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 葡萄架下的“農耕課堂”
走進農(nong) 耕營地 之5
寒意已濃,海陀山腳下的延慶鎮唐家堡村北京金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葡萄大棚裏,一串串或紅或紫的葡萄掛滿藤蔓。45歲的朱小華是合作社的負責人,近兩(liang) 年,依托延慶區悠久的葡萄種植曆史和合作社葡萄產(chan) 業(ye) 發展,朱小華在自家的葡萄架下開設了體(ti) 驗式“農(nong) 耕課堂”,來自全市5000餘(yu) 名中小學生從(cong) 一串葡萄、一杯葡萄酒中“嚐”到了農(nong) 耕文化的厚重與(yu) 香醇。
11月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辦公廳、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全國少工委辦公室公布了首批60個(ge) 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推薦名單,朱小華的合作社成為(wei) 北京僅(jin) 有的五個(ge) 入圍單位之一。朱小華說,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農(nong) 耕文化是我國農(nong) 業(ye) 的寶貴財富。作為(wei) 延慶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頭人,以前,她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全職媽媽;現在,她要做眾(zhong) 多孩子們(men) 的“葡萄媽媽”,讓更多的孩子從(cong) 一顆葡萄開始知農(nong) 、愛農(nong) ,讀懂、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和精神。
名稱:
北京金粟種植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地點:
北京市延慶區
延慶鎮唐家堡村
成立時間:
2009年6月22日
服務內(nei) 容:
有機葡萄種植銷售
葡萄架下的體(ti) 驗式農(nong) 耕課堂
從(cong) 一顆葡萄開始知農(nong)
沿著唐家堡村村內(nei) 的一條小路徑直走,拐角處就是北京金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通往合作社小路兩(liang) 側(ce) 的牆上,一幅幅葡萄彩繪,詳解葡萄文化知識,初入園子的人很快就能感受、融入葡萄文化氛圍中。剛在地裏勞動的朱小華穿著一身黑色衣服,鞋子和褲管上還留有一些泥印。每天早上先到棚裏看一看葡萄的長勢,是朱小華持續多年的習(xi) 慣。
“嚐一嚐咱家的葡萄,絕對和市場的味道不一樣。”朱小華手裏捧著一串剛下樹的葡萄向記者打招呼。她介紹,北京金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於(yu) 2009年,三年前,依托合作社的葡萄種植產(chan) 業(ye) ,麵向中小學生、親(qin) 子家庭等群體(ti) ,推出了體(ti) 驗式的“農(nong) 耕課堂”,“我想讓孩子們(men) 從(cong) 一顆葡萄開始,學會(hui) 知農(nong) 、愛農(nong) 。”
不久前,合作社的“農(nong) 耕課堂”迎來了一批小客人——延慶區靳家堡中心小學的小學生們(men) 。學生們(men) 走進合作社溫室大棚,在葡萄藤下,和老師一起學習(xi) 製作葡萄特色手工皂。學生們(men) 按照老師的指導,小心翼翼地將各種材料混合攪拌,倒入模具。很快,一塊形似葡萄的肥皂便躍然而現。隨後,學生們(men) 還在老師的指導下,實操體(ti) 驗了葡萄酒釀造工藝。
朱小華告訴記者,依據孩子的不同年齡,農(nong) 耕課程的難易程度也有差異。最終的目的是孩子們(men) 通過一串葡萄、一杯葡萄酒或是一次體(ti) 驗,找到農(nong) 耕的樂(le) 趣,愛上農(nong) 耕文化。“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出‘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yi) ,必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農(nong) 耕文化不就是最好的抓手嗎?”朱小華稱,農(nong) 耕文化是我國農(nong) 業(ye) 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精髓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在葡萄藤下開設農(nong) 耕文化課程的初衷就是為(wei) 了傳(chuan) 承農(nong) 耕文化。
朱小華對葡萄種植、農(nong) 耕文化傳(chuan) 承有一種執念,11月初,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辦公廳、共青團中央辦公廳、全國少工委辦公室最新公布的首批60個(ge) 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推薦名單中,朱小華的北京金粟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榜上有名。
葡萄產(chan) 業(ye) 趕上“東(dong) 風”
農(nong) 耕課堂為(wei) 何要從(cong) 葡萄開始呢?
延慶地處北京西北部,有著悠久的葡萄種植曆史,平均海拔500米,氣候涼爽,晝夜溫差大,非常適宜葡萄生長。尤其地處延懷河穀地帶的葡萄,與(yu) 法國波爾多、美國加州一起並稱為(wei) 世界葡萄種植三大黃金地帶,被譽為(wei) 葡萄的黃金產(chan) 地。當前,葡萄產(chan) 業(ye) 在延慶已初具規模,有機葡萄種植尤其出名。朱小華的合作社所在的延慶鎮唐家堡村就位於(yu) 這樣的黃金地段,葡萄全部是有機種植。
2014年,有著“葡萄界奧運會(hui) ”之稱的北京世界葡萄大會(hui) 在延慶召開,全球目光聚焦在延慶,產(chan) 地延慶的葡萄和世界葡萄一起站在了聚光燈下。朱小華也是在那個(ge) 時候和葡萄正式結緣,開始種植葡萄、發展葡萄產(chan) 業(ye) ,“那會(hui) 兒(er) 種植葡萄有政策扶持,市場前景也好。”
朱小華自小在農(nong) 村長大,成立合作社之前,她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全職媽媽。因為(wei) 想讓孩子吃上健康的農(nong) 產(chan) 品,2009年,她和丈夫從(cong) 村民手裏流轉了幾百畝(mu) 土地,開始創業(ye) 。雖然從(cong) 小守著農(nong) 田長大,對農(nong) 活並不陌生,但真正開始操練農(nong) 業(ye) ,初期發展時還是遇到了不少困難。朱小華表示,得益於(yu) 葡萄大會(hui) ,“讓我們(men) 延慶的不少農(nong) 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迎來新轉折。”
現在,延懷河穀葡萄及葡萄酒產(chan) 區已成為(wei) 以葡萄種植、葡萄酒釀造和酒莊文化旅遊為(wei) 主導的區域經濟體(ti) ,“延懷河穀”品牌在國內(nei) ,乃至世界的知名度都在持續提升。
朱小華的合作社建設了69棟溫室大棚,60餘(yu) 個(ge) 葡萄品種全部實現了有機種植,研發並掌握了獨特的設施葡萄“一年兩(liang) 熟”技術,篩選出適宜“一年兩(liang) 熟”的葡萄新品種12個(ge) ,已申請技術發明專(zhuan) 利6項。
“一顆小葡萄裏蘊含著大學問。”基於(yu) 延慶葡萄的悠久曆史和合作社葡萄產(chan) 業(ye) 發展的優(you) 勢,朱小華便把農(nong) 耕課堂開在了葡萄架下。
讓孩子體(ti) 會(hui) “粒粒皆辛苦”
推開合作社裏葡萄大棚的門,潮濕的空氣夾雜著濃濃的葡萄香氣,撲鼻而來。陽光照進棚裏,一串串翠綠色的葡萄掛在藤蔓上沐浴著陽光,悄然生長。棚內(nei) 外溫差水汽凝結成雨露,滴答滴答墜進泥土裏。相較於(yu) 外麵深秋幾攝氏度的氣溫,棚內(nei) 的溫度高達30攝氏度。棚內(nei) 的一個(ge) 紅色條幅上寫(xie) 著“在勞動中實踐,在體(ti) 驗中成長”幾個(ge) 字樣,是學生農(nong) 耕課堂活動時留下的。
今年50多歲的劉瑞芳正在大棚裏忙著。她是唐家堡村村民,已經在合作社工作了十年。最近,大棚裏的葡萄陸續成熟,劉瑞芳就拿著剪刀修剪葡萄。農(nong) 耕課堂開課的時候,劉瑞芳也會(hui) 和孩子一起學習(xi) ,偶爾她也會(hui) 忍不住上手教教孩子。有的孩子從(cong) 小在農(nong) 村長大或是父母經常帶著到地裏體(ti) 驗農(nong) 活兒(er) ,對於(yu) 農(nong) 耕並不陌生,完全沒幹過農(nong) 活兒(er) 的孩子也是有的。一堂課下來,看著某個(ge) 孩子從(cong) “五穀不分”到會(hui) 區分不同品種的葡萄,對葡萄的種植曆史娓娓道來,就連劉瑞芳都跟著高興(xing) ,“就跟看著一顆顆小葡萄成熟了一樣的心情。”
這樣的感受朱小華自然體(ti) 會(hui) 得更深。從(cong) 收拾園子、跑手續、聘請專(zhuan) 業(ye) 的老師,幾經周折,合作社的農(nong) 耕課堂正式開課至今,朱小華看著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在葡萄藤下從(cong) “農(nong) 耕小白”變成有模有樣的小農(nong) 人。有家長跟朱小華反饋,孩子體(ti) 驗農(nong) 耕課後,甚至也能“品鑒”平時家裏吃到的葡萄,還能有模有樣說上幾句。
在朱小華看來,一堂農(nong) 耕課的意義(yi) 不僅(jin) 在於(yu) 教會(hui) 孩子認識了哪種葡萄,而是激發他們(men) 對葡萄文化的興(xing) 趣,懂得一顆葡萄的來之不易,在擁抱自然中了解和體(ti) 驗農(nong) 作物的培育過程,體(ti) 會(hui) “粒粒皆辛苦”的艱辛。
黨(dang) 的二十大召開前夕,有心的朱小華還專(zhuan) 門在農(nong) 耕課堂上,組織學生們(men) 開展紅色主題手繪活動,孩子們(men) 在葡萄藤下接受了一次鮮活的愛國主義(yi) 教育。
11月9日,在公布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推薦名單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表示,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是傳(chuan) 承弘揚中華農(nong) 耕文化的創新途徑。
朱小華介紹,入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公布的首批農(nong) 耕文化實踐營地推薦名單後,除了學校,越來越多的家長也開始帶著孩子走進朱小華的葡萄園。她計劃著,將合作社的農(nong) 業(ye) 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一年四季都有葡萄的同時,也為(wei) 孩子創造更好的農(nong) 耕實踐環境,開發更多豐(feng) 富多彩的體(ti) 驗課程,為(wei) 孩子們(men) 帶來沉浸式的研學課程。
朱小華說,她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媽媽,但她還想成為(wei) 更多孩子的“葡萄媽媽”,讓更多的孩子從(cong) 一串葡萄中了解到悠久農(nong) 耕的魅力。在延慶,還有很多像朱小華一樣,根植於(yu) 農(nong) 業(ye) 、熱愛農(nong) 業(ye) 的新農(nong) 人們(men) ,將農(nong) 耕文化的種子栽種進更多孩子心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