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聲音 | 歐陽繼華: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搭好平台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升中小企業(ye) 的創新發展能力至關(guan) 重要。”來自青聯界別的市政協委員歐陽繼華認為(wei) ,當前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高等學校中,對科研成果的轉化落地有一定的需求。同時,中小企業(ye) 因自身的規模、資金等因素限製,難以吸引專(zhuan) 業(ye) 人才進行長期的科技研發,獲取最新科技成果信息的渠道較少,尋找符合需求的項目難度較大,它們(men) 更期待由政府搭建平台,與(yu) 高校進行科研合作,降低研發環節的經濟成本和時間周期。“優(you) 化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營商環境,應當健全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機製,以政府引導或主導的方式,建立科研機構、高等學校間的技術交流平台。”歐陽繼華說。
減少中小企業(ye) 尋找科技成果或技術的難度,擴大科技成果轉化率,歐陽繼華建議可由政府相關(guan) 部門牽頭組織高校科研機構與(yu) 中小企業(ye) 開展多種形式的項目推介活動,將高校已有科技成果推介給中小企業(ye) ,同時,也把中小企業(ye) 技術需求告訴高校科研機構,減少雙方溝通成本,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中小企業(ye) 發展。“除了要促進最前沿的新技術落地,企業(ye) 原有的技術也需要升級。”歐陽繼華說,建議由政府相關(guan) 部門搭建平台、製定政策,鼓勵科研人員到企業(ye) 掛職或者參與(yu) 項目合作,可以避免校企合作產(chan) 出科技成果在權屬上的爭(zheng) 議,企業(ye) 隻需負擔科研人員在研究期間的費用,降低中小企業(ye) 在流動資金上的壓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