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全國人大代表劉懷平建議: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領域新基建

徐衛星 發布時間:2020-05-27 13:42: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副會(hui) 長、昆嶽互聯環境技術(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懷平經過充分調研,圍繞生態文明建設,準備了1個(ge) 議案、3個(ge) 建議。在《關(guan) 於(yu) 鼓勵和支持各級政府和產(chan) 業(ye) 園區加快環境綜合治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中,劉懷平建議,新型基礎設施是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融合環保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生態環境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環保產(chan) 業(ye) 突破自身技術天花板的最佳路徑;有利於(yu) 減少企業(ye) 造假,降低汙染治理成本,是提高環境治理效果的有效抓手;便於(yu) 政府部門統一指導、監督、管理,是政府創新監管方式的有效工具;同時建設開放的公眾(zhong) 平台,推進公眾(zhong) 參與(yu) 。

  目前仍存在數據孤島等問題

  劉懷平代表表示,環保產(chan) 業(ye) 是我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之首,在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有著重要作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後,國家對環境治理的要求會(hui) 越來越高,智慧環保將得到進一步普及。但環保新基建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自動監測數據失真、數據孤島、企業(ye) 數據公開意願低等問題。

  以自動監測數據失真為(wei) 例,排汙企業(ye) 的環境自動監測數據存在不準確、數據造假現象。由於(yu) 市麵上的自動監測設備品類眾(zhong) 多,排汙企業(ye) 缺少相應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導致自動監測設備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造成監測數據失真。同時,部分排汙企業(ye) 人為(wei) 幹擾監測采樣,通過挪動探頭、修改參數等方式偽(wei) 造監測數據,使得自動監測無法發揮原本的作用。

  再比如數據孤島現象,目前,雖然很多地方政府和產(chan) 業(ye) 園區建設了大數據平台和智慧園區,也取得了預期效果,但仍存在部分園區隻達到了集中顯示的作用,內(nei) 部數據沒有真正打通。

  此外,現階段,排汙企業(ye) 僅(jin) 末端自動監測數據上傳(chuan) 生態環境部門,對於(yu) 法律法規中沒有強製要求公開的信息則不願意公開,如設備運行數據、重要部位視頻監控數據、物料平衡數據等,也因此導致部分地方政府或產(chan) 業(ye) 園區的平台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加快環境綜合治理基礎平台建設

  對此,劉懷平代表提出4點建議:

  1、完善環境監測感知網絡建設

  對現有監測設備進行定期校準溯源,保證現有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同時采集環境基礎設備中關(guan) 鍵設備的運行數據,並與(yu) 末端排放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形成閉環監測,保證監測數據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2、加快環境綜合治理新型基礎設施平台建設

  目前,環境治理從(cong) 單一治理向綜合治理發展,因此,需要整合循環經濟相關(guan) 數據、物聯網監測數據、互聯網采集數據、現有係統的數據以及其它數據,通過搭建數據集中采集、存儲(chu) 、分析的技術體(ti) 係和基礎平台,完成環境數據的統一規劃、集成和存儲(chu) ,創立實時監控、科學分析、智能決(jue) 策、高效管理的智慧環保新途徑,提高監管主動性和環境治理精準性,形成以監測網絡和大數據為(wei) 核心的環境管理新業(ye) 態。

  3、引導排汙企業(ye) 數據公開

  建議采取強製公開和激勵性引導政策相結合的方式鼓勵排汙企業(ye) 數據公開。對於(yu) 法律法規規定強製公開的環境信息,要求全部上傳(chuan) 至管控平台;對於(yu) 沒有強製公開的環境信息,各級政府和產(chan) 業(ye) 園區以企業(ye) 上雲(yun) 、稅收優(you) 惠等激勵性政策引導企業(ye) 數據上平台。

  4、委托專(zhuan) 業(ye) 第三方機構運營維護

  將一體(ti) 化管控平台委托給專(zhuan) 業(ye) 第三方機構運營維護,能發揮專(zhuan) 業(ye) 隊伍的作用,解放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力,讓其回歸行政管理、監督、監察和行業(ye) 指導的本職工作;同時強化對第三方運營機構的監督管理,建立嚴(yan) 格的市場準入機製以及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監管部門隻對其運行績效進行考評,工作更為(wei) 獨立,能保證數據的專(zhuan) 業(ye) 、透明,為(wei) 政府、企業(ye) 及公眾(zhong) 提供客觀公正、準確可靠、實時連續的環境監測數據。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