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換新”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
作者:陳文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
2024年被商務部確定為(wei) “消費促進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要求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並提出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鼓勵和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chan) 品等大宗消費。
“以舊換新”推動“供給—需求”良性循環
為(wei) 什麽(me) 強調“以舊換新”?從(cong) 經濟學視角來看,“以舊換新”是以需求側(ce) 行為(wei) 改變為(wei) 起點,推動供給側(ce) 的變革,從(cong) 而形成產(chan) 品的新的流通方式、交易方式、迭代方式。
2023年,中國家電行業(ye) 累計主營業(ye) 務收入達1.84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7%;利潤為(wei) 1565億(yi) 元,同比增長12.1%。我國是世界家電生產(chan) 與(yu) 出口大國,產(chan) 量規模占全球份額約60%。實際上,家電的更新換代本身不會(hui) 太快,並且正進入一個(ge) 存量時代,而“以舊換新”將帶來流通、交易、迭代的更新,產(chan) 生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從(cong) 而又推動供給側(ce) 的結構性改革。
應充分考慮將中國製造業(ye) 的規模優(you) 勢轉化為(wei) 創造消費需求的新動能,同時使製造業(ye) 深度轉型升級,打造新質生產(chan) 力,讓“以舊換新”推動“供給—需求”的良性循環。2023年家用洗衣機、家用冷櫃、電冰箱、空調等產(chan) 品產(chan) 量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強大需求帶動強大供給,推動消費轉型升級加快,這是國內(nei) 大循環很重要的一部分。
供給側(ce) 有製造業(ye) 的強大支撐,需求側(ce) 本身也具備巨大的“以舊換新”的潛力。首先,是“更新”的需求。過去很多家庭使用的進口家電其實都有8—10年的生命周期,一旦年份已到,很多就不再具備進一步維修的條件。而近些年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大幅提升,產(chan) 品更新換代的周期被拉長,這時候若要推動家電市場從(cong) 存量轉向增量,推動產(chan) 品的更換,就不能隻從(cong) 產(chan) 品的生命周期著手,而要開發更多的新款式、更節能、有更多功能的產(chan) 品。其次是“換代”。如今家電與(yu) 人工智能、新的算力技術的結合非常普遍,如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機等等。家電智能化水平、便利性的提高,都會(hui) 讓消費者產(chan) 生“換代”的需求。再就是“升級”,高端消費新增需求的占比在上升。這其中包含個(ge) 性化的、彈性的需求,例如功能和款式的升級,使用體(ti) 驗的優(you) 化,更加彰顯個(ge) 性與(yu) 特色等等。雖然這部分消費者規模不大,但是價(jia) 值量比較高。最後是綠色轉型的需求。過去很多家用電器耗電量大、碳排放量也比較高,而新家電性能更可靠,並且由於(yu) 更加節能而可以更長周期地節約成本,從(cong) 而減少維修和使用上的不便利。“以舊換新”可能會(hui) 推動新一輪需求側(ce) 與(yu) 供給側(ce) 的互動,形成城鄉(xiang) 之間、區域之間的產(chan) 品流動。例如城市中一些款式雖落後、但功能並不落後的家電可能需要升級替換,那麽(me) 這些家電產(chan) 品也不應被浪費,而應該促進城鄉(xiang) 之間,甚至是在我國和周邊國家之間流動。所以我認為(wei) ,家電的生產(chan) 和消費可以成為(wei) “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個(ge) 典型樣本。
“以舊換新”形成的產(chan) 品流動,是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結果
“以舊換新”形成的產(chan) 品流動,我覺得應該是產(chan) 能的創新,是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的結果。新質生產(chan) 力的加快發展培育推動了製造業(ye) 實現深度轉型升級,而產(chan) 業(ye) 的創新轉型不能沒有市場需求來進行消化,所以需求側(ce) 的更新可以反過來促進產(chan) 能創新。
汽車的生產(chan) 與(yu) 消費就是一個(ge) 典型例子。首先,原本汽車隻是簡單的代步工具,而當前汽車正在成為(wei) 催生各類新消費方式的重要載體(ti) 。例如,汽車保有量增加後帶動自駕遊在居民出行方式中的占比大幅提升,進一步促進燃油、住宿、餐飲、文娛等消費,形成了對整體(ti) 服務業(ye) 的強勁帶動效應。
其次,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旺盛。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得到不斷突破,電池技術不斷成熟,續航問題持續得到優(you) 化,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車型更新換代的速度也在加快,從(cong) 數量到質量都在全球範圍內(nei) 占據優(you) 勢地位。
再次,汽車的融資租賃將得到快速發展。由於(yu) 汽車款式更新換代快,現在有一些消費者選擇不擁有汽車產(chan) 權,而是以租賃方式獲得使用權,一些原來以出租汽車為(wei) 主的公司,現在也在開拓汽車的融資租賃業(ye) 務。這種靈活便捷的汽車消費方式,將成為(wei) 新的消費熱點。
從(cong) 更大層麵來看,上述的新需求持續推而廣之,就能夠形成打造國內(nei) 大循環的“家電流”“汽車流”。未來住房層麵也應鼓勵“以舊換新”,增加改善型住房、高端住房比例,鼓勵消費者異地購房,等等。如此一來,國內(nei) 大循環就能真正循環暢通,形成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的良性互動、相互促進。一係列消費需求的升級與(yu) 變化,推動製造業(ye) 不斷創新,使科技革命帶來的技術突破,帶動產(chan) 業(ye) 深度轉型升級,又進一步滿足不斷提升的消費需求。同時,還能增加就業(ye) 崗位、增加居民收入。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宏觀政策應如何發力
首先要穩預期。對於(yu) 中國經濟基本麵要做到理性客觀分析,一方麵既要看到宏觀經濟麵臨(lin) 的一係列挑戰,另一方麵也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麵沒有變,超大規模市場、超大規模製造業(ye) 能力沒有變,並且轉型升級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一大批頭部企業(ye) 在國際上脫穎而出。其次,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特別是低收入群體(ti) 的收入。可以考慮借助“以舊換新”的模式,把補貼發向需求端,以需求端即期購買(mai) 力提高刺激供給側(ce) 的創新與(yu) 升級。第三,宏觀政策要釋放製度性改革的明確信號。最後,還要高度關(guan) 注資源的合理配置。對於(yu) 一部分農(nong) 村及城市的低收入群體(ti) 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以舊換新,而是承接一部分高端消費的產(chan) 品替代,這些產(chan) 品同樣具有高質量的使用功能,隻是智能化或者設計水平較低一些,這樣就能形成全社會(hui) 不同層次消費需求的循環。考慮到不同區域和不同群體(ti) 之間需求的層次差,如何形成需求端合理且順暢的流動,使各個(ge) 層次的消費者都有新的收獲,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不斷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需要推進相應的政策配套設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