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過緊日子 換百姓好日子

李自強 發布時間:2020-06-23 09:52:00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黨(dang) 和政府帶頭過緊日子,讓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從(cong) 根本上說,是黨(dang) 執政為(wei) 民、永葆初心的具體(ti) 體(ti) 現,是實現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勤儉(jian) 節約,做好民生資金和政府支出加減法

  一個(ge) 普通的蘇中小鎮,緣何成為(wei) 國家級生態鎮和江蘇省文明鎮,讓身處其中的居民獲得感十足?走進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尋找答案,個(ge) 中細節耐人尋味。

  一排排低矮簡陋的平房,夾雜著一幢二層樓,這就是胡莊鎮政府所在地。這些平房始建於(yu) 上世紀70年代,後來由於(yu) 辦公室不夠用,上世紀90年代初才在一排平房上加蓋了一層,成了鎮政府唯一的辦公樓。

  與(yu) 辦公場所的“寒酸”對比強烈的,是該鎮民生重大項目建設動作頻頻:以鎮政府為(wei) 中心,正東(dong) 方向是中心小學改擴建項目,東(dong) 南方向是衛生院升級改造項目,西南方向是汙水處理廠改造及管網配套工程……這些項目總投資超8000萬(wan) 元,是胡莊鎮今年“六保”“六穩”清單上的大塊頭。

  “政府支出可以減少,但事關(guan) 群眾(zhong) 福利的民生實事投入不能打折扣。”胡莊鎮政府的執政理念,為(wei) 我們(men) 解釋了兩(liang) 個(ge) 問題:為(wei) 什麽(me) 要過緊日子?緊日子到底該怎麽(me) 過?

  提倡過緊日子,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夯實基礎、為(wei) 民服務、解難紓困的大事實事上,體(ti) 現了崇尚艱苦奮鬥、勤儉(jian) 節約的理念。

  “過緊日子的提出,是基於(yu) 風險挑戰和發展需要而發出的號召,是轉變政府職能、改進工作作風的常態化動作。”江蘇省社科院廉政與(yu) 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朋說,緊的是幹部腦袋,不是群眾(zhong) 口袋,這就要學好“加”與(yu) “減”的辯證法。

  6月11日,102個(ge) 中央部門公布了今年的預算“賬本”。在這些“賬本”裏,“加”與(yu) “減”的辯證法得到具體(ti) 體(ti) 現。

  有這樣一組數據:今年安排在行政運行、機關(guan) 服務、事業(ye) 運行項目上的預算,分別減少6.9%、5.6%、3.6%,還有的項目預算降幅超過50%。

  以江蘇為(wei) 例,該省明確要求省級一般性支出繼續壓減10%,全麵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和財政監督,擴大預算評審及績效評估覆蓋麵,進一步完善支出標準體(ti) 係,加強項目庫管理。

  和江蘇一樣,其他省區市也紛紛壓減非急需、非重點支出,取消不必要支出。

  政府支出減下來,民生資金加上去。為(wei) 全麵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麵落實“六保”任務,各地政府著力調整優(you) 化支出結構,將騰挪出來的資金,優(you) 先用於(yu) 支持疫情防控、中小企業(ye) 紓困、促進就業(ye) 、促進消費、政府重大投資項目、糧食生產(chan) 等重點領域,確保財政支出持續向民生、向困難群眾(zhong) 傾(qing) 斜。

  在湖北,6月18日召開的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四次會(hui) 議,通過了《關(guan) 於(yu) 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的報告》。報告提出,一方麵省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省級一般性支出在年初預算基礎上再壓減15%;另一方麵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

  在陝西,全省各級政府和部門大力壓減一般性支出、嚴(yan) 控“三公”經費預算,持續加大教育、醫療、脫貧攻堅等民生投入,把財政資金向與(yu) 百姓息息相關(guan) 的領域傾(qing) 斜。

  中國延安幹部學院教授馮(feng) 建玫認為(wei) ,過緊日子不是GDP和財政收入增長放緩後的被動應對之舉(ju) ,也不是“特殊之年”的短期“應急”措施,而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執政為(wei) 民這一宗旨的具體(ti) 踐行,出發點就是把省下的錢重點用於(yu) 保障民生支出,不斷提升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落實落細,擼起袖子加油幹

  近日,山東(dong) 省德州市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王學芹收獲了一個(ge) 意外驚喜,中小微企業(ye) 穩崗返還標準翻了一番,這意味著公司在此前拿到穩崗返還資金後,還會(hui) 有相同數額的一筆資金到達公司賬上。

  王學芹的驚喜,來自近日山東(dong) 省啟動實施的企業(ye) 穩崗擴崗專(zhuan) 項支持計劃。其中一項重要內(nei) 容,就是將中小微企業(ye) 穩崗返還標準提高到企業(ye) 及其職工上年度繳納失業(ye) 保險費的100%。

  好政策貴在落實。部門經費減少,並不意味著工作量可以減少,該做的事還得做,而且還要做好。

  今年,在山東(dong) 省,一方麵對日常公用支出、一般業(ye) 務經費和發展類項目一律壓減10%,對績效評價(jia) 結果為(wei) 優(you) 良等次以下的項目壓減20%,對投向一般競爭(zheng) 性領域的資金壓減30%;另一方麵,對關(guan) 鍵基礎設施和涉及民生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減,保證政策快速落地。

  從(cong) 全國來看,在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大盤子中,最大的蛋糕分給了教育,支出占比達到14.8%,其次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支出占比達到13%。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補助經費增長8.3%,按5%幅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550元……各項安排都要落實落細。

  “這就要求各個(ge) 部門擼起袖子加油幹,在緊日子中變得更勤,把工作做得更細,保證各項工作不缺檔、質量不降低。”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教授郭慶鬆認為(wei) ,隻有真抓實幹,才能闖出新路,扭轉經濟社會(hui) 發展被動局麵,幹出緊日子下的科學政績、高效政績,用“勤日子”換得群眾(zhong) 好口碑。

  “精打細算,不是為(wei) 緊而緊,而是要強調績效要求,把中央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各項要求落實到預算管理的各個(ge) 環節、各個(ge) 方麵。”馮(feng) 建玫認為(wei) ,把有限的資金辦出實效,這也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要義(yi) 所在。

  “在陝西,今年以來,各級政府紛紛加快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ti) 係,把績效理念、績效要求貫穿預算管理的各個(ge) 環節。”馮(feng) 建玫說。

  既要幹出實勁,也要幹出實效。不止是陝西,其他各地也紛紛出台舉(ju) 措,通過加大預算績效管理力度,硬化責任約束,實現花錢問效、無效問責,進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寧夏印發《全麵落實“六保”任務實施方案》,要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在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堅持以保促穩、穩中求進,把“六保”作為(wei) “六穩”工作的著力點,集中精力促進投資消費增長、促進企業(ye) 達產(chan) 增效、促進就業(ye) 穩定增加、促進城鄉(xiang) 居民增收,全力以赴保居民就業(ye) 、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ti) 、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遼寧省明確了包括強化財政收入征管、壓減非重點支出等15項措施,指導各級財政積極發揮職能作用,確保全年收支平衡;湖南郴州堅持排序管理法,根據輕重緩急安排財政支出,優(you) 先“保工資、保運轉、保還息、保基本民生”;山東(dong) 威海建立失業(ye) 風險監測機製,對全市重點企業(ye) 開展失業(ye) 動態監測,首次設立就業(ye) 風險儲(chu) 備金830萬(wan) 元,應對突發性、規模性失業(ye) 風險……

  提質增效,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

  這幾天,家住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親(qin) 親(qin) 陽光小區的居民,紛紛用上了廚房裏的燃氣灶,這意味著大連市天然氣轉換全麵啟動。作為(wei) 今年全市15項重點民生工程之一,這項工程受益群體(ti) 覆蓋麵進一步擴大。

  與(yu) 此同時,與(yu) 大連一海相隔的天津市,多個(ge) 民心工程重點項目加速建設。東(dong) 郊汙水處理廠項目進入最後的設備調試階段,即將在本月底投入使用,預計可承擔全市五分之一的汙水淨化任務。在西青區,總投資近22億(yi) 元的生活垃圾處理廠已經實現了結構封頂,預計在10月底前進入試運營。

  天然氣使用、垃圾處理,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an) 且急需解決(jue) 的民生工程。大連和天津把錢用在民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上,用在關(guan) 乎發展大計、民生大計的關(guan) 鍵之處,實現了事半功倍的預期。

  “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為(wei) 高質量發展階段,切忌把攤子鋪得太大、項目設得太多。必須有所為(wei) 有所不為(wei) 。”郭慶鬆認為(wei) ,“有所為(wei) ”就是要下大力氣補齊短板、增強弱項。

  “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堅戰,明確補短板的目標任務。這些短板和不足,是經過實踐和群眾(zhong) 檢驗論證過的。隻有在這些方麵下功夫,才能發揮集中財力辦大事、惠民生、防風險的製度優(you) 勢,實現高質量發展。”郭慶鬆說。

  補短板、強弱項,需要在立項決(jue) 策時把好論證關(guan) 。全麵係統地進行評估論證,是超前防範化解風險的重要手段。堅持把評估論證作為(wei) 立項決(jue) 策的前置程序和剛性要求,並將其結果作為(wei) 決(jue) 策的重要依據,才能確保項目實施方案遵循客觀規律並成熟可行,決(jue) 策者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未雨綢繆。

  近年來,江蘇省常州市積極探索民生實事項目代表票決(jue) 製,實現群眾(zhong) “點單”、代表“定單”、政府“買(mai) 單”、人大“驗單”的為(wei) 民辦實事全新模式。今年5月中旬,常州民生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公布的“常州市2020年十件民生實事”,都是群眾(zhong) 選出的“關(guan) 鍵小事”。

  在陝西省延安市,當地政府提前安排包括164個(ge) 老舊小區改造、加強薄弱學校改造、職業(ye) 技能培訓、養(yang) 老服務改革、敷設供水管網在內(nei) 的十件實事,件件都是經過論證急需解決(jue) 的群眾(zhong) “煩心事”“操心事”。

  提質增效,要把每一筆錢都用在刀刃上、緊要處。今年專(zhuan) 項債(zhai) 投資不再麵向土地儲(chu) 備、房地產(chan) 等領域,而是投向交通基礎設施、5G、人工智能等新老基建。疫情之下,專(zhuan) 項債(zhai) 又增加了應急醫療救治、公共衛生等領域,更加注重效益最大化。

  在此基礎上,啟動預算績效評價(jia) 成為(wei) 一大保障。不少省份早就開啟了重點績效評價(jia) 。例如,貴州財政廳啟動評價(jia) 工作,涉及省級財政資金約528億(yi) 元。雲(yun) 南的績效評價(jia) 涉資也突破500億(yi) 元,創曆年新高。

  “評估論證能有效利用現有能力,避免重複建設和同質競爭(zheng) 。通過加強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項目的投資,為(wei) 經濟社會(hui) 長期發展奠定基礎。”雲(yun) 南民族大學教授肖建樂(le) 表示,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說,過緊日子,是不斷提高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李自強)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