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歐盟單方麵實施碳邊境稅 負麵影響顯而易見

發布時間:2023-11-01 15:04:00來源: 經濟日報

  9月13日,一輛電車從(cong) 奧地利維也納電動汽車日活動現場前經過。新華社記者 賀燦鈴攝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製(CBAM)即“碳邊境稅”從(cong) 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啟動,進入過渡階段。歐盟計劃在2026年開始正式征稅,按歐盟碳排放交易體(ti) 係提高進口門檻,屆時出口歐盟的產(chan) 品將麵臨(lin) 相關(guan) 的排放稅。此舉(ju) 雖說旨在促進綠色技術發展,但也難免有市場保護之嫌,有可能與(yu) 世界貿易組織原則相違背。歐盟自己也承認,碳邊境稅具有雙重目的,即保持歐洲工業(ye) 競爭(zheng) 力,並鼓勵其他國家更快地適應歐盟的綠色政策。

  歐盟把實施新的碳邊境稅作為(wei) 其實現減排目標的重要一步。該目標是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ti) 淨排放量與(yu) 1990年的水平相比至少減少55%。雖然歐委會(hui) 在出台政策時聲稱,CBAM是一項與(yu) 世貿組織規則兼容的措施,鼓勵全球工業(ye) 采用更環保、更可持續的技術。但是,單方麵提高關(guan) 稅門檻的負麵影響顯而易見。

  其一,歐盟綠色保護主義(yi) 招致廣泛批評。

  歐盟的主要貿易夥(huo) 伴如美國、中國、印度、巴西、韓國、南非和其他亞(ya) 非拉國家都表示,歐盟單方麵征稅是一種“偽(wei) 裝的綠色保護主義(yi) ”。歐盟征收碳稅將使國際貿易進一步複雜化,並提高非歐盟製造商的出口成本。此外,歐盟消費者也將麵臨(lin) 更高的進口價(jia) 格,因為(wei) CBAM相關(guan) 的報告義(yi) 務會(hui) 帶來更高的成本,可能要轉嫁給消費者。

  根據波士頓谘詢公司的研究,汽車、建築、包裝和消費電器等行業(ye) 受到的下遊影響可能最為(wei) 嚴(yan) 重,因為(wei) 這些行業(ye) 是CBAM規定範圍內(nei) 的最大用戶。波士頓谘詢公司表示,預計到2032年,歐盟從(cong) 美國和英國進口的鋼鐵成本可能上漲6%,從(cong) 土耳其進口上漲10%,從(cong) 韓國進口上漲12%,從(cong) 中國進口上漲17%,從(cong) 印度進口上漲的比例則高達32%。從(cong) 印度方麵看,與(yu) 歐洲同行相比,印度企業(ye) 的排放強度更高,其作為(wei) 主要的低成本鋁生產(chan) 國的地位可能會(hui) 受到嚴(yan) 重削弱。也就是說,一旦歐盟正式征收碳稅,而印度又無法跟上歐盟的減排要求,屆時其產(chan) 品出口價(jia) 格將變得非常昂貴。相反,歐盟區域內(nei) 生產(chan) 商則因為(wei) 較低排放成本,可以減輕CBAM負擔,有利於(yu) 擴大對外出口。

  其二,企業(ye) 負擔將越來越重。

  為(wei) 了滿足CBAM所要求的相關(guan) 義(yi) 務,凡是出口歐盟市場的生產(chan) 企業(ye) 都要額外承擔排放報告和核查的行政成本,這些成本可能轉嫁給消費者。當然,為(wei) 了保證新機製順利實施,歐盟還要加強海關(guan) 係統建設,企業(ye) 也將不得不麵對新的官僚機構和繁瑣檢查,行政負擔也將加重。

  世界大型企業(ye) 聯合會(hui) 的調查報告指出,有83%的歐洲受訪者認為(wei) 征收碳稅會(hui) 導致進口價(jia) 格上漲,75%的受訪者預計CBAM將影響他們(men) 未來的進口選擇,需要做出新的安排。為(wei) 此,該聯合會(hui) 在報告中指出,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解決(jue) 歐洲進口商麵臨(lin) 的行政負擔和成本加重問題,隨著CBAM推進,可能將造成貿易混亂(luan) 並拖累歐洲經濟。

  其三,首批六大行業(ye) 將受到影響。

  目前來看,歐盟CBAM征收範圍率先覆蓋了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和氫6個(ge) 行業(ye) 。但在後來修正案中又增加了有機化學品和塑料,因此在未來極有可能隨著下一階段擴大征收範圍而被納入。

  歐盟碳關(guan) 稅對於(yu) 工業(ye) 生產(chan) 和出口為(wei) 主的製造業(ye) 大國來說影響較大,上述幾大行業(ye) 必然受到衝(chong) 擊。一方麵,推高出口成本將加劇基礎大宗產(chan) 品的市場競爭(zheng) ,同時也使得出口貿易麵臨(lin) 更大挑戰;另一方麵,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將會(hui) 增加,一些高汙染、高能耗企業(ye) 甚至還將麵臨(lin) 被淘汰的風險。

  據統計,歐盟約占全球進口總額的16%,在國際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歐盟CBAM有可能導致全球貿易的重新定位和洗牌,排放量最低的國家和地區將借機擴大其出口份額,搶占歐盟市場。而碳排放較高的國家和地區有可能被迫轉而支持受影響行業(ye) 實現轉型,以降低歐盟碳關(guan) 稅帶來的風險。

  總之,針對歐盟碳關(guan) 稅的單邊保護主義(yi) 的批評和爭(zheng) 論仍在持續,有關(guan) 國家已經通過世貿組織進行多邊談判,以期減輕發展中國家的負擔,並扭轉貿易條件扭曲和不平等導致的全球貿易顯著下降的局麵。(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翁東(dong) 輝)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