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民法典將推進更高質量“中國之治”
在今年中國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民法典草案審議是最受關(guan) 注的議題之一。如果審議通過,它將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譽為(wei) “社會(hui) 生活的百科全書(shu) ”和“保障民事權利的宣言書(shu) ”。在2020年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的背景下,民法典不僅(jin) 將對每一個(ge) 中國人的生活產(chan) 生深刻影響,也將推動中國製度優(you) 勢更好地轉化為(wei) 國家治理效能,為(wei) 人類法治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
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編纂一部民法典就被列入國家議程,但由於(yu) 條件不成熟未能如願。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執政黨(dang) 把全麵依法治國擺在突出位置,在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提出編纂民法典這一重大立法任務,曆時5年多終於(yu) 編纂完成。
據悉,提請本次大會(hui) 審議的民法典草案共7編、1260條,既將已有民事法律和製度進行係統整理,又結合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更著眼於(yu) 未來的社會(hui) 治理,可謂體(ti) 量龐大、內(nei) 容厚重、覆蓋麵廣。從(cong) 完善農(nong) 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內(nei) 容,到明晰企業(ye) 市場交易規則,再到針對“人肉搜索”、高空拋物法律定責、保護虛擬財產(chan) 等中國民眾(zhong) 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民法典都做了明確規定。這其中,將人格權獨立成編堪稱民法典的最大亮點,這在世界各國民法典中尚屬首次,也是中國民法對世界民事立法作出的重要貢獻。
民法典是一個(ge) 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真實寫(xie) 照,也是一個(ge) 民族精神文化的集中體(ti) 現。從(cong) 內(nei) 容上看,中國首部民法典核心是“人民至上”,展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時代特點和人民意願。
首先,民法典編纂過程中先後10次通過網絡公開征求意見,直接反映人民訴求。其次,民法典將“人身關(guan) 係”置於(yu) “財產(chan) 關(guan) 係”之前,改變以往“重物輕人”現象,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執政黨(dang) 以人為(wei) 本的執政理念。再次,相較於(yu) 其他國家的民法典,中國民法典的立法技術偏重實用。作為(wei) 中國民法總則的起草人之一,全國人大代表孫憲忠對《國際銳評》評論員表示,這就是“為(wei) 了讓老百姓看得懂,有問題可以去法典裏找答案。”
與(yu) 此同時,民法典充分尊重科學規律,體(ti) 現時代氣息。在互聯網、大數據背景下,人格權獨立成編反映了網絡時代人格權類型日益豐(feng) 富這一現實,為(wei) 能夠識別身份的各類個(ge) 人信息提供明確的法律保障,並將AI換臉、聲音等都納入保護範圍之內(nei) 。正如孫憲忠所說:“民法典在信息保護方麵下了大功夫。”此外,民法典縮小“權益盲區”,使得網絡虛擬財產(chan) 受到法律保護,反映出實事求是的科學立法精神,為(wei) 未來發展預留了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民法典體(ti) 現了中國精神。例如,總則編中確立的誠實信用、公序良俗和綠色原則等,就是中華民族的價(jia) 值取向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在民法層麵的轉化和表達。隨著民法典頒布實施,它所蘊含的契約精神、自願原則、誠信觀念等私法理念,將深深紮根於(yu) 中國人內(nei) 心,推進中國社會(hui) 文明進步。
此次“兩(liang) 會(hui) ”審議民法典草案,正值中國今年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的重要節點。隨著經濟發展和國民財富的不斷積累,中國人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yi) 、安全、環境等方麵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民法典出台可謂正當其時。
首先,民法典將助力中國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發展目標。這是一個(ge) “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五位一體(ti) 的綜合目標體(ti) 係。民法典當中對個(ge) 人權利尤其是財產(chan) 權的保障,已被現代社會(hui) 證明是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ti) 活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民法典的出台將激勵中國民眾(zhong) 與(yu) 企業(ye) 創造更多的社會(hui) 財富,推動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此外,民法典對中國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的堅守、將綠色原則規定為(wei) 基本原則等,都為(wei) 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民法典是中國全麵推進依法治國的標誌性成果。世界民事立法史表明,民法典是法治發展的裏程碑。法國、德國等具有全球影響性的民法典,都是在民族複興(xing) 、社會(hui) 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製定出來的。因涉及社會(hui) 經濟生活的方方麵麵,中國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將逐步提升公民的法治素養(yang) ,從(cong) 而提升整個(ge) 國家的法治水平。古巴拉美社評價(jia) 稱,民法典是中國深入推進全麵依法治國的一項重要舉(ju) 措。
更重要的是,民法典將以高質量立法推動中國治理體(ti) 係和能力的提升。法治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依托。作為(wei) 保障個(ge) 人權益的最重要法律之一,中國民法典蘊含了民事權利保障、法律義(yi) 務強化、社會(hui) 秩序穩定等多重價(jia) 值,是以良法推進善治的重要抓手,有利於(yu) 將製度優(you) 勢更好地轉化為(wei) 國家治理效能。
從(cong) 人類文明史上看,編纂法典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走向繁榮強盛的象征和標誌。可以預見,中國民法典的出台將推動中國全麵依法治國進程,更好地保障中國人未來美好生活,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推進更高質量的“中國之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