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地鐵列車司機廖明:地鐵車門現在基本不可能“夾人”

發布時間:2022-02-08 08:31: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每一位乘坐過地鐵的人,對地鐵列車應該都不陌生,但是對於(yu) 車頭內(nei) 駕駛的司機卻並不熟悉。昨天(7日),北京地鐵公司地鐵13號線列車司機廖明在直播間揭秘了地鐵“安全行車”的秘密。廖明曾創下安全行車超過25000小時,手動駕駛安全行車104萬(wan) 公裏無事故的世界紀錄。他透露,與(yu) 地麵行車不同,北京地鐵的“安全行車”有著非常苛刻的標準,比如列車晚點5分鍾以上算事故;某個(ge) 車門未關(guan) 嚴(yan) 列車就啟動算事故;紅燈動車算事故,就是不小心扳錯了一個(ge) 開關(guan) ,都有可能是事故……也就是說,在駕駛行車時必須做到萬(wan) 無一失,安全行車裏程才能累積。

  廖明特別給大家普及了一個(ge) 知識:現在的地鐵車門基本不可能“夾人”。廖明介紹,原先老的地鐵車門一旦關(guan) 上就真的關(guan) 上了,手擱那兒(er) 就會(hui) 被夾住,而且力度相當大,很難拉開。現在技術先進了,車門撞到手會(hui) 自動彈開,包括屏蔽門等車門都有這個(ge) 功能,所以說現在地鐵車門“夾人”基本不可能。

  廖明說,地麵上開汽車做到“人車合一”,就是實現想拐彎就拐彎,想停哪兒(er) 就停哪兒(er) 。而地鐵的“人車合一”要求更嚴(yan) ,地鐵的緊急製動有200多米,當車上乘客人數有變化時,比如空車、重車、輕車的狀態下緊急製動的情況都不一樣。當車拉閘的時候,要盡量讓車靠著站台上的標誌停,保證停車的舒適度。更高一級的“人車合一”需要司機把車當成自己身體(ti) 的一部分,一旦車有問題或者線路有問題,司機要通過聲音等及時感知,第一時間判斷問題出在哪兒(er) ,並及時進行處理。當司機踏上車的那一刻,就把車變成了自己身體(ti) 的延伸,開啟了人和車的交流。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