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證明“我是我、你是你”司法部:持續精減公證材料
央廣網北京11月23日消息(記者王晶)“今年以來,司法部牽頭對所有的602件行政法規開展了集中清理,已經向社會(hui) 公布了兩(liang) 批,大家非常關(guan) 注,第三批也將盡快公布。”11月23日,司法部部長賀榮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ju) 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
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營商環境,國務院日前印發《關(guan) 於(yu) 取消和調整一批罰款事項的決(jue) 定》(以下簡稱《決(jue) 定》),取消和調整工業(ye) 和信息化、住房城鄉(xiang) 建設等領域33個(ge) 罰款事項,其中,取消16個(ge) 罰款事項,調整17個(ge) 罰款事項。
國新辦舉(ju) 行“權威部門話開局”係列主題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加強法治建設、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有關(guan) 情況
談公證服務
——有效解決(jue) “我是我、你是你”循環證明問題
本場發布會(hui) 回應了較多民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話題。有記者問,群眾(zhong) 在辦證過程中還存在著提供證明材料多、辦證時間長等問題,司法部在推動公證便民方麵有哪些具體(ti) 舉(ju) 措?
中央依法治國辦秘書(shu) 局局長劉長春介紹,近年來,司法部聚焦群眾(zhong) 在辦理公證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推出了證明材料清單管理等一批措施,有效解決(jue) 了證明“我是我、你是你”等循環證明、無謂證明的問題。
劉長春介紹,司法部持續精簡公證證明材料,針對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辦理公證材料繁瑣問題,司法部全麵梳理地方出台的公證證明材料清單,能減的盡量減;公證機構能夠通過主動核查或者通過政務信息共享方式獲得的證明材料,不再讓當事人提供;對事實清楚、法律關(guan) 係簡單的公證事項中涉及的一些輔助性證明材料,不再要求當事人提供原件。
據介紹,通過梳理,今年6月向社會(hui) 公布了規範33類81項證明材料清單,刪減了不必要的證明材料116項,刪減證明達29.3%,有效解決(jue) 了證明“我是我、你是你”等循環證明、無謂證明的問題,受到了社會(hui) 和群眾(zhong) 的廣泛好評。
圍繞服務保障民生、優(you) 化營商環境等重點領域,司法部部署各地進一步擴大“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範圍,全麵落實一次性告知製度。建立公證與(yu) 領事認證協同聯辦機製,做到“一次申請、一窗受理、聯動辦理”,打通公證認證“最後一公裏”。開展“互聯網+公證”,推進部分公證事項“跨省通辦”。遴選了295家公證機構與(yu) 駐外使領館共同開展海外遠程視頻公證,滿足旅居海外的中國公民公證服務需求。
在有效降低群眾(zhong) 辦證負擔方麵,司法部完善公證服務價(jia) 格形成機製,明確關(guan) 係民生的基本公證服務項目,指導各地對低收入群體(ti) 、老年人等特殊群體(ti) 按規定減免公證費用。今年以來,已經為(wei) 老年人辦理免費遺囑公證1.1萬(wan) 餘(yu) 件。
司法部部長賀榮
談優(you) 化營商環境
——加強清理行政法規中有違公平的條款
“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信用經濟。法治可以發揮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對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非常重要。”賀榮介紹,司法部在優(you) 化營商環境方麵采取了一些務實措施。今年以來製定出台《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條例》等法規,正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加快修訂招標投標法、會(hui) 計法、保險法、反不正當競爭(zheng) 法等重要法律。
在加強立法的同時,司法部還加強了對行政法規中有違公平條款的清理工作。今年以來,司法部牽頭對所有的602件行政法規開展了集中清理,已經向社會(hui) 公布了兩(liang) 批,第三批也將盡快公布。在上個(ge) 月公布的取消和調整33項罰款中,涉及多個(ge) 領域和各類經營主體(ti) ,取消和調整之後切實減輕了經營主體(ti) 負擔,有助於(yu) 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在促進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方麵,司法部組織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深化“減證便民”,重點加強涉企行政執法監督力度,依法糾正不作為(wei) 、亂(luan) 作為(wei) 、粗暴執法、執法不規範等突出問題。
同時,做好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實施準備工作,新修訂的行政複議法明年1月1日開始實施,將努力發揮行政複議化解行政爭(zheng) 議的主渠道作用,加強和人民法院的協調配合,共同促進依法行政水平的提升。
賀榮表示,在市場主體(ti) 提供高質量法律服務方麵,司法部貫通律師、公證、仲裁、調解等多項職能,為(wei) 企業(ye) 提供合規管理、風險防範、糾紛解決(jue) 等法律服務。司法部支持商會(hui) 等開展人民調解工作,目前已經建立各類企業(ye) 人民調解委員會(hui) 1.1萬(wan) 多個(ge) 、商會(hui) 人民調解組織3100多個(ge) ,在實踐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去年以來化解涉企矛盾糾紛150多萬(wan) 件。
司法部律師工作局局長田昕
談律師執業(ye)
——研究細化港澳律師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試點配套措施機製
記者從(cong) 國新辦新聞發布會(hui) 上獲悉,已有372名港澳律師取得大灣區律師執業(ye) 證書(shu) 。司法部表示,將研究細化港澳律師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試點配套措施機製,為(wei) 其在內(nei) 地執業(ye) 提供更多平台。
司法部律師工作局局長田昕介紹,大灣區建設比較受港澳律師的關(guan) 注,司法部也在積極推進港澳律師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試點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目前,已經順利舉(ju) 辦3次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ye) 考試,1500多名港澳律師報名參加考試,其中372名港澳律師已經領取了大灣區律師執業(ye) 證書(shu) 。
今年,港澳律師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試點期限延長三年,並適當降低考試報名門檻,擴大試點政策覆蓋麵。大灣區律師既熟悉港澳法律以及有關(guan) 外國法律,又熟悉內(nei) 地法律,在辦理涉外涉港澳民商事訴訟與(yu) 仲裁、投資、知識產(chan) 權等領域法律事務發揮了作用。
田昕表示,司法部將持續完善法律服務對港澳開放各項政策,研究細化港澳律師大灣區內(nei) 地執業(ye) 試點配套措施機製,為(wei) 港澳律師在內(nei) 地執業(ye) 提供更多機遇和平台。
據悉,近年來,司法部先後出台了港澳律所在內(nei) 地設立代表機構、內(nei) 地與(yu) 港澳律所合夥(huo) 聯營、港澳居民參加內(nei) 地法律職業(ye) 資格考試並申請律師執業(ye) 、港澳律師擔任內(nei) 地律所法律顧問等一係列政策措施,促進港澳律師界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