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1杯奶茶87條數據”,小微消費場景不能成信息保護死角

發布時間:2023-06-20 09:22:00來源: 工人日報

  買(mai) 一杯奶茶,錢不多、事不大,但反映出的某些場景下消費痕跡、信息安全處於(yu) 保護真空的問題,卻應該引起我們(men) 足夠的重視。如何在海量個(ge) 人信息中剝離敏感信息、利用好其他可用信息,對信息產(chan) 業(ye) 的發展、平衡技術和信息的應用與(yu) 用戶權益之間的關(guan) 係、改善百姓生活和消費體(ti) 驗等,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據澎湃新聞網報道,上海市網信辦近日調查發現,某知名連鎖奶茶品牌每收到一筆訂單,就可產(chan) 生87條數據,截至今年3月,其累計產(chan) 生的數據超100億(yi) 條,其中涉及消費者姓名、電話、收貨地址經度緯度等敏感個(ge) 人信息的達6.7億(yi) 條。6月16日,上海市啟動“亮劍浦江·消費領域個(ge) 人信息權益保護專(zhuan) 項執法行動”,聚焦餐飲店、停車掃碼等重點消費領域,對個(ge) 人信息“過度采、強製要、誘導取、違規用”等違法行為(wei) 開展集中整治。

  買(mai) 1杯奶茶產(chan) 生87條數據,這讓公眾(zhong) 很是吃驚。在這些數據信息中,有些是公眾(zhong) 十分在意的核心敏感信息,如姓名、手機號、住址經緯度等。此外,還有不少表麵上對個(ge) 人沒有明顯危害卻對相關(guan) 行業(ye) 具有市場調研、預判消費趨勢等商業(ye) 價(jia) 值的信息,如消費記錄、口味偏好、IP地址、手機型號等。

  近年來,很多城市的生活服務日益智能化,線上操作、掃碼交易隨處可見。從(cong) 在應用商店下載和使用APP,到餐館點餐結賬、停車繳費等,甚至可以說,哪裏有手機的使用場景,哪裏就可能會(hui) 有過度索權、強製關(guan) 注、技術抓取用戶信息等現象,保護個(ge) 人信息的防線正麵臨(lin) 日益嚴(yan) 峻的挑戰。

  個(ge) 人信息被過度采集以及違規使用,首先是因為(wei) 交易雙方或服務雙方的地位不對等,在“不同意、不授權就無法進行下一步”“不提供位置信息就不能點餐”等“被自願”情形下,過度索權等行為(wei) 變得有恃無恐;其次是一些專(zhuan) 業(ye) 技術手段的廣泛使用,讓公眾(zhong) 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入個(ge) 人信息“裸奔”境地;同時,商業(ye) 衝(chong) 動讓收集、販賣個(ge) 人信息成為(wei) 一種生意,有些企業(ye) 利用技術手段非法盜取個(ge) 人信息,有些企業(ye) 將收集到的個(ge) 人信息轉賣給第三方數據機構等。此外,不少普通百姓對個(ge) 人信息安全問題不敏感,一定程度上也給了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

  個(ge) 人信息“裸奔”的危害嚴(yan) 重。近年來,基於(yu) 個(ge) 人消費習(xi) 慣等要素而被精準“畫像”,進而衍生電信詐騙、網絡暴力、“呼死你”騷擾信息的事例不在少數,更嚴(yan) 重的還可能對公民人身安全乃至國家安全造成潛在威脅。

  買(mai) 1杯奶茶產(chan) 生87條數據的案例提示我們(men) ,額度再小的電子交易,背後也可能關(guan) 聯著數據安全問題。我們(men) 需要凝聚更廣泛的共識,共同麵對和探討應對之舉(ju) 。

  目前,我國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ge) 人信息保護法等對個(ge) 人信息保護做出了權威規定,對一些重點問題也有明確回應,比如,在個(ge) 人信息采集中,確定了“知情、同意、最小必要”等原則,但個(ge) 人信息收集技術和精細化程度正在逐漸提升,相關(guan) 法律法規如何快速跟進、更加精準規範?個(ge) 人信息的資源化、商業(ye) 化應用前景與(yu) 現實需求越來越明顯,個(ge) 人信息的保護與(yu) 利用如何“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從(cong) 長遠看,保護個(ge) 人信息,並不是把信息數據與(yu) 互聯網經濟隔絕開來,而是應當探討如何在必要、合理、合規的基礎上,實現信息保護與(yu) 利用的共贏。在大數據、信息化時代,各類基礎信息是重要資源,商業(ye) 化應用也是一種趨勢。如何在海量個(ge) 人信息中剝離敏感信息、利用好其他可用信息,對信息產(chan) 業(ye) 的發展、平衡技術和信息的應用與(yu) 用戶權益之間的關(guan) 係、改善百姓生活和消費體(ti) 驗等,都具有重要意義(yi) 。最近,中消協提出,將針對強製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過度索權等問題在全國開展專(zhuan) 項監督工作。這樣的舉(ju) 措多多益善。

  買(mai) 一杯奶茶,錢不多、事不大,但反映出的某些場景下消費痕跡、信息安全處於(yu) 保護真空的問題,卻應該引起我們(men) 足夠的重視。當社會(hui) 經濟生活的“神經末梢”也麵臨(lin) 著個(ge) 人信息安全隱患時,如何將治理理念和舉(ju) 措從(cong) 宏觀落到微觀層麵,十分重要。像關(guan) 注大平台數據安全一樣關(guan) 注小微消費場景的個(ge) 人信息保護,不讓其成為(wei) 個(ge) 人信息防線被隨意撕扯的突破口,是我們(men) 的共同期待。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