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加拿大華人學者:歧視、仇恨不能幫我們戰勝病毒

餘瑞冬 發布時間:2020-05-18 09:0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加拿大華人學者:歧視、仇恨不能幫我們(men) 戰勝病毒

  中新社多倫(lun) 多5月17日電 (記者 餘(yu) 瑞冬)“我們(men) 需要呼籲,抗擊疫情需要的是同情心、同理心和團結。誣陷、責備、歧視、仇恨不能幫助我們(men) 戰勝病毒,”加拿大卡爾頓大學社會(hui) 學及人類學係社會(hui) 學教授陳小蓓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新冠疫情暴發後,加拿大溫哥華、多倫(lun) 多等地屢有針對華裔、亞(ya) 裔的種族仇恨事件發生。加主流電視媒體(ti) “環球新聞”4月底在其電視和網絡文字報道中,汙蔑中國政府在中方抗擊疫情時指使加拿大華裔社區搶購醫療物資,導致加拿大醫療物資短缺。陳小蓓於(yu) 5月初代表全加華人教育工作者協進會(hui) 發起網上請願,對相關(guan) 報道表達高度關(guan) 注和深切擔憂,要求該媒體(ti) 收回其報道並公開道歉。

  請願書(shu) 說,這些報道加深了對華裔加拿大人(包括其他華人)的種族主義(yi) 恐懼,加劇了反華裔、反亞(ya) 裔種族主義(yi) 的高漲。這些新聞不僅(jin) 沒有幫助公眾(zhong) 獲得更多的明晰了解,反而混淆視聽,挑起並加劇了種族偏見。

  網上請願持續一周後,有超過8000人簽名支持,並有不少人留言,對報道中體(ti) 現出的歧視和偏見表示反感和氣憤。陳小蓓說,這一數字已超出預想,是值得驕傲的勝利。因為(wei) 文化、語言等多重原因,海外華人大多不願在公眾(zhong) 場合表達政治觀念和心聲。“此次網上請願實現了一個(ge) 突破,並激發大家討論一些有時不願討論的問題,比如種族主義(yi) 。”

  “種族偏見和歧視是政治武器。在出現危機時,社會(hui) 裏的優(you) 勢群體(ti) 往往會(hui) 把少數族裔群體(ti) 當作替罪羊,以掩蓋自己的責任。”陳小蓓直言,在加拿大社會(hui) ,種族歧視從(cong) 白人踏上這塊土地就存在,且不分黨(dang) 派。近期出現的論調和19世紀曾發生的反華人暴亂(luan) 都反映出了對華人的偏見,甚至視華人為(wei) 外來威脅。

  近年來,歧視事件仍在加拿大不時上演。陳小蓓舉(ju) 例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之前,反華裔、尤其是針對中國大陸移民的種族主義(yi) 有明顯抬頭。她亦曾為(wei) 此投書(shu) 渥太華英文報章,批駁偏見。2010年,某主流雜誌的報道宣揚有的大學“太亞(ya) 洲化”的言論,且形容亞(ya) 裔學生沒有樂(le) 趣、隻知學習(xi) 。

  她說,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華人甚至亞(ya) 裔加拿大人都感覺到歧視漸增,一些政客不負責任地惡化這種情況。類似“環球新聞”的報道加劇了對華裔加拿大人的無理攻擊。其報道歪曲了人道主義(yi) 援助,將之視為(wei) 華裔加拿大人對加國不忠的指控理由。對於(yu) 華人社區組織積極為(wei) 加拿大各地醫院等機構購買(mai) 、捐贈醫療物資等舉(ju) 動,其報道卻隻字未提。

  陳小蓓說,華人個(ge) 人和社區應勇於(yu) 出聲,通過行動讓加拿大媒體(ti) 、社會(hui) 和政府了解失實報道的問題,了解真實情況。

  她坦言,刻板印象難以朝夕改變。但加拿大從(cong) 曆史中吸取了教訓,公民有法律保障不受種族歧視的權利,許多加拿大人也明確反對種族主義(yi) 。華人應充分借助這些資源抵製種族主義(yi) 。

  除了網上請願,陳小蓓表示,今後華人社區還需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大力宣介華裔加拿大人為(wei) 加拿大抗疫作出的貢獻。包括學界等群體(ti) 可發揮雙語優(you) 勢和專(zhuan) 業(ye) 知識,推動華人社區和主流社會(hui) 之間溝通,減少那些不負責任和歪曲事實的言調。

  陳小蓓更希望,未來與(yu) 社區組織加強合作,麵向新移民多開展公民教育,讓大家更多地了解移民史。

  她說,今日的華人及其他少數族裔在加拿大享有的法律權益和保障,都是一輩輩先僑(qiao) 靠一係列抗爭(zheng) 行動贏來的,“我們(men) 需要向他們(men) 借鑒和學習(xi) ”。(完)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