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美麗鄉村建設成為“金名片”
椰林掩映,黎風苗韻;青山落暉,漁歌唱晚……漫步在海南島山間海邊的一個(ge) 個(ge) 村莊,猶如身處一幅幅動人的畫卷。
海南全省約80%的土地、60%的戶籍人口在農(nong) 村,“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海南以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抓手,統籌推進脫貧攻堅、人居環境、生態治理、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一大批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村,正在成為(wei) 海南新的“金名片”。
千村競秀,各美其美
以前住“船型屋”,如今還是住“船型屋”,差別卻是一個(ge) 地下、一個(ge) 天上。
走進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什進村,48棟參照黎族傳(chuan) 統“船型屋”設計的小樓錯落有致,質樸自然的黃牆褐窗上,“甘工鳥”圖騰等黎族傳(chuan) 統文化符號平添鄉(xiang) 情鄉(xiang) 韻。
站在鮮花盛開的自家小院裏,村民黃紅英特別感慨。“檳榔木床石頭灶,一根藤上掛衣裳。”10多年前從(cong) 湖南遠嫁至此,來自農(nong) 村的她,也沒見過如此貧困的景象。
“怕家裏人擔心,嫁過來好久都沒告訴他們(men) 這裏的情況。住進120平方米的兩(liang) 層小樓後,終於(yu) 有了底氣把娘家人接過來看看。”黃紅英靦腆地笑著說。
近年來,什進村整村推進改造,村民從(cong) 船型茅草房“跨進”船型小樓房,徹底告別“房破路窄、做飯燒柴、吃水靠抬、垃圾亂(luan) 擺”的苦澀生活。憑借優(you) 美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黎族民俗文化,什進村也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百花爭(zheng) 豔百般姿,村村寨寨不同景。除了少數整村推進的村莊,海南因地製宜,聚焦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痛點“開藥方”。小尺度、融自然、留鄉(xiang) 愁,一抹抹“點睛之筆”催化鄉(xiang) 村之美。
走進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塹對村,三麵環山,一麵臨(lin) 水,田園牧歌如同世外桃源般。村委會(hui) 副主任胡開君說,以前,這些“山水”卻讓村民吃盡苦頭。
汛期來臨(lin) 時,村裏外出唯一的石板橋被淹,上學的娃娃、幹活的後生望河興(xing) 歎。有產(chan) 婦臨(lin) 盆乘船渡河,沒撐到對岸就生了。隨著195米的大橋貫通,鄉(xiang) 村公路、生產(chan) 便道鋪就,“一橋兩(liang) 路”讓村民出入無虞。
出門水泥路,抬腿上客車。目前海南具備條件的20278個(ge) 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2560個(ge) 建製村全部通客車。
“農(nong) 村建房不高過椰子樹”“門前三包”寫(xie) 進村規民約。從(cong) 盼溫飽到盼環保,走進小康的老鄉(xiang) 自覺嗬護海南生態底色。
可回收垃圾放在家等待統一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投放垃圾桶集中轉運;有害垃圾送到村文化室的固定回收點……文昌市湖淡村依靠黨(dang) 員帶頭,村民踴躍參與(yu) ,率先在全省實現了鄉(xiang) 村垃圾分類。
前些年,看到村裏垃圾遍地、汙水橫流,外出創業(ye) 的湖淡村村民雲(yun) 天龍心急如焚。他和村兩(liang) 委一起商議,為(wei) 村莊環境治理出謀劃策、籌措資金、實施垃圾分類。短短三四年,湖淡村擺脫垃圾圍村的困境,實現美麗(li) “轉身”。
截至2019年,海南建成816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示範村,今年將完成建設1000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範圍、惠及麵持續擴大,標準也將不斷提升。”海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趙英傑說。
美麗(li) “變現”,業(ye) 強民富
美麗(li) 鄉(xiang) 村美在好生態、好風景,也美在歲稔年豐(feng) 、業(ye) 強民富的好光景。
石頭房,石頭牆,石頭鋪的街和巷……地處火山熔岩地區的海口市施茶村缺水、缺土,以前村民從(cong) 石頭縫裏摳出巴掌大的土地種毛薯、地瓜維持生計。
“折騰”20年,村支書(shu) 洪義(yi) 乾先後帶領村民養(yang) 鴿子、種蘑菇,最終都“水土不服”。
2015年,洪義(yi) 乾考察發現種在石頭上的金釵石斛效益頗高,適合遍地火山岩的施茶村。村民土地入股,龍頭企業(ye) 出資金、種苗、技術,如今村裏石斛產(chan) 業(ye) 年產(chan) 值超過800萬(wan) 元,帶動上百名村民就業(ye) 。
“從(cong) 種植、深加工到旅遊觀光‘接二連三’,我們(men) 走出一條人無我有的‘點石成金’路。”洪義(yi) 乾說,施茶村下轄8個(ge) 自然村分別發展起火山玫瑰、富硒黑豆等特色產(chan) 業(ye) ,“一村一品,家家分紅”不再是夢。
白沙和瓊中均地處海南中部生態核心區,因山高路遠、貧窮落後曾無奈地被稱為(wei) “一瓊二白”。
從(cong) 早到晚騎車沿街叫賣,白沙黎族自治縣元門村村民符瓊英以前常為(wei) “燙手”毛薯發愁。白沙推廣標準化種植結合電商帶動,粉糯甘甜的“元門毛薯”名聲漸響,客戶拓展到省城乃至島外,價(jia) 格翻了一番。從(cong) 幾戶零散種植到全村種植200多畝(mu) 、畝(mu) 產(chan) 值三四千元,“土疙瘩”成就了這個(ge) 貧困村的脫貧大產(chan) 業(ye) 。
近些年,白沙打造全域農(nong) 業(ye) 公用品牌“白沙良食”,瓊中推出“瓊中畜牧”品牌,特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暢銷全國。“我們(men) 這養(yang) 的山雞供應保障過南極科考船‘雪龍號’,南極科考隊隊員都吃過哩!”瓊中黎母山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吳祝江自豪地說。
宜農(nong) 則農(nong) 、宜遊則遊,美麗(li) 資源不斷轉化為(wei) 美麗(li) 經濟。
“過去村裏賣幾個(ge) 椰子都難,現在村裏有的小賣部一年能賣掉上萬(wan) 個(ge) 椰子。”談起村莊之變,三亞(ya) 市博後村村民、民宿老板譚中仙感慨萬(wan) 千。
幾年前,這個(ge) 落後黎村“樓上住人、樓下養(yang) 豬”“村裏姑娘遠嫁外地”。2017年推進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後,憑借緊鄰亞(ya) 龍灣的區位優(you) 勢,村民紛紛通過自建自營或引入社會(hui) 資本合作,開起民宿,迎進遊客。今年“五一”假期,博後村全村34家民宿、1000多間客房,平均入住率近90%,遠高於(yu) 同期周邊星級酒店群。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達2.45萬(wan) 元。
2019年,海南省休閑農(nong) 業(ye) 接待遊客1583.38萬(wan) 人次,營業(ye) 收入30.8億(yi) 元;帶動農(nong) 戶5.7萬(wan) 戶,同比增長20.6%。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真正成為(wei) 海南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生動注解。
鄉(xiang) 愁可寄,振興(xing) 可期
素有“一方水土三代功名”美譽,海南曆史上科舉(ju) 考試功名最高者探花郎張嶽崧故裏定安縣高林村古風濃鬱。90%的民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築,七縱三橫的巷道脈絡清晰,村民笑稱:“就算探花郎回村,還能沿著石板路找到自己家。”
村莊的曆史文化凝結成鄉(xiang) 愁,代代傳(chuan) 承的生活方式與(yu) 人文肌理在美麗(li) 鄉(xiang) 村得以延續。
走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東(dong) 方市報白村,民宅牆麵繪著雙鹿起舞圖、農(nong) 耕圖等民族風情畫,婦女席地而坐編織黎錦。去年9月,55歲的村民符林早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展示具有3000年曆史的黎錦織造技藝。
黎族苗族歌舞隊、黎錦傳(chuan) 習(xi) 所、苗繡工作室等在黎村苗寨落地生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美麗(li) 鄉(xiang) 村更有“精氣神”。
僅(jin) 以黎族傳(chuan) 統紡染織繡技藝為(wei) 例,目前海南掌握這項技藝的人數約1.3萬(wan) 人,是2009年的13倍;50多所學校開設黎錦技藝課程,先後有近萬(wan) 名學生參與(yu) 學習(xi) 。
返樸還淳、再立新風,共同守護美麗(li) 家園。在樂(le) 東(dong) 黎族自治縣,丹村的嬗變濃縮著一部文明鄉(xiang) 風演變史。“通過負麵教訓讓村民反思,懂得村衰的原因,以免重蹈覆轍……”《丹村誌》記述的一段曆史警醒後人。
本世紀初,丹村吸毒人員一度達70多人。2010年起,外出鄉(xiang) 賢和村民捐款成立教育基金會(hui) ,鼓勵村裏娃讀書(shu) 考學,編纂族譜、家訓。教育興(xing) 村、文化興(xing) 村席卷丹村,“書(shu) 香”驅散“毒魔”,丹村蛻變成“全國文明村鎮”“中國美麗(li) 鄉(xiang) 村”。
近鄉(xiang) 不再情怯,回得去的故鄉(xiang) 有著看得見的未來。
今年5月起,澄邁縣慧牛品牌創始人蔡於(yu) 旭有了新的身份:才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學院院長。返鄉(xiang) 創業(ye) 大學生一起在村裏開課,為(wei) 農(nong) 民、創業(ye) 者授業(ye) 解惑,培養(yang)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農(nong) 人。
“一個(ge) 人能力有限,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需要更多有鄉(xiang) 愁、有抱負的年輕人紮根農(nong) 村。”蔡於(yu) 旭說。
近年來,澄邁縣先後吸引2900多名大學生返鄉(xiang) 創業(ye) ,拉動創業(ye) 資金近2億(yi) 元,帶動就業(ye) 近5000人。
留住鄉(xiang) 愁,留住人才。人們(men) 相信,在新的曆史征程中,海南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必將更美、更靚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