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態化下的免疫接種持久戰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公共衛生體(ti) 係是一次大考,作為(wei) 公衛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免疫規劃工作也同樣麵臨(lin) 嚴(yan) 峻挑戰。當前,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如何在這一階段做好免疫規劃工作,既是業(ye) 界關(guan) 心的話題,也是各級疾控機構亟待破解的難點。
記者采訪部分省市相關(guan) 機構負責人後發現,各地在加強常態化防控措施的基礎上,通過延長接種門診時間、強化線上預約等方式,穩步推進疫苗補種工作。另一方麵,全球新冠疫情仍持續蔓延,輸入病例時有發生。在這一形勢下,免疫規劃工作也需作出相應調整,適應常態化防控的需要。
補種工作穩步推進
132平方米,是天津市河東(dong) 區大王莊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接種門診的實測麵積。
以往,每周一至周六的上午,都會(hui) 有80名~100名嬰幼兒(er) 在此接種疫苗。上午3個(ge) 小時左右的時間,有近300人匯聚在這132平方米的地方。
“疫情發生以來,接種人數顯著下降。”該中心院長邱鴻春說,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需降低接種門診的人流密度,該中心將10分鍾作為(wei) 一個(ge) 時間間隔,一個(ge) 小時內(nei) 隻能有6名兒(er) 童在門診接種疫苗,算上家長,每小時接待人數不超過20人,相比以往,人流量大大減少,“這樣也可以保證留觀時不會(hui) 出現人員擁擠的情況”。
人流密度降低了,但接種總量仍擺在那裏,為(wei) 此,邱鴻春和同事們(men) 延長了工作時長。“現在每周一到周六全天,早8點到晚8點提供接種服務。”邱鴻春說,“目前補種工作已基本完成。”
“疫情對免疫規劃工作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疫苗遲種,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國家層麵及早部署。”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免疫規劃中心研究員安誌傑說,今年1月~2月,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時,部分地區根據防控需要,暫停或調整了當地預防接種工作安排。3月中旬,疫情防控呈現積極向好態勢,各地複工複產(chan) 有序展開。此時,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guan) 於(yu) 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麵有序開展預防接種工作的通知》。隨即,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發布了《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疫苗遲種補種技術方案》,指導各地科學有序開展補種等相關(guan) 工作。
“疫情期間,北京的免疫接種工作也受到一定影響。”在近日由健康報社主辦、全國疾控宣傳(chuan) 服務平台承辦、華北製藥金坦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公衛有話說”直播係列“疫苗與(yu) 免疫科普視頻訪談欄目”第二期線上活動中,北京市疾控中心免疫預防所所長吳疆坦言。
吳疆表示,根據統計,今年1月~3月,北京市接種人數比去年同期明顯下降,“采取了微信公眾(zhong) 號、網站、電話等預約方式,適當延長了部分免疫規劃疫苗的接種時間,但北京市所有預防接種單位都沒有停止接種工作。”
多措並舉(ju) 保障接種安全
在河北省疾控中心免疫規劃管理所所長張振國看來,防控常態化下,免疫接種工作有著更為(wei) 重要的現實意義(yi) 。接種疫苗能夠保護兒(er) 童健康,使受種者能夠預防疫苗所針對的疾病,同時,保護兒(er) 童不患相應的疾病、少生病,增強兒(er) 童抵抗力。
更為(wei) 重要的是,通過預防接種,降低兒(er) 童發熱病例。“如果減少了發病,就能夠減少就診和住院,也減少了陪護人員;相應地,還減少了人群聚集,更減少了對醫療資源的占用。”張振國說。
“為(wei) 做好常態化防控下疫苗接種工作,也采取了一係列的保障措施。”張振國說,接種門診要保持環境清潔,加強通風,做好消毒工作,特別是嚴(yan) 格落實獨立區域和專(zhuan) 用通道,避免與(yu) 其他科室和就醫者進行接觸。對於(yu) 不能與(yu) 其他科室分開的,要加緊改造,“在這一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下,要求接種單位在預約時,優(you) 先安排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的接種”。
張振國表示,接種單位要配備手消毒劑和測溫裝置。對於(yu) 接種人員,要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比如,配套口罩、工作服、工作帽、手套等,工作人員實施接種前後均使用免洗手消毒劑進行消毒,做好手衛生;接種完成後,與(yu) 受種者預約下次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並告知受種者或其監護人進行30分鍾的留觀。接種單位要合理安排空間,避免人員在留觀時擁擠。
“因受新冠疫情影響,黑龍江省的預防接種工作也受到一定影響。”黑龍江省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副所長高士銳介紹,為(wei) 此,黑龍江大部分接種點每天都延長了接種服務的時間,周末也提供預防接種服務。黑龍江省近些年出生率降低,目前一年新生兒(er) 大約在16萬(wan) 名左右,所以,以前部分預防接種門診隻提供半天接種服務。“常態化防控階段,要求改變既往的服務方式,提供全天預防接種服務。同時,統籌疫苗補種原則,建議一次接種多種疫苗,免疫規劃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可同時不同部位接種,減少前往門診的次數。”
信息化作用凸顯
多位專(zhuan) 家表示,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信息化建設為(wei) 解決(jue) 預防接種工作難點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通過預約接種時間等方式,合理安排開診時間,減少了接種排隊時間,避免人群聚集。
“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將各地接種信息及時共享,部分省份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全程掃碼接種。特別是通過預約,提前對接種工作進行安排,對疫情期間減少接種單位的聚集、提高接種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安誌傑說。
吳疆認為(wei) ,疫情期間,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分時段預約,為(wei) 北京持續提供預防接種服務打下了堅實基礎,“盡管現在信息化建設尚未達到理想目標,比如,未實現不同時段分批接種不同針次等,但至少可以通過預約手段,實現特定時間接種,防止人群過度密集,解決(jue) 了既往等候時間過長等問題”。
高士銳表示,信息化建設是今年免疫規劃領域的重點工作之一,原本計劃全省在3月31號之前建成全程可追溯係統,但受疫情影響,相應工作有所延遲,全國各省市目前按照國家部署有序推進。
“實現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實現省內(nei) 乃至全國各地接種情況聯網。一旦全國層麵實現聯網後,就能夠做到全國一盤棋,為(wei) 實現精準接種服務打下堅實基礎。”高士銳說,可以預見的是,實現了全程預防接種信息聯網後,未來如果一個(ge) 人接種了新冠疫苗,無論走到哪裏,都可以顯示這個(ge) 人的接種記錄,“如果能實現這一點,對疫情管控也將起到重要作用。”
常態化下仍有問題待破解
“當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形勢不容樂(le) 觀,要把疫情防控當作一個(ge) 持久戰,預防接種工作也要適應這樣的持久狀態。”安誌傑表示,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要對預防接種工作調整,用新的接種手段提升預防接種工作質量和接種水平。
吳疆坦言,戰“疫”是當前的頭等大事,伴隨而來的,是部分預防接種人員被抽調到一線抗疫,“像北京近期受疫情衝(chong) 擊,很多預防接種醫生將80%的時間投入到流行病學調查,甚至消殺工作中,壓縮了預防接種工作的時間”。
今年秋冬季或將麵臨(lin) 流感和新冠雙重壓力,預計流感疫苗的接種意願會(hui) 較往年有所提升,因此,如何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完成這一任務,是未來需要考慮的。“對北京而言,流感疫苗接種,肯定是特別繁重的任務,我們(men) 已經開始著手準備。”吳疆說,比如,可能要進入學校進行群體(ti) 性接種,那麽(me) ,如何在新冠疫情下做好群體(ti) 接種,是需要優(you) 先考慮到的問題。此外,流感疫苗接種可能會(hui) 麵臨(lin) 供貨不足等情況,如何做好疫苗的供應保障,也需要提前謀劃布局。
吳疆表示,如果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以滅活疫苗為(wei) 例,目前的情況是需要接種兩(liang) 劑次,那麽(me) ,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接種工作量,“流感疫苗隻接種一劑次,而如果新冠需要兩(liang) 劑次,工作量則會(hui) 翻倍”。
另一方麵,隨著近些年HPV疫苗、帶狀皰疹疫苗陸續上市,成人免疫接種量不斷上升。“目前常規預防接種幾乎已是滿負荷狀態,很難有能力再去大規模提供成人接種服務。”吳疆建議,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可考慮讓臨(lin) 床醫生特別是社區全科醫生參與(yu) 到預防接種工作中,“現在北京也正在按照這些思路提前謀劃,包括如何在今冬明春做好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接種,如何讓社區醫生參與(yu) 到流感疫苗接種當中來,都在進行研究和設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