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水果融入大眾日常消費——來自四川市場的調查
隨著《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深入實施,低關(guan) 稅、快速檢驗檢疫等政策出台,品類多樣的進口水果加速進入中國市場,擺上家裏的“果盤子”。越來越多的政策紅利帶動市場快速發展,進口水果不再“高不可攀”,逐漸融入大眾(zhong) 日常消費。進口水果市場的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價(jia) 格是否真的越來越親(qin) 民?消費者感受如何?
《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正式實施後,通關(guan) 便利化程度日漸提高,進口水果產(chan) 業(ye) 鏈也呈現出新的變化,品類多樣的進口水果逐漸從(cong) 高端走向“親(qin) 民”。消費者選購進口水果時會(hui) 考慮哪些因素?進口量的增加是否意味著價(jia) 格下降?運輸方式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觀念更新拉動消費
種類繁多、陳列整齊、店麵敞亮,不同於(yu) 設置在菜市場裏的水果攤,進口水果大多在連鎖店銷售。鮮枝良品便是這樣一個(ge) 水果連鎖店品牌,8家店鋪布局在四川成都新津區、崇州市等地。在人來人往的社區門口、喧囂嘈雜的鬧市街巷,這樣一間麵積不大卻十分精致的水果店總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近年來,精品水果店如雨後春筍般在城市裏“冒”出來,對大眾(zhong) 消費觀念的引導起到了不小的作用。“我記得父輩通常是買(mai) 菜時順便捎帶一些水果回家,但現在家門口一條街上就有幾家水果店,不僅(jin) 品種多還能比價(jia) 。”家住成都市武侯區的李若溪告訴記者。
鮮枝良品連鎖水果店采購負責人王誌強說,店鋪年銷量最高的進口水果包括車厘子、新奇士橙和西梅。“看銷量,近幾年來一直穩紮穩打;看價(jia) 格,單個(ge) 品種供貨量大的時候會(hui) 打折引流,但不會(hui) 大幅降價(jia) 。”在王誌強看來,品質和價(jia) 格是決(jue) 定銷量的重要因素,“消費者現在網購進口水果的熱情比較高,網店成本比實體(ti) 店低,舍得打‘價(jia) 格戰’,對實體(ti) 店形成了不小的衝(chong) 擊,店鋪銷量年均下滑近20%”。
生鮮電商平台的普及不僅(jin) 改變了人們(men) 的購物習(xi) 慣,也在無形之中影響了大眾(zhong) 的消費觀。“抖音等平台上關(guan) 於(yu) 開榴蓮、挑榴蓮的直播、短視頻不在少數,既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也在不經意間起到引導消費觀的作用,讓大家感覺榴蓮等進口水果並沒有貴到不能接受,嚐嚐又何妨?”四川雨潤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蘇田節說,社交媒體(ti) 的引流作用不可小覷,潛移默化間成了進口水果銷量走高的“幕後推手”。
王雪是成都柏斯琴行悠方店的一名鋼琴老師,也是一位榴蓮愛好者,她不僅(jin) 愛看開“榴蓮盲盒”的視頻,也曾多次用自己在網上學到的方法去挑選榴蓮。“我常常到生鮮超市購買(mai) 去皮的泰國金枕榴蓮果肉,好的果肉是金黃色的,慢慢嚼起來軟滑清甜,馬來西亞(ya) 的貓山王榴蓮香味濃鬱,回味甘甜。以前想挑到好的榴蓮,要跑幾條街,去好幾家水果店,現在感覺榴蓮品質越來越好,挑起來不費勁了。”王雪說。
“消費者對進口水果價(jia) 格的敏感度很高,對品質很看重,促銷時銷量上漲比較明顯。在品控方麵,我們(men) 有長期穩定合作的供貨商,鮮果品質有保障。”成都連鎖生鮮品牌水果地帶的采購商譚小軍(jun) 告訴記者,品牌旗下200餘(yu) 家門店的榴蓮和山竹日均銷售額可達20萬(wan) 元,位居同行前列。
對進口水果的價(jia) 格和品質,消費者到底如何看待?記者隨機采訪了近10位消費者,大家普遍認為(wei) ,進口水果的外觀和口感較好,但價(jia) 格偏高,除非特別偏愛某一品種,否則大多會(hui) 選擇在逢年過節、走親(qin) 訪友時購買(mai) 。
“從(cong) 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角度出發,水果市場也存在迭代更新的過程。一方麵符合大眾(zhong) 消費意願的果品產(chan) 量會(hui) 逐年提升,另一方麵國產(chan) 水果品質也在不斷提高,甚至可以部分替代進口。”四川雨潤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進口果區域負責人王江說。
隨著冷鏈物流的發展,越來越多新鮮可口的進口水果“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國各地海關(guan) 不斷加碼通關(guan) 便利度,更大程度方便了進口水果進入中國。對消費者而言,從(cong) 曾經的“嚐鮮”到現在更加追求口感,消費水平的提升也對進口水果的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
果品進口穩定增長
四川雨潤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是我國西部地區最大的無公害蔬菜和綠色食品蔬菜生產(chan) 銷售基地,每天果蔬交易量達15000噸。如果按每人每天吃一斤果蔬來計算,這裏的交易量可供3000萬(wan) 人吃一天。
在雨潤,人聲鼎沸的場景不是出現在慣常的早市,而是出現在午夜時分,2400餘(yu) 家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商戶已經習(xi) 慣了半夜出攤,臨(lin) 近第二天中午便是收攤時間。這裏的3個(ge) 進口水果交易大棚占地麵積約1.8萬(wan) 平方米,去年進口水果交易量近20萬(wan) 噸。
“交易量每年都在上漲,今年同比增幅近80%,賣得最好的水果是榴蓮。整體(ti) 而言,進口水果價(jia) 格沒有出現大幅波動。”蘇田節告訴記者,當前進口水果精品化、品牌化趨勢很明顯,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市場的規模化發展。此前,市場進口水果交易大多集中在11號棚,僅(jin) 6000平方米,市場於(yu) 2019年動工建起了19號和20號兩(liang) 個(ge) 大棚,還設置了東(dong) 南亞(ya) 進口水果銷售專(zhuan) 區。
“公司在市場的檔口麵積是10個(ge) 車位,每輛車載重約28噸。”在20號棚渝佳果品的檔口前,負責人金家偉(wei) 指著大型集裝箱貨車告訴記者,基於(yu) 車載交易這一模式,在這裏人們(men) 通常以檔口可停放貨車的數量來衡量一個(ge) 公司的體(ti) 量,渝佳果品的公司規模在市場中處於(yu) 中上水平。
5年前主導市場銷售的群體(ti) 以個(ge) 體(ti) 戶為(wei) 主,當前約有200家進口水果銷售公司撐起了市場規模化運作的“半邊天”。“商家的銷售意識發生了明顯改變,同樣的果品,由公司主導銷售,重在建立品牌、美化包裝、提高質量,果品附加值高了,售價(jia) 也提高了,銷路也捋順了。”蘇田節說。
“我做進口水果生意20多年了,早年市場競爭(zheng) 不充分,大多數商家習(xi) 慣單打獨鬥。現在不光是顧客看重品牌,甚至到產(chan) 地進貨時,別人也要衡量你的進貨量、經營規模,是不是屬於(yu) 值得信賴的長期合作夥(huo) 伴。”四川鑫農(nong) 鏈商貿有限公司負責人羅長久告訴記者。
羅長久說,近兩(liang) 年,進口水果生意越發好做了,銷量連年上漲,消費者對進口水果的接受度高、舍得花錢。有觀點認為(wei) ,進口水果變得“親(qin) 民”,是因為(wei) 進口量增加導致價(jia) 格下調,越來越多的人買(mai) 得起進口水果了,但從(cong) 市場反饋來看,情況並非如此。
“我們(men) 檔口進口量排名前3位的水果是火龍果、榴蓮、龍眼,今年以來價(jia) 格普遍平穩。”金家偉(wei) 介紹,此前成都市場一天進口火龍果的數量平均10個(ge) 貨櫃,每個(ge) 貨櫃載重27噸左右。一年多來,日均進口量最高可達80個(ge) 貨櫃。但是,進口量對售價(jia) 的影響並不明顯。
金家偉(wei) 以成都市場進口量排名靠前的榴蓮向記者舉(ju) 例,9月上旬,泰國高品質榴蓮下市,越南榴蓮上市。“每件榴蓮的收貨成本約780元,正常情況下批發價(jia) 在800元至900元之間波動,近日最低降到了每件750元,主要是因為(wei) 泰國榴蓮恰逢下市期,品質出現下滑,對價(jia) 格有一定影響”。
今年以來,成都市場上的榴蓮價(jia) 格的確因供求關(guan) 係出現過小幅波動。比如,春節前後,進口榴蓮尚未大量上市,價(jia) 格相對較高,但隨著5月進口量出現上漲,價(jia) 格隨之小幅下降,但較往年同期變化不大。
蘇田節認為(wei) ,拉動進口水果消費的動力在於(yu) 大眾(zhong) 消費理念的更新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價(jia) 格趨於(yu) 穩定、不出現極端天氣的情況下,整體(ti) 交易量不會(hui) 大起大落。
冷鏈運輸提升時效
今年5月25日,一個(ge) “特殊”的水果集裝箱在四川雨潤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開箱,它來自東(dong) 南亞(ya) ,裏麵裝滿了進口山竹。這是成都國際班列“東(dong) 南亞(ya) —濛陽”專(zhuan) 線采用公鐵聯運方式,首次為(wei) 市場商戶提供“門到門”進口水果冷鏈運輸服務。
去年12月,開辟東(dong) 南亞(ya) 進境水果“快車道”的中老鐵路水果冷鏈測試班列順利開行,這是四川首次通過中老鐵路從(cong) 東(dong) 南亞(ya) 進口水果,標誌著四川對RCEP國家水果進口鐵路直達跨境通道順利打通。
“專(zhuan) 列從(cong) 老撾萬(wan) 象南始發,搭載了25櫃來自泰國、老撾等國家的榴蓮、香蕉、龍眼等熱帶水果,從(cong) 雲(yun) 南磨憨鐵路口岸入境,通過冷鏈集裝箱運抵成都國際鐵路港,再分撥到川內(nei) 各大水果市場。”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俊峰告訴記者,測試班列開行至今,經過對發車頻率、運力調整等多重因素的不斷優(you) 化,運輸時間從(cong) 最初預計的5天左右縮短至72小時以內(nei) 。
水果運輸,時間是最關(guan) 鍵的因素。靠前發力,也是運輸時效一再提高的原因。從(cong) 4月16日開始,昆明王家營西站至老撾萬(wan) 象南站中老品牌貨物列車“瀾湄快線”調整為(wei) 每日開行,且配備了時速120公裏的專(zhuan) 用鐵路貨車編組。運輸時間也從(cong) 曾經的2至3天縮短為(wei) 26小時。
李俊峰說,鐵路運輸對水果商有很強的吸引力,但從(cong) 王家營西站到成都國際鐵路港,再到四川雨潤國際農(nong) 產(chan) 品交易中心的班列開行頻次還不夠高。“因此不少水果商選擇從(cong) 王家營卸貨後,通過汽運方式運到目的地。我們(men) 已經精準對接到雨潤市場的客戶,根據他們(men) 的需求製訂了運輸方案,打通了報關(guan) 、清關(guan) 、訂艙、拖車、倉(cang) 儲(chu) 管理等各環節,目前正在多方努力,爭(zheng) 取加大班列開行頻率,全力確保運抵時效。”
“在進口水果運輸方式選擇上,全程汽運的仍占多數。因為(wei) 汽運是點到點運輸,省去了前後端接駁、轉運環節,相對更便捷。”四川順豐(feng) 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如全程采取“端到端”,即產(chan) 地到市場的運輸方式,同等情況下,鐵路運輸成本優(you) 於(yu) 汽運。兩(liang) 種方式的成本差異視市場運力的供求關(guan) 係而定。
在實際運輸過程中,在鐵路班列運力不足的情況下,不少水果進口商選擇“班列+汽運”接力運輸。例如,當進口水果從(cong) 泰國、老撾等地運抵王家營西站後,在運輸半徑300公裏範圍內(nei) ,絕大多數進口商會(hui) 選擇汽運“接力”。出於(yu) 保鮮等因素考量,寧願再增加一點成本,也不願意去“卡”班列的時間。
在業(ye) 內(nei) 人士看來,中老鐵路運輸東(dong) 南亞(ya) 水果會(hui) 呈現一個(ge) 厚積薄發的過程。一趟班列最多能搭載55個(ge) 貨櫃,載重量約1250噸,而一架波音757-200F型貨機最大商載重量隻有25噸,班列載重優(you) 勢明顯。從(cong) 運費來看,飛機比火車高太多,除非需要隔海運輸,否則絕大多數進口商不會(hui) 選擇空運水果。
遠在南美洲的智利與(yu) 中國相距甚遠,但為(wei) 了滿足消費者需求,今年春節前,超2100噸智利車厘子搭載17架波音747-8F全貨運包機在成都雙流機場口岸通關(guan) ,進入中國市場。這是該口岸首次保障大規模南美洲水果入境,也是成都口岸首次從(cong) 智利進口車厘子。
從(cong) 去年12月到今年2月,近3個(ge) 月時間,成都雙流機場口岸進口水果近2000噸,是2019年全年進口水果總量的45.68倍。自今年4月熱帶水果大量上市以來,中老鐵路水果冷鏈專(zhuan) 列運輸入境水果大幅增長。截至8月31日,經磨憨鐵路口岸入境榴蓮、龍眼、椰青等熱帶水果超6萬(wan) 噸。
為(wei) 保障水果快速通關(guan) ,海關(guan) 部門下足了力氣。雙流機場海關(guan) 抽調6名關(guan) 員兵分三路優(you) 先保障首架車厘子、藍莓包機的單證審核、貨物查驗、檢驗檢疫證明出具等工作,在確保生物安全的前提下,讓企業(ye) 的優(you) 質產(chan) 品能快速、放心地到達消費者的餐桌。磨憨鐵路口岸進境水果指定監管場地也在2022年12月3日投入使用,次日首列中老鐵路入境水果列車到達王家營西集裝箱中心站,並通過“生鮮綠色通道”享受便捷高效的通關(guan) 服務。
從(cong) 零售端到市場端再到運輸端,進口水果的產(chan) 業(ye) 鏈趨於(yu) 完善。得益於(yu) 此,我們(men) 的餐桌也因為(wei) 來自不同產(chan) 地、不同風味且品質穩定的進口水果而變得更加豐(feng) 富。“果盤子”的豐(feng) 富多彩,成為(wei) 消費升級的一麵鏡子,見證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