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寧夏繪就絢爛“小康夢”
寧夏地處中國西北內(nei) 陸,曾是貧困的代名詞,也是風沙彌漫、土地貧瘠的“土黃色”象征。而今,紅色的枸杞、白色的灘羊、紫色的釀酒葡萄、黃色的黃花菜、綠色的中草藥……這些大自然的饋贈,不僅(jin) 從(cong) 田間進入舌尖,還踏出國門,繪就出寧夏多彩絢爛的“小康夢”。
沙石地裏的“紅色瑪瑙”
枸杞是寧夏的地域符號、特色產(chan) 業(ye) 、文化品牌,也是麵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紅色名片”。每年六至七月,走進“枸杞之鄉(xiang) ”中寧的種植基地,一望無際的紅色滾滾而來,掛滿枝頭的頭茬枸杞,晶瑩剔透猶如瑪瑙。這些生長在砂質土壤中的紅色小果實,也是農(nong) 民心裏的“金豆豆”。
“枸杞樹株距要求1米,行間距2.2米,灌溉水源是發源於(yu) 羅山保護區的天然堿性水源,高質量的枸杞助力高質量扶貧。”位於(yu) 中寧紅柳灣的璽讚生態枸杞莊園總經理高貴武近日告訴記者,夏、秋兩(liang) 季采摘高峰季,莊園需要2000工人,他們(men) 均來自於(yu) 附近的移民區,每個(ge) 人的收入都超過了2萬(wan) 元(人民幣,下同)。
在今年的頭茬枸杞采摘季,寧夏組成“枸杞天團”走進直播間,通過創新“直播帶貨+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新模式,探尋農(nong) 特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新路子。僅(jin) 中寧一縣,累計銷售16698單,銷售額超108萬(wan) 元。
截至2019年底,寧夏枸杞年產(chan) 值超過130億(yi) 元,種植麵積100萬(wan) 畝(mu) ,占全國枸杞總麵積的33%,枸杞產(chan) 品也由單一的幹果,逐漸衍生出鎖鮮枸杞、枸杞麵膜、枸杞原漿等產(chan) 品,出口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出口量的40%。
“硒望”田野上的“黃色花海”
1999年,23萬(wan) 移民群眾(zhong) 從(cong) 寧夏南部貧困山區搬遷到紅寺堡區,這裏建成全國最大的異地單體(ti) 生態移民扶貧集中安置區,探索出以“小黃花”成就“大產(chan) 業(ye) ”的發展之路。
觀可為(wei) 花、食可為(wei) 菜、用可為(wei) 藥的黃花菜是藥食同源的綠色食品。紅寺堡區探明富硒土地麵積13.68萬(wan) 畝(mu) ,地層厚度達200厘米以上,是種植黃花菜的絕佳地區,目前已累計發展富硒黃花菜8.02萬(wan) 畝(mu) 。
“種了十二年黃花,家裏蓋了新房,買(mai) 了轎車,這是以前種麥子和玉米從(cong) 沒想過的事。”紅寺堡區太陽山鎮興(xing) 民村村民李海梅告訴記者,黃花菜造就了她的小康夢,也成為(wei) 了村裏的“搖錢草”。
豐(feng) 收季,紅寺堡的黃花菜產(chan) 量超過1.4萬(wan) 噸,綜合產(chan) 值達到4.2億(yi) 元,占當地全年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30%以上。
今年3月,紅寺堡區成功摘掉國家貧困縣區的帽子。紅寺堡區委副書(shu) 記、政府區長譚興(xing) 玲告訴記者,他們(men) 將加大新品種推廣和科研攻關(guan) ,讓黃花菜產(chan) 業(ye) 成為(wei) 中國西部區域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領軍(jun) 品牌。
六盤山中的“天然藥庫”
“我們(men) 的黃芪、黨(dang) 參等產(chan) 品主要銷往廣東(dong) 、福建、香港等地,當地人煲湯少不了高質量的中藥材。”位於(yu) 固原市隆德縣聯材鎮的寧夏國隆藥業(ye) 負責人黃玲介紹,該企業(ye) 2019年銷往珠三角地區的中藥材達800多噸,市場主要在東(dong) 南沿海及港澳台地區。
寧夏境內(nei) 的六盤山氣候多樣、生態適宜,廣泛分布著西北、華北和青藏高原三個(ge) 區係藥用植物90科、618種,擁有黃芪、秦艽、柴胡、黃芩、板藍根等道地中藥材。同時,六盤山下的西海固地區是中國扶貧曆史的起點。目前,這裏崛起的中藥材產(chan) 業(ye) 變身成為(wei) 農(nong) 民致富增收支柱。
這裏還吸引了許多外地人的投資。安徽阜陽人薑文德是明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董事長,他從(cong) 2002年從(cong) 全球規模最大的中藥材專(zhuan) 業(ye) 市場——中國(亳州)中藥材交易中心來到固原買(mai) 地建廠。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明德公司成為(wei) 寧夏首個(ge) 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的中藥材生產(chan) 企業(ye) ,年銷售額多年保持在億(yi) 元以上,實現利潤2000多萬(wan) 元,幫助當地許多農(nong) 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多年的發展,讓黃芪、秦艽等道地藥材獲得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地理標誌認定,寧夏初步形成了“農(nong) 戶+合作社+企業(ye) +基地”的發展格局。寧夏中藥材產(chan) 業(ye) 協會(hui) 、固原市中藥材產(chan) 業(ye) 協會(hui) 秘書(shu) 長王玉富表示,他們(men) 正在編製《六盤山中藥材產(chan) 業(ye) “十四五”發展規劃》、籌劃建立六盤山中藥材產(chan) 品交易市場。
從(cong) 田間地頭,到超市餐桌,多彩的寧夏農(nong) 特產(chan) 已成為(wei) 不可或缺的成員。目前,寧夏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比重達到近90%,貧困縣(區)特色產(chan) 業(ye) 收入占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0%以上。(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