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國產紀錄片有數量也有質量

牛夢笛 發布時間:2020-08-21 14:13:00來源: 光明日報

  國產(chan) 紀錄片有數量也有質量

  近年來,隨著觀眾(zhong) 的整體(ti) 欣賞水平的提升,市場對紀錄片的需求量日益增多,助推高質量紀錄片不斷湧現,進一步吸引不同年齡層、不同教育背景的觀眾(zhong) 關(guan) 注紀錄片、喜愛紀錄片,使得紀錄片逐漸從(cong) 小眾(zhong) 的冷門藝術變成大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文藝作品。

  前不久,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lan) 論壇的分論壇“影像記錄時代——中國紀錄片高質量發展研討”的召開,再一次讓人們(men) 把目光聚焦在國產(chan) 紀錄片上。

  記錄時代強音,重大題材紀錄片唱主角

  真實性是紀錄片的底色。作為(wei) “在場者”,紀錄片需要走進現實生活。2020年,是一個(ge) 特殊的年份,不僅(jin) 是我國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國全民眾(zhong) 誌成城、共抗疫情的難忘之年。今年以來,圍繞決(jue) 戰脫貧攻堅主題以及抗擊疫情主題的優(you) 秀紀錄片不斷湧現,成了時代的記憶和國家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在脫貧攻堅主題方麵,紀錄片《最是一年春好處》講述了湖南八個(ge) 不同的農(nong) 村地區扶農(nong) 助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故事。《承諾》從(cong) 精準扶貧所麵臨(lin) 的挑戰和探索出發,講述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人們(men) 完成理想、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故事。《決(jue) 戰脫貧在今朝》講述了全國20個(ge) 省份40多個(ge) 貧困村的幹部群眾(zhong) 在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之年正在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鬥故事,回答了“扶什麽(me) ”“誰來扶”和“怎麽(me) 扶”的問題。《決(jue) 戰脫貧在今朝》總策劃、總撰稿孫傑介紹:“層層遞進的影像探尋,捕捉到了多個(ge) 扶貧攻堅之戰中的典型人物以及發生在他們(men) 身上的代表性瞬間,使得《決(jue) 戰脫貧在今朝》充滿了內(nei) 在的邏輯張力,觸動人們(men) 的心靈。”

  圍繞全麵抗擊疫情,央視紀錄頻道推出《武漢:我的戰“疫”日記》,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一部全景紀錄片《英雄之城》,人民日報推出《武漢保衛戰》,湖南衛視推出《戰疫》,江蘇省委宣傳(chuan) 部和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推出紀錄片《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等,用鏡頭記錄下武漢戰疫正在發生的曆史和那些為(wei) 戰疫無私奉獻的英雄群像。比如《武漢:我的戰“疫”日記》以每集5分鍾的輕體(ti) 量視頻,以醫護人員、軍(jun) 人、普通市民等不同個(ge) 體(ti) 從(cong) 不同側(ce) 麵、通過第一視角,講述了整個(ge) 武漢抗擊疫情的真實情況。《英雄之城》跟隨記者的主觀視角,將鏡頭對準疫情中的醫生、誌願者、患者等置身其中的親(qin) 曆者,還原出真實的武漢。《逆行者——江蘇援湖北醫療隊戰疫紀實》,聚焦援鄂的江蘇醫療隊伍在抗疫一線救死扶傷(shang) 的感人故事。

  正如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chuan) 司司長馬黎在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lan) 論壇的分論壇上所說,“紀錄片是用真實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它具有重要的文化價(jia) 值、藝術價(jia) 值、社會(hui) 價(jia) 值。它記錄真實探索未知呈現自然觀照社會(hui) ,頌揚美好鞭打醜(chou) 惡,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文明的傳(chuan) 播者”。無論是脫貧攻堅還是抗擊疫情主題的紀錄片,它們(men) 始終立足當代的真實生活,傳(chuan) 遞出時代的聲音。

  網絡自製紀錄片繁榮發展,高質量內(nei) 容是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hui) 說話》等傳(chuan) 統電視紀錄片在網絡平台的助力下爆火後,網絡視聽平台越發重視紀錄片,從(cong) 傳(chuan) 統紀錄片的“推手”向“自製紀錄片”的創作方向走去。以“優(you) 愛騰”為(wei) 代表的網絡視聽平台在紀錄片領域開始謀篇布局。

  優(you) 酷副總裁、泛文娛內(nei) 容中心總經理幹超介紹,“優(you) 酷現在重點關(guan) 注兩(liang) 方麵,一個(ge) 是這個(ge) 時代最迫切的命題,一個(ge) 是人們(men) 內(nei) 心柔軟的地方。我們(men) 更多的是關(guan) 注腳踩在大地上的人的生存狀況”。比如今年優(you) 酷推出的《文學的日常》以及《對白》第三季,前者通過展現作家的精神世界,加深了觀眾(zhong) 對文學的認識;後者則重點關(guan) 注青年人的精神世界,以名人演講的形式,撫慰青年群體(ti) 的焦慮情緒。

  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關(guan) 注“自然科學”和“人文曆史與(yu) 社會(hui) 科學”,以及“生活方式”和“潮文化”品類。比如,騰訊視頻先後推出《風味人間》《宵夜江湖》《早餐中國》等美食題材紀錄片,著力打造美食品牌。騰訊視頻借助《風味人間》打造風味大IP,推出《風味人間》《風味實驗室》《風味原產(chan) 地》,深化品牌價(jia) 值。騰訊視頻還以合拍的方式,和英國廣播公司、德國電視二台、法國電視台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紀錄頻道聯合製作呈現《七個(ge) 世界 一個(ge) 星球》,在七大洲之旅中,呈現匪夷所思的動物行為(wei) ,講述鮮為(wei) 人知的動物故事。企鵝影視紀錄片工作室總監朱樂(le) 賢介紹:“我希望我們(men) 的片子有更多的國際傳(chuan) 播力。”

  愛奇藝則傾(qing) 向於(yu) 體(ti) 量小但是具有新意的內(nei) 容。2017年以來,愛奇藝從(cong) 匠人、美食、體(ti) 育多個(ge) 維度出發,先後推出《講究》係列、《天下一鍋》《中國醫生》《棒!少年》等多種類型的紀錄片。“愛奇藝並沒有創造一個(ge) 頭部內(nei) 容的打算,而是想從(cong) 幾個(ge) 維度去搭建不同平台板塊,嚐試和用戶對話。”愛奇藝紀錄片中心總監寧玉琪表示。

  盡管三家平台在自製紀錄片上的規劃不盡相同,但是它們(men) 的用戶在年齡層上是相通的,為(wei) 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原創紀錄片作品的追求也是相通的。

  推動中國故事走向國際表達,積極參與(yu) 國際傳(chuan) 播

  對於(yu) 如何更好地推動紀錄片高質量創新性地發展,除了繼續優(you) 化政策環境、突出項目帶動、加強人才培養(yang) 以外,在馬黎看來,“還要加大海外傳(chuan) 播的力度”。

  近年來,一大批優(you) 秀的國產(chan) 紀錄片成功走出國門,成為(wei) 塑造中國形象、傳(chuan) 播中國文化、講述中國故事的有效載體(ti) 。在美食紀錄片方麵,從(cong) 《舌尖上的中國》《尋味順德》,到《老廣的味道》《味道雲(yun) 南》,再到《風味原產(chan) 地·潮汕》《風味人間》係列,中國本土的美食紀錄片不斷出海,通過美食講述了中國人的飲食習(xi) 慣及其深層文化基因。比如2019年2月,《舌尖上的中國》(1、2季)、《風味原產(chan) 地·潮汕》通過流媒體(ti) 平台網飛(Netflix)在19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播出,受到海外觀眾(zhong) 的喜愛。還有以獨特的空中敘事與(yu) 航拍美學為(wei) 載體(ti) ,通過俯拍方式,全方位展現了中國的人文風情和地理風貌的《航拍中國》係列,被許多海外遊子盛讚,稱這部作品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喚起愛國熱情”的佳作;部分海外網友看完第三季節目,紛紛留言:“無論從(cong) 哪個(ge) 方麵來說都是傑出的作品!CCTV用這個(ge) 紀錄片證明了自己是頂級的電視網。我和我家人願意一遍遍刷這類紀錄片。”

  除了中國自主拍攝紀錄片以外,國際合拍的方式也能為(wei) 中國紀錄片注入活力,能加強中國與(yu) 世界紀錄片行業(ye) 的互動,從(cong) 而形成傳(chuan) 播合力。馬黎表示:“對優(you) 秀合拍片,我們(men) 將視同國產(chan) 紀錄片,給予重點支持。”近年來,以中外合拍模式製作的高質量紀錄片也著實不少。比如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出品,央視紀錄國際傳(chuan) 媒以國際合拍、合作的方式與(yu) BBC世界新聞頻道(BBC World News)、英國野馬製作公司(Mustang Films)製作的《中國的寶藏》英文版於(yu) 2019年10月在BBC世界新聞頻道麵向全球首播,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對印度、澳大利亞(ya) 和美國的觀眾(zhong) 進行了調查,其中有近九成的觀眾(zhong) 表示了喜愛。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出品,中意兩(liang) 國合拍的百集4K微紀錄片《長安到羅馬》,英語版在海外新媒體(ti) 視頻平台播出,獲得海外網友熱烈歡迎。由五洲傳(chuan) 播中心與(yu) 美國Discovery探索頻道、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新冠肺炎:與(yu) 魔鬼的戰鬥》,於(yu) 4月初通過Discovery探索頻道播出,到達亞(ya) 洲、大洋洲、歐洲等4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受眾(zhong) 。

  國產(chan) 紀錄片已經形成了數量與(yu) 質量並重的發展格局,多種類型題材的紀錄片滿足了不同觀眾(zhong) 的審美需求,專(zhuan) 業(ye) 化、國際化、有人文深度的紀錄片作品更是直抵人心。未來紀錄片創作者將繼續紮根現實生活,記錄時代與(yu) 人民的真實故事,不斷提升講述故事的技術手段。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