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時政

廣西崇左新和鎮:“甜蜜小鎮”走好旅遊路

發布時間:2024-03-25 10:0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每逢假期,60間民宿全部預訂一空!”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在野宿集運營主理人周振西說。幾年前,周振西經過考察,決(jue) 定聯合國內(nei) 幾家頭部民宿,入駐新和鎮,建設廣西首個(ge) 民宿集群。從(cong) 零起步規劃、設計和建設,曾經無人問津的甘蔗地,如今變身自帶流量的高端民宿集群。

  新和鎮是中國“甜蜜小鎮”,以出產(chan) 甘蔗而得名,全鎮3萬(wan) 人口,人均甘蔗產(chan) 量40多噸。在野宿集的發展壯大,正是“甜蜜小鎮”旅遊業(ye) 發展曆程的一個(ge) 縮影。

  村莊舊貌換新顏

  走進新和鎮卜花村,壯錦牆、微菜園、微花園、特色民宿,鄉(xiang) 村美景讓人耳目一新。散步、乘船、暢聊、閑遊、拍照,徜徉卜花村,人們(men) 盡情感受鄉(xiang) 村的青山綠水,體(ti) 驗獨特民俗文化魅力。

  2019年6月,江州區被列入廣西全域鄉(xiang) 村風貌提升示範縣(區)。“我們(men) 以此為(wei) 契機,深入開展鄉(xiang) 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通過支部引領、黨(dang) 員帶頭、鄉(xiang) 賢助力、群眾(zhong) 參與(yu) ,積極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工作,讓村子美起來。”新和鎮黨(dang) 委書(shu) 記陳維鋒說。其中,黑水河流域鄉(xiang) 村振興(xing) 風貌提升示範帶全長23公裏,涉及16個(ge) 村屯。

  “剛開始困難重重,群眾(zhong) 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清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陳維鋒說。為(wei) 了激發群眾(zhong) 的積極性,卜花村老支書(shu) 唐拔勝帶頭清理自家的舊牛欄、豬圈、沼氣池等。大夥(huo) 兒(er) 也跟著行動起來,“跟著書(shu) 記幹,有奔頭!”村民陳寶說。

  在村黨(dang) 總支部和黨(dang) 員帶動下,不到一個(ge) 月,卜花村清拆970多間雜物房,不到半年就完成了風貌改造。

  各村通過整合黨(dang) 總支部、黨(dang) 群理事會(hui) 、村民小組會(hui) 、鄉(xiang) 賢理事會(hui) 力量,引導群眾(zhong) 推進農(nong) 村廁所、垃圾、汙水專(zhuan) 項整治,實施微菜園、微果園、微庭院提升工程,徹底改變了“垃圾靠風刮,汙水靠蒸發,家裏現代化,家外髒亂(luan) 差”的舊貌。

  如今,黑水河畔的16個(ge) 村屯完成了從(cong) “髒亂(luan) 差”村莊到“網紅打卡地”的蛻變。“每天很多外地遊客前來參觀,他們(men) 都羨慕我們(men) 的幸福生活。”新和鎮新村村民劉新民說。

  打造休閑度假勝地

  環境變好了,村子變美了,當地人把目光投向了發展旅遊業(ye) 。

  新和鎮位於(yu) “德天—花山”鄉(xiang) 村遊精品路線及“崇左—大新—德天”中越邊境旅遊線路上。美麗(li) 的黑水河貫穿全鎮,形成多處天然水域,素有“山水畫廊”和“世外桃源”之美譽。

  “我們(men) 決(jue) 定用好特色資源優(you) 勢,建設新和旅遊度假區。”江州區文旅局局長張玲說,度假區按照“一帶、一島、一宿、一山、一坡”進行規劃布局,“一帶”即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帶、“一島”即如意島、“一宿”即在野宿集、“一山”即漂流山、“一坡”即發呆坡,推動甜蜜度假、甜蜜鄉(xiang) 村、甜蜜糖業(ye) 一體(ti) 化融合發展。

  新和旅遊度假區裏,以“甜蜜”為(wei) 主題的鄉(xiang) 村度假項目開展得風生水起。甜蜜酒店、一千零一個(ge) “院”望——黛院、卜花民宿、如意島景區、在野宿集、龍騰漂流、水上石林秘境竹筏遊項目投入運營,過雲(yun) 山居·發呆坡民宿、民俗文化風情街等項目加快推進;濱河風情環線、卜花農(nong) 耕體(ti) 驗園、古法紅糖作坊、甜蜜露營基地等鄉(xiang) 村文旅項目相繼落地……

  江州區區長李紅蘭(lan) 介紹,該區高度重視民宿產(chan) 業(ye) 發展,組建了民宿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並多次組織前往民宿產(chan) 業(ye) 發達地區調研,出台了地方建設管理辦法、獎勵扶持標準,為(wei) 民宿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推動民宿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

  截至目前,江州區圍繞新和旅遊度假區的開發,布局了6個(ge) 民宿產(chan) 業(ye) 項目,其中建成運營4個(ge) ,入駐民宿品牌7家;即將建成2個(ge) 。項目全部建成後,可提供客房334間,年接待遊客可達12萬(wan) 人次,年經營收入可達6700萬(wan) 元,提供就業(ye) 崗位330餘(yu) 個(ge) ,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ye) 1000人左右。

  “這裏每家民宿既風格各異,又能和諧融入群落。民宿與(yu) 鄉(xiang) 野相映成趣,推開窗,猶如置身山水畫卷。”來自上海的遊客郭春麗(li) 說。

  讓村民在家門口掙錢

  憑借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對旅遊產(chan) 業(ye) 的合理規劃,2023年,新和鎮共接待遊客100多萬(wan) 人次,旅遊收入2億(yi) 多元。

  曾經靠“盤泥巴”糊口的農(nong) 民,因為(wei) 旅遊業(ye) 的發展,變身為(wei) 花農(nong) 、講解員、保潔員、酒店工作人員等,不僅(jin) 坐擁美麗(li) 的家園,每年還有穩定可觀的收入。

  “公司100多名員工中,90%是本地村民。”周振西說,在野宿集帶動了周邊餐飲、交通、住宿等旅遊業(ye) 態的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我在民宿當保潔員,每月有2500元工資,還有土地租金、分紅、產(chan) 業(ye) 獎補,一年收入6萬(wan) 多元。”村民趙月秋說。

  “我原來在南寧打工,現在回鄉(xiang) 工作,每月工資3000—5000元,待遇和南寧相差不大,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村民趙元峰說,村裏發展全域旅遊,不愁民宿的發展前景。

  咘廣屯村民陳建才和愛人之前都在深圳務工,後來家鄉(xiang) 的旅遊發展越來越紅火,他們(men) 選擇回鄉(xiang) 。“我現在是遊泳池管理員兼教練,愛人開小賣部,我們(men) 每個(ge) 月有5000多元收入。”陳建才說。

  卜花屯村民小組長蔡學光說,現在全屯半數以上的勞動力都吃上了“旅遊飯”,有開店的、做小吃的、參加節目演出的、出租自行車的,還有到屯裏的民宿、紅糖公司務工的。“一年下來,我家純收入可達20多萬(wan) 元。”蔡學光說。

  岑漢華是卜花屯的獨居老人,今年61歲,住一棟三層小樓房。屋裏屋外幹淨整潔,門前種滿了花草。2021年10月,村裏發展民宿項目,他率先報名,騰出3間空房開民宿,並帶動附近8戶村民一起參與(yu) 。“裝修沒花一分錢,政府聯合企業(ye) 幫我們(men) 辦,我們(men) 負責做好服務、打掃衛生,收入我們(men) 得80%。”岑漢華開心地說。

  “2023年,卜花民宿年營業(ye) 額110萬(wan) 元。目前,我們(men) 村集體(ti) 和村民合作建設的民宿項目正在裝修,今年預計可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10萬(wan) 元左右。”卜花村第一書(shu) 記楊靖說,村民們(men) 還在家門口經營起超市、飯莊、生態果園等。景區的發展,輻射帶動村民直接就業(ye) 千餘(yu) 人。(龐革平 陸華勇)

(責編: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