80萬(wan) 觀眾(zhong) ,其中六成是年輕人,主要是高校學生。難能可貴的是,這麽(me) 多年來,主要演員還是原班人馬。”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慶演近日在台灣高雄拉開帷幕,每當該劇總製作人、台灣知名作家白先勇在謝幕時如此介紹,現場總會(hui) 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
演出開場前40分鍾,上百名觀眾(zhong) 已在劇場講座區坐定,專(zhuan) 注聆聽白先勇導賞。不少民眾(zhong) 從(cong) 全台各地前來,有人還特意穿上旗袍或馬麵裙,如同奔赴一場重要的約會(hui) 。“戲演得不錯,演員們(men) 當年的那股勁還在。”白先勇在高雄首演結束後對記者說,“有幾位演員已經退休了,我還專(zhuan) 門把他們(men) 叫回來,在舞台上重新團圓。20年後的今天我可以說,青春版《牡丹亭》的確推動了昆曲複興(xing) 。演員們(men) 多年間堅守在舞台上,共同參與(yu) 了這項不凡的事業(ye) 。”
台北首演一炮而紅
《牡丹亭》出自明朝劇作家湯顯祖之手,原作共55折,講述名門閨秀杜麗(li) 娘因夢生情,一往而深,並最終超越生死,與(yu) 書(shu) 生柳夢梅結為(wei) 連理。該劇流傳(chuan) 400年,可謂昆曲經典,不同昆劇團都有各自的版本推出。
2001年,昆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wei) 首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chan) 代表作”,但擁有600多年曆史、享有“百戲之祖”美譽的它,隨著大師老去和觀眾(zhong) 老化,在新世紀卻麵臨(lin) 傳(chuan) 承危機。
2003年,自幼與(yu) 昆曲結緣的白先勇不忍見昆曲式微,攜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集結兩(liang) 岸文化及戲曲界精英,聯手創作青春版《牡丹亭》。製作一出經典大戲,借此培養(yang) 一批青年演員接班,並以青年演員吸引青年觀眾(zhong) ,這是白先勇的目標。
青春版《牡丹亭》尊重經典,以“隻刪不改”的方式,將原著濃縮成27折,分為(wei) “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上中下三本。該劇在傳(chuan) 統基礎上謹慎地注入現代舞台美學,既遵守昆曲“抒情、寫(xie) 意、象征、詩化”的原則,又在舞美、燈光、服裝、設計上適應新時代審美,並特別邀請大陸昆曲名家汪世瑜、張繼青擔任藝術指導。
當年,參演的蘇州昆劇院演員隻有20歲出頭,每天由名師指點,進行朝九晚五的高強度訓練,有時還要挑燈夜戰,如此長達一年。2004年,該劇在台北首演,兩(liang) 輪演出9000張票一售而空。“在掌聲雷動中,在滿堂喝彩中,我感到觀眾(zhong) 的熱情像浪潮般向台上湧過來,我意識到一個(ge) 新的昆曲時代已經來臨(lin) 。”白先勇回憶道。
點燃年輕觀眾(zhong) 熱情
“有些觀眾(zhong) 會(hui) 想,20年過去,青春版《牡丹亭》是否依舊青春?白先勇老師當年借演員的綺年玉貌來強調青春,20年後回歸本題,或許青春原是湯顯祖的追尋和《牡丹亭》的內(nei) 在精神。”台灣知名戲曲學者王安祈對記者說。
《牡丹亭》歌頌青春、歌頌愛情、歌頌生命,是美麗(li) 的愛情神話。白先勇將兩(liang) 岸聯合製作的《牡丹亭》定名為(wei) 青春版,傳(chuan) 遞其對昆曲生命永葆青春的期盼。青春版《牡丹亭》如同火種,點燃年輕觀眾(zhong) 對於(yu) 昆曲的熱情,讓古老的劇種重煥光彩。
“青春版《牡丹亭》大陸首演是在蘇州大學,前期也主要在學校裏進行推廣,20年來,我們(men) 幾乎把兩(liang) 岸各大著名高校都走了一遍。後來我們(men) 商演逐漸多起來,那些觀眾(zhong) 不少也是當年的學生,他們(men) 又帶身邊人再次走進劇場。”杜麗(li) 娘扮演者沈豐(feng) 英對記者說。
2005年,青春版《牡丹亭》首次到北京大學演出,當時至少有95%的學生從(cong) 未接觸過昆曲。2009年,白先勇推動“昆曲傳(chuan) 承計劃”在北大落地並向港台推廣。2017年,校園傳(chuan) 承版《牡丹亭》項目啟動,以北大學生為(wei) 主體(ti) 並麵向北京高校海選,最終來自北京16所高校和1所中學的演員24人、演奏員14人獲選成團,在8個(ge) 月時間內(nei) 4次前往蘇州昆劇院集訓。“兩(liang) 個(ge) 半小時的小全本戲,學生們(men) 居然能組團演出,表現不俗,這就是我們(men) 多年來‘昆曲進校園’的成果。”白先勇說。
足跡遍及兩(liang) 岸高校
青春版《牡丹亭》20年連演不衰,足跡遍及兩(liang) 岸數十所高校。此次20周年慶演高雄場首演數天前,白先勇在台南成功大學開設導賞講座,500多名學生擠滿報告廳,其中購買(mai) 觀演優(you) 惠票者多達200多人次。該校距離高雄演出劇場有1個(ge) 多小時車程,而且需要多次換乘。每場演出約3小時,散場之際已是晚上11點,成功大學的師生依舊每日往返。
本次高雄場首演,白先勇特別為(wei) 學生群體(ti) 準備400多套優(you) 惠票,還為(wei) 成功大學深夜返校師生提供兩(liang) 輛大巴車相送。演出前夕,白先勇組織多場講座,廣邀高雄高校和中學老師前來交流,請他們(men) 帶學生來看戲。當地近10校師生報以盛情,當白先勇在演出謝幕時向各校一一致謝時,師生們(men) 的喝彩問候響徹劇場。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遍觀場內(nei) ,從(cong) 白發長者到稚嫩學童都為(wei) 昆曲沉醉,有高雄夫妻帶著讀小學的女兒(er) 連看3天全本大戲,為(wei) 了更好地理解劇情,夫妻倆(lia) 還提前給孩子買(mai) 來《牡丹亭》青少年讀本。
“2019年,校園傳(chuan) 承版《牡丹亭》在高雄演出,主要麵向學生群體(ti) 。這次青春版《牡丹亭》首次來到高雄,現場觀眾(zhong) 大多是第一次欣賞昆曲,結果一看就愛上了。”白先勇說。
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回台慶演從(cong) 高雄一路北上,第二站是新竹,月底將在台北落幕,共演出8場。此前該劇第100場、第200場都在北京演出,預計第500場也將在北京上演。牡丹花開20年,對於(yu) 不少兩(liang) 岸觀眾(zhong) 而言是情懷,是青春記憶,更是對昆曲最初的心動。
“20年間,青春版《牡丹亭》在台灣演出過20場,所到之處深受觀眾(zhong) 喜愛。希望大家來欣賞青春版《牡丹亭》,更希望大家由此走進昆曲的世界,欣賞更多精彩的昆曲劇目。”柳夢梅扮演者俞玖林對記者說。(本報台北3月24日電 張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