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時評】大V實名製:把影響力曬在陽光下
10月31日,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平台先後發布公告稱,將引導部分頭部自媒體(ti) 賬號(即“大V”)完善真實身份認證信息,並於(yu) 個(ge) 人賬號資料頁展示。各平台首批認證賬號多集中在時政、社會(hui) 、財經、醫療等專(zhuan) 業(ye) 領域,粉絲(si) 量達到50萬(wan) 或100萬(wan) 量級。對於(yu) 限時未完成認證的賬號,平台會(hui) 在流量、收益等方麵進行限製,其他領域大V和普通網友則不受影響。
社交媒體(ti) 時代,網絡上不乏造謠傳(chuan) 謠、違規經營、“蹭熱點”“帶節奏”等亂(luan) 象,廣大網友也深受網絡詐騙、網絡暴力、網絡謠言、網絡水軍(jun) 之苦。隨著各大平台上粉絲(si) 量數十萬(wan) 、上百萬(wan) 的網絡大V影響力和號召力越來越大,他們(men) 的發言或隨手轉發甚至堪與(yu) 傳(chuan) 統媒體(ti) 抗衡,但未經采訪、核實的傳(chuan) 播往往風險很大,特別是在一些對專(zhuan) 業(ye) 性要求比較高的領域。此次部分大V實名製,有助於(yu) 推動大V們(men) 自覺承擔起與(yu) 話語能量相匹配的責任,通過提升其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風險意識,規範其負責任的言行,接受陽光下的共同監督,進一步淨化網絡空間生態。
互聯網已不僅(jin) 僅(jin) 具備娛樂(le) 消遣屬性,而是當今社會(hui) 重要的基礎設施和社交空間。人們(men) 在網上表達意見、抒發情緒、張揚個(ge) 性,與(yu) 此同時,我們(men) 在虛擬世界必須遵守相關(guan) 法律法規,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遵守現實世界同一標準、維護網絡空間公序良俗。
此次“大V實名製”,被視為(wei) 是今年7月中央網信辦發布《關(guan) 於(yu) 加強“自媒體(ti) ”管理的通知》的落地之舉(ju) 。各家平台在粉絲(si) 量門檻、身份公示細節等方麵並無一定之規,不乏自我管理的探索意味,值得鼓勵和點讚。但也應該高度關(guan) 注的是,實名製下必須強化網絡平台服務商的主體(ti) 責任,即平台必須在確保個(ge) 人信息不外泄、防網暴等方麵有強有力的機製措施,以確保用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人們(men) 期待,逐步落“實”的實名製管理,在淨化網絡環境、規範自媒體(ti) 發展等方麵能夠發揮更“實在”的效用。這關(guan) 乎社交平台自身的長遠發展,更關(guan) 乎社會(hui) 的和諧發展和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也標誌著我國網絡誠信體(ti) 係建設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央廣網評論員 薑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