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藍皮書回顧展望醫改之路

王瀟雨 劉誌勇 發布時間:2020-07-16 10:10:00來源: 健康報

  7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社會(hui) 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醫改藍皮書(shu) :中國醫改發展報告(2020)》。該書(shu) 在簡要回顧醫改十年進展的基礎上,重點總結了2019年醫改進展,並麵向2020年和“十四五”規劃提出改革推進策略;選取部分改革進度推進較快且改革有成效的典型地區,對其醫改經驗進行總結。

  醫聯體(ti) 、信息化、家醫簽約

  推動分級診療製度建設

  《藍皮書(shu) 》指出,推進醫聯體(ti) 建設、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和遠程醫療成為(wei) 推進分級診療的3個(ge) 主要抓手。

  開展城市緊密型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ti) 試點,成為(wei) 醫聯體(ti) 建設重點,各地在探索醫保基金總額付費、構建權責清晰的治理體(ti) 係和醫共體(ti) 運行機製等方麵,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做法和相關(guan) 配套政策。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進一步提質增效。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共有開展簽約服務的家庭醫生團隊38.2萬(wan) 個(ge) ,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覆蓋3.2億(yi) 人。各地圍繞提高簽約服務質量,從(cong) 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家庭醫生激勵機製、落實簽約居民優(you) 惠政策等方麵做了諸多探索。

  目前,我國已逐步形成“國家、省、地市、縣、鄉(xiang) ”五級遠程醫療服務體(ti) 係,覆蓋所有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ti) ,重點覆蓋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

  多層次、提效率、完善運行

  促醫保保障能力提升

  《藍皮書(shu) 》指出,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基本建立起了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製度,保障方式實現從(cong) 單一製度到多層保障的轉變,政府投入不斷加大,進一步理順醫保管理體(ti) 製,保障水平穩步提高。

  在大病保障水平方麵,政策範圍內(nei) 報銷比例由50%提高至60%,貧困人口報銷比例達65%。城鄉(xiang) 居民醫保地市級統籌全麵做實,部分地區開始探索省級統籌。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截至2019年8月,97.5%的統籌地區開展了付費總額控製;75.1%的統籌地區按病種付費數量達到100個(ge) 以上;62.3%統籌地區開展按人頭付費;67.4%統籌地區開展按床日付費。

  異地就醫結算由住院到門診,公共服務能力有所提升。持續推進商業(ye) 保險發展,多層次醫療保障體(ti) 係正在完善。開展醫保信息化頂層設計,全流程信息管理體(ti) 係逐步成型。

  抓采購、改支付、合理使用

  構建藥品供應保障製度

  《藍皮書(shu) 》指出,全麵取消以藥養(yang) 醫,健全藥品供應保障製度,是一項複雜係統工程,需要進一步落實公立醫院政府主體(ti) 職責,進一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促進醫保相關(guan) 政策協同。要實施醫保基金區域總額預算管理,建立藥品支付標準及其動態調整機製,理順醫療服務價(jia) 格體(ti) 係;完善醫保定點機構“協議管理”,探索“定點機構”醫保基金績效考核,調動醫療機構規範基金使用的自律性和自覺性。

  《藍皮書(shu) 》認為(wei) ,公立醫院藥品耗材采購的政策目標、政策環境、焦點問題發生了改變,與(yu) 藥品集中采購相關(guan) 的“問題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呈匯合之態,進一步完善藥品耗材集中采購和使用政策的時機已成熟。

  運營、治理機製、需求挑戰

  公立醫院改革仍需持續

  《藍皮書(shu) 》指出,從(cong) 試點改革到全麵推進,再到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建設,公立醫院改革實現了階段性發展目標,今後要在一些痛點和難點上持續推動,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藍皮書(shu) 》認為(wei) ,隨著我國醫藥分開和公立醫院補償(chang) 機製等多項政策出台,公立醫院的扭曲激勵被逐步矯正,但各地發展不均衡,阻礙協同合作的利益壁壘並未完全打破。同時,針對個(ge) 人的激勵機製設計不合理,致使各層級醫療機構和醫生缺乏以患者為(wei) 中心提供連續、整合服務的積極性,醫生行為(wei) 模式並未真正改變。除政府與(yu) 醫院的責權利之外,涉及其他政府外部治理機製的問題,比如出資人製度、支付製度、籌資補償(chang) 製度等製度安排也尚未完全理順。

  公立醫院內(nei) 部運行管理也麵臨(lin) 新挑戰,公立醫院需要在戰略規劃、運營模式、利益相關(guan) 者互動上做出係統改變。

  傳(chuan) 承創新、人人享有

  中醫藥重要作用得到發揮

  在中醫藥建設方麵,《藍皮書(shu) 》指出,目前,中醫藥傳(chuan) 承創新發展的頂層設計順利完成,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目標初步實現,覆蓋城鄉(xiang) 居民的中醫藥服務體(ti) 係已經基本健全。

  截至2018年年底,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達到0.62張,每千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ye) (助理)醫師數達到0.41人,提前完成2020年規劃目標。

  下一步,應在建立優(you) 質高效中醫藥服務體(ti) 係、分級診療製度建設中發揮中醫藥作用、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推動中醫醫院建立現代醫院管理製度、建設符合中醫藥事業(ye) 發展需求的人才隊伍、嚴(yan) 格中藥質量監管等方麵持續發力,為(wei) 破解醫改難題、實現健康中國目標貢獻力量。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