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別讓“推薦”變相加重中小學生閱讀負擔

高耀 發布時間:2020-07-31 08:15:00來源: 光明日報

  【光明時評】

  近日,有出版社出版的普通圖書(shu) ,封麵使用“教育部新課標推薦書(shu) 目”“教育部新課標指定書(shu) 目”“中小學生語文新課標必讀書(shu) 係”“教育部重點推薦”等名稱,傳(chuan) 遞有關(guan) 圖書(shu) 是教育部推薦的虛假信息,嚴(yan) 重誤導學生和家長。

  為(wei) 此,教育部教材局在其官網發出聲明:教育部從(cong) 未以“教育部推薦”“新課標指定”“統編教材必讀書(shu) 目、推薦書(shu) 目”“統編教材延伸閱讀”以及類似名義(yi) 出版、推銷有關(guan) 圖書(shu) 。請各地、學校及相關(guan) 人員提高警惕,謹防上當。

  教育部的這一聲明不可謂不及時,因為(wei) 適合中小學生閱讀的名著小說書(shu) 目數量巨大。今年4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首次麵向全國中小學生發布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目錄中包含了小學110種、初中100種、高中90種閱讀指導書(shu) 目。目錄的推出,正是為(wei) 了從(cong) 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推薦少而精的優(you) 秀作品,引導學生讀好書(shu) 、讀經典,為(wei) 中小學生分年齡、分學段閱讀提供科學指導。同時也解決(jue) 學校、家長和學生選擇困難的問題,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ei) 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質量。

  因此,目錄發布方明確表示,所列圖書(shu) 供學生自主選擇閱讀,各地各校不做統一要求,不得強製使用,不得要求學生全部必讀。以“指定”“必讀”等名稱為(wei) 噱頭的營銷行為(wei) ,顯然是一些商家推銷圖書(shu) 時的一種營銷策略,是對“指導書(shu) 目”製定用意的歪曲,背後主要受到的是經濟利益的驅動,也反映出我國基礎教育出版市場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市場監管真空的問題。除了從(cong) 法律層麵采取更加嚴(yan) 格規範的措施之外,我們(men) 也有必要深入思考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更深層次的社會(hui) 原因,並對課外閱讀的作用和限度做出理性的認識。

  在基礎教育階段,“減負”一直是家長和社會(hui) 各界關(guan) 注的一個(ge) 熱門話題。當課外閱讀書(shu) 目被部分出版社冠以“教育部推薦”等名稱,顯然會(hui) 對家長和中小學生對閱讀書(shu) 目的選擇產(chan) 生明顯的誤導,某種程度上會(hui) 更加重學生的閱讀負擔,產(chan) 生適得其反的逆向效果。

  課外閱讀對於(yu) 中小學生的意義(yi) 不言而喻,課外讀物不僅(jin) 是影響中小學生社會(hui) 化的重要條件和物質載體(ti) ,而且在幫助中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jia) 值觀念和行為(wei) 模式等方麵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這種作用發揮的前提是中小學生有充分的自主選擇空間和閱讀興(xing) 趣,若將自主閱讀異化為(wei) 強製閱讀,不僅(jin) 與(yu) “減負”的初衷背道而馳,而且有可能變相加重中小學生的閱讀負擔和經濟負擔,違背教育教學規律,進而有損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中小學生閱讀習(xi) 慣的養(yang) 成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共同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在孩子們(men) 閱讀習(xi) 慣養(yang) 成的過程中,家庭和學校應該更加重視引導孩子們(men) 進行課外自主閱讀,而不宜將這種自主閱讀變相轉變為(wei) 強製閱讀,閱讀習(xi) 慣的養(yang) 成需要尊重和遵循孩子們(men) 的閱讀興(xing) 趣和愛好。在閱讀書(shu) 目的推薦和篩選方麵,應綜合考慮孩子們(men) 的年齡結構、興(xing) 趣愛好、知識基礎等多重因素。

  任何事情總是過猶不及,課外閱讀量必須適度。越來越多的課外讀物並不必然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正麵的影響,反而可能加重了孩子們(men) 的心理負擔,給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長期負麵的影響。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hui) 要共同努力為(wei) 中小學生營造輕鬆、愉悅的閱讀氛圍,不能讓所謂“推薦”變相加重孩子們(men) 的閱讀負擔,從(cong) 而真正發揮課外閱讀在孩子們(men) 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高耀,係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