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全文實錄|生態環境部召開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0-09-28 09:25:00來源: 生態環境部

  9月25日,生態環境部舉(ju) 行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chuan) 林、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張鈞出席發布會(hui) ,介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進展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hui) ,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大家關(guan) 心的問題。

  新聞發布會(hui) 現場圖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men) ,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9月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新聞發布會(hui) 的主題是: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我們(men) 邀請到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霍傳(chuan) 林副司長,向大家介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進展,以及“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的有關(guan) 情況,並回答大家關(guan) 心的問題。長期以來,中國海警局大力支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重要力量。今天,我們(men) 還特別邀請到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張鈞先生出席發布會(hui) ,向大家介紹有關(guan) 情況。今天的發布會(hui) 采用視頻連線方式召開。

  下麵,我先通報一項重點工作情況。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9月2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宣示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jue) 心,體(ti) 現了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責任擔當,是中國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的新的努力和貢獻。國際社會(hui) 對此高度評價(jia) ,認為(wei) 此舉(ju) 體(ti) 現了中國願與(yu) 各國攜手共建充滿生機、清潔美麗(li) 的世界的美好願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責任擔當,向世界傳(chuan) 遞了信心與(yu) 希望。

  中國始終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們(men) 做,而是我們(men) 自己要做。中國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采取了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碳市場建設、增加森林碳匯等一係列措施,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中國碳強度較2005年降低約48.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5.3%,提前完成我國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

  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專(zhuan) 利數、投資、裝機和發電量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投資已經連續五年超過1000億(yi) 美元。我國規模以上企業(ye) 單位工業(ye) 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計下降超過15%,相當於(yu) 節能4.8億(yi) 噸標準煤,節約能源成本約4000億(yi) 元。我國綠色建築占城鎮新建民用建築比例已達到約60%,通過城鎮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在提升建築運行效率的同時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惠及2100萬(wan) 戶居民。201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以年均翻一番的增速快速增長,銷量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55%。

  通過采取一係列應對氣候變化措施,2005年以來,相當於(yu) 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192萬(wan) 噸、氮氧化物約1130萬(wan) 噸。目前,中國試點碳市場已成長為(wei) 配額成交量規模全球第二大的碳市場,七個(ge) 試點碳市場從(cong) 2013年陸續啟動運行以來,逐步發展壯大,初步統計,目前共有2837家重點排放單位、1082家非履約機構和11169個(ge) 自然人參與(yu) 試點碳市場,截至2020年8月末,七個(ge) 試點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wei) 4.06億(yi) 噸,累計成交額約為(wei) 92.8億(yi) 元。

  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需要國際社會(hui) 秉持多邊主義(yi) ,各盡所能、合作應對。發達國家應切實履行已經做出的承諾,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並為(wei) 發展中國家提供充分的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中國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麵臨(lin) 著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治理汙染等一係列艱巨任務,此次提出的新目標不是輕而易舉(ju) 就能實現的,需要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中國將繼續保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以更大的決(jue) 心和更大的力度,堅定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全麵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升級,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ti) 係,開展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推進相關(guan) 體(ti) 製改革和政策創新,切實提升氣候治理能力,堅決(jue) 落實習(xi) 近平主席宣布的目標,為(wei)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多年來,中國始終積極建設性參與(yu) 全球氣候治理,為(wei) 《巴黎協定》的達成和快速生效作出了曆史性貢獻。中國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yi) ,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與(yu) 各國一道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ti) 係,推動《巴黎協定》全麵、有效、持續實施。

  劉友賓:下麵,請霍傳(chuan) 林副司長介紹情況。

  霍傳(chuan) 林:謝謝主持人。媒體(ti) 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xing) 就“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等有關(guan) 問題與(yu) 大家進行交流。在這裏,我代表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對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尤其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guan) 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希望大家繼續關(guan) 心支持和參與(yu)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機構改革以來,海洋司多次與(yu) 媒體(ti) 朋友深度交流溝通,2018年介紹了機構改革後海洋生態環境工作的整體(ti) 布局和基本情況;2019年介紹了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開局良好、頂層設計有序推進、生態環境監管不斷加強等階段性成效。今天的新聞發布會(hui) ,我們(men) 重點介紹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三年來的成效和“十四五”推進“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的新思路。

  三年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在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的堅強領導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紮根展葉、開花結果,可謂“一年謀篇布局、兩(liang) 年整體(ti) 起勢、三年初見成效”。過去一年,我們(men) 取得了不少實質性的進展,總結起來主要有四個(ge) 方麵向大家匯報。

  一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聚力打贏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攻堅戰總體(ti) 進展順利,渤海生態環境質量整體(ti) 持續向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有硬指標要求的5項核心目標任務均有明顯成效。2019年,渤海優(you) 良水質(一、二類)比例達到77.9%,同比增加12.5個(ge) 百分點;2020年春季為(wei) 81.6%,同比增加2.2個(ge) 百分點;夏季初步監測評價(jia) 結果顯示,渤海近岸海域優(you) 良水質比例為(wei) 87.1%,繼續呈現向好態勢;1-8月份,納入“消劣行動”的10個(ge) 入海河流國控斷麵,實現消除劣V類;入海排汙口排查實現了“應查盡查”,正在紮實推進溯源整治工作;生態恢複修複項目全部開工,已修複濱海濕地麵積超過3300公頃,修複岸線長度約58公裏。從(cong) 全國看,近岸海域整體(ti) 水質亦有明顯提升,2019年全國近岸海域優(you) 良水質比例為(wei) 76.6%,同比增加5.3個(ge) 百分點;2020年春季為(wei) 79.8%,同比增長3.3個(ge) 百分點。

  二是以“十四五”規劃為(wei) 牽引,謀劃“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新篇章。啟動《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堅持“開門編規劃”和“試點先行”,落實“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的總體(ti) 要求,明確了以“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為(wei) 統領的規劃思路,正在11個(ge) 沿海省(區、市)所轄的52個(ge) 沿海地市開展調研,力爭(zheng) 編製出“管用、好用、解決(jue) 問題”的規劃,為(wei) 繼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臨(lin) 海親(qin) 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等,打下堅實基礎。

  三是以從(cong) 嚴(yan) 從(cong) 緊為(wei) 導向,聚焦關(guan) 鍵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區域開展監管。聚焦“海洋生態環境監督管理”的核心職能,充分發揮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的協同監管作用,強化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等關(guan) 鍵區域和入海排汙口、海水養(yang) 殖、圍填海等重點領域的監管,與(yu) 中國海警局等部門共同開展“碧海2020”海洋生態環境專(zhuan) 項執法行動,與(yu) 涉海石油公司開展海洋環境突發事件處置方麵的深度合作,加大海洋工程審批服務保障涉海行業(ye) 複工複產(chan) 和“六穩”“六保”工作力度,以高質量保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是以海洋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為(wei) 指引,打造共同守護碧海銀灘的朋友圈。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海洋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按照部黨(dang) 組要求,謀劃海洋命運共同體(ti) 願景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措施和具體(ti) 路徑,繼續在G20、中歐、東(dong) 盟、“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深化海洋微塑料等熱點領域的合作交流,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

  各位朋友,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海洋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首戰,河海共治“消劣行動”從(cong) 渤海先啟,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從(cong) 渤海先試,圍填海嚴(yan) 格管控從(cong) 渤海先行,為(wei) 我們(men) 探索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新機製、新模式破題指路、示範打樣。在“十四五”期間,我們(men) 將以“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為(wei) 統領,將海灣打造成秀美沿海帶上的璀璨明珠,以此引領和帶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ti) 改善,體(ti) 現了對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成功經驗和有效模式的總結、凝練、再提升。

  下一步,我們(men) 將繼續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三個(ge) 治汙”,做好“五個(ge) 精準”,做實做深做細收官“十三五”、布局謀劃“十四五”的各項工作,切實履行好海洋生態環境監管職責,守護碧海銀灘,不斷建設“水清灘淨、岸綠灣美、漁鷗翔集、人海和諧”的美麗(li) 海灣,進而為(wei) 美麗(li) 中國建設不斷做出新貢獻。

  我就通報這麽(me) 多。碧海銀灘離不開護海利劍,海洋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嚴(yan) 格的監管執法。今年以來,中國海警局、生態環境部等四部委共同開展了“碧海2020”海洋生態環境專(zhuan) 項執法行動,針對海洋傾(qing) 廢、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等環境問題密切協作、從(cong) 嚴(yan) 執紀,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會(hui) 兒(er) ,海警局的發言人還要介紹詳細情況。

  之後,我們(men) 願意共同回答媒體(ti) 記者朋友們(men) 所關(guan) 心的問題。謝謝大家!

  劉友賓:下麵請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張鈞先生介紹情況。

  張鈞:謝謝主持人,謝謝霍司長。各位媒體(ti) 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xing) 和大家見麵,我是中國海警局新聞發言人張鈞,衷心感謝各位朋友對海警工作的關(guan) 注和支持。借此機會(hui) ,我向大家介紹一下“碧海2020”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執法行動的有關(guan) 情況。

  今年4月,中國海警局聯合生態環境部等三部委,部署開展為(wei) 期8個(ge) 月的“碧海2020”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執法行動,重點圍繞海洋工程建設項目監督管理、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活動監督管理、海洋廢棄物傾(qing) 倒汙染防治、海砂開采運輸綜合整治和陸源汙染物排放汙染防治等八個(ge) 方麵實施全領域覆蓋、全過程監管,集中整治破壞珊瑚礁、盜采海砂、非法傾(qing) 廢、岸線破壞、濕地侵占等突出問題。行動開展以來,各級各部門主動作為(wei) ,密切協作,全麵加強重點環節監管、全力強化重點問題整治,嚴(yan) 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wei) ,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常態監督監管全麵加強。建立常態巡查、定期巡查和動態巡查製度,綜合運用陸岸巡查、海上巡航和遙感監測等手段,全麵強化重點項目、熱點區域、關(guan) 鍵環節監督檢查。各級海警機構充分發揮95110海上報警平台的作用,全麵及時掌握案源信息,生態環境部加強傾(qing) 廢船舶動態監管,精準推送非法傾(qing) 廢線索。河北生態環境、海事部門和海警機構聯合開展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專(zhuan) 項檢查,全麵排查風險隱患,這些舉(ju) 措有力促進了監管監督的常態落實。

  二是突出問題整治有效推進。緊盯盜采海砂、非法傾(qing) 廢、非法捕撈等突出違法違規行為(wei) ,浙江、福建、廣東(dong) 等地重拳出擊,主動開展情報線索搜集,加強專(zhuan) 案經營,緊抓大案攻堅,嚴(yan) 打犯罪鏈條。遼東(dong) 、山東(dong) 、江蘇等地積極排查非法傾(qing) 廢信息線索,加大巡航查處力度,共查處49起,查實傾(qing) 倒廢棄物100餘(yu) 萬(wan) 方。嚴(yan) 厲打擊破壞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違法行為(wei) 。今年以來各級執法機構共查獲海砂案件620起,查扣涉案船舶678艘、海砂560萬(wan) 噸,抓獲涉案人員6813名。

  三是執法協作配合不斷深化。各級各部門全麵落實有關(guan) 協作配合機製,進一步理順聯席會(hui) 商、聯絡通報、聯動巡查、聯勤辦案等工作機製,各地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海事部門與(yu) 海警機構全麵溝通對接,遼寧省建立11項執法協作機製,福建省自然資源部門與(yu) 海警機構建立疑似違規線索通報機製,全麵提高監管合力和執法效率,廣東(dong) 省生態環境部門牽頭海警、海事和海洋綜合執法總隊開展“近岸海域汙染防治聯合行動”,織密海上立體(ti) 防控網。

  下一步,中國海警局將聯合各職能部門深入研判分析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執法形勢,緊盯海上重難點問題,保持執法力度,強化專(zhuan) 項整治,加強督導檢查,推動“碧海2020”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取得更大成效,謝謝。

  劉友賓:下麵請記者朋友們(men) 提問。

  媒體(ti) 問答

  光明日報:按照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到2020年底,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73%左右,自然岸線保有率保持在35%,濱海濕地修複6900公頃,整治修複岸線新增70公裏。現在渤海攻堅戰距離收官還有不到半年的時間,所剩時間不多,請問現在達標實現的情況如何,其中又暴露出什麽(me) 問題,後續如何指導推進,謝謝。

  霍傳(chuan) 林:非常感謝光明日報等媒體(ti) 朋友們(men) 對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關(guan) 注。剛剛這位記者朋友已經基本把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主要的目標都說了一遍,我結合這個(ge) 方麵向大家報告一下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進展情況。

  自2018年11月《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印發以來,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生態環境部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環渤海三省一市,聚焦核心目標任務,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作為(wei) 汙染防治攻堅戰七場標誌性戰役之一,渤海攻堅戰是海洋領域汙染防治的首戰,對改善渤海生態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yi) ,是汙染減排、生態擴容、風險防範並重的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中有硬指標要求的5項核心目標任務:一是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達到73%左右、二是10個(ge) 劣V類國控入海河流斷麵全部消劣、三是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四是濱海濕地修複麵積達6900公頃、五是新增岸線70公裏,目前五項核心目標任務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一是渤海近岸海域水質總體(ti) 呈向好趨勢。2019年,水質優(you) 良(一、二類水質)比例大幅度提高至77.9%;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分別達到79.4%和81.6%,與(yu) 2019年同比增加9.4個(ge) 和2.2個(ge) 百分點;第三季度初步監測評價(jia) 結果顯示,渤海近岸海域優(you) 良水質比例為(wei) 87.1%,繼續呈現向好態勢。目前來看,如果沒有不利氣候條件或大的突發環境汙染事件,我們(men) 對年底實現水質優(you) 良比例預期目標還是充滿信心的。

  二是入海河流消劣、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入海河流消劣,是指國控斷麵消除劣Ⅴ類,進而減少入海河流的劣Ⅴ類水體(ti) 。此項工作今年也實現了重大突破,納入消劣行動的10個(ge) 入海河流國控斷麵,1-8月全部實現消除劣V類的目標。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實現了“應查盡查”,共發現1.8萬(wan) 餘(yu) 個(ge) “口子”,目前正在以“試點先行與(yu) 全麵鋪開相結合”的方式推進溯源整治工作。

  三是濱海濕地和岸線整治修複工作進度大大加快。在牽頭部門自然資源部和生態環境部的預警和督導下,三省一市60餘(yu) 個(ge) 項目已全部開工。截至8月中旬,已修複濱海濕地麵積超過3300公頃,新增整治修複岸線超過58公裏。全部項目完工後,將修複濱海濕地超過6900公頃,新增整治修複岸線70公裏以上。

  部門層麵,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科技部、水利部、中國海警局等部委局依據職責加快推進各項任務及其目標指標,取得了良好成效。

  地方層麵,三省一市和沿海城市(區)黨(dang) 委政府作為(wei) 責任主體(ti) ,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推進各項任務落實落地落細。如:天津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誌親(qin) 自領銜掛帥、靠前指揮,5個(ge) 納入消劣行動的入海河流斷麵1-8月全部實現消劣,生態修複項目全部開工,提前超額完成岸線修複任務。河北協調推進各項工作,秦皇島、唐山一、二季度近岸海域水質優(you) 良比例接近100%,滄州市計劃外自主謀劃和開工2個(ge) 生態修複項目。遼寧持續高位推動,2個(ge) 納入消劣行動的入海河流斷麵1-8月實現消劣,14個(ge) 生態修複項目全部開工,已修複濱海濕地超過1100公頃,新增修複岸線20公裏以上。山東(dong) 一手抓汙染減排,一手抓生態擴容,加快推進各項任務,2個(ge) 納入消劣行動的入海河流斷麵實現消劣;萊州灣近岸水質與(yu) 去年相比明顯改善,全省29個(ge) 生態修複項目全部開工,已修複濱海濕地超過2100公頃,提前超額完成岸線修複任務。

  當然,各地攻堅戰任務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需要毫不鬆懈持續發力。例如,部分省市生態修複項目進展仍然滯後,需要持續發力,確保年底完成既定任務量;遼東(dong) 灣、渤海灣近岸海域水質雖已大幅好轉,但仍存在波動和反彈;個(ge) 別入海河流消劣成果仍不穩固,需要高度關(guan) 注,不能掉以輕心。

  目前,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已經進入衝(chong) 刺階段。生態環境部將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和三省一市在鞏固已有成效的基礎上,聚焦重點目標指標,協同推進各項任務,確保按期保質完成任務,推動渤海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為(wei)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積累經驗、奠定基礎,也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貢獻力量。

  劉友賓:請大家繼續提問。

  時代周報:7月30日生態環境部召開了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會(hui) 議,提出到2035年全國1467個(ge) 大小不同的海灣都要建成美麗(li) 海灣。請問建設“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的整體(ti) 思路是什麽(me) ,當前有沒有做的比較好的案例?謝謝。

  霍傳(chuan) 林:同樣感謝媒體(ti) 朋友對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的關(guan) 注。海灣作為(wei) 近岸海域最有代表性的單元,是經濟發展的高地、生態保護的重地、親(qin) 海戲水的勝地。

  為(wei) 此,我們(men) 提出了以“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為(wei) 統領和主線的工作思路,將海灣打造成為(wei) 秀美沿海帶上的璀璨明珠,以此引領和帶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整體(ti) 改善。沿海各地對此都表示高度認同和支持,將在本地區的“十四五”規劃編製工作中予以落實。“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主要考慮如下:

  第一,整體(ti) 部署上,堅持係統謀劃、分區梯次推進。大家知道,海灣的數量還是比較大的,各自的資源稟賦、環境條件也不太一樣,分為(wei) 三個(ge) 一批來推進。對於(yu) 生態環境本底狀況較優(you) 越,或經過前期治理已初見成效的海灣,力爭(zheng) “十四五”末建成“美麗(li) 海灣”;對於(yu) 生態環境問題較為(wei) 突出,但已具備治理條件的海灣,力爭(zheng) “十五五”末期基本建成“美麗(li) 海灣”;對於(yu) 目前生態環境問題較多,解決(jue) 問題難度較大或生態恢複修複進程較長的海灣,預期“十六五”末期基本建成“美麗(li) 海灣”。通過三個(ge) 五年的時間,使全國的海灣都能夠建成“美麗(li) 海灣”,從(cong) 而實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2035年美麗(li) 中國的願景。

  第二,在具體(ti) 策略上,堅持問題導向、“一灣一策”精準落實。對於(yu) 環境汙染問題突出的海灣,堅持汙染減排和生態擴容並重,推進水體(ti) 和岸灘環境質量的全麵改善;對於(yu) 生態退化或受損問題突出的海灣,全麵改善海灣生態係統穩定性,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對於(yu) 難以滿足公眾(zhong) 親(qin) 海需求的海灣,提升生態環境品質。

  第三,在長效機製上,堅持治管並重、激勵和約束並舉(ju) 。“三分建設、七分監管”。著力補齊海灣生態環境精準監管的能力短板,建立健全海灣生態環境保護責任體(ti) 係,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製。同時,鼓勵沿海地區以“美麗(li) 海灣”為(wei) 主要載體(ti) ,申報“兩(liang) 山”實踐創新基地和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等。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貫徹落實中央決(jue) 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係統謀劃和實施好“美麗(li) 海灣”保護與(yu) 建設各項工作。

  “十三五”時期,全國沿海各地積極推進海灣綜合治理,探索出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比如,深圳大鵬灣加強海洋生態係統保護,開展珊瑚礁、紅樹林、自然岸線等生態修複,不斷提升生態係統服務功能,著力打造“岸綠灣美、魚鷗翔集”;煙台套子灣積極拓展公眾(zhong) 親(qin) 海空間,開展沙灘岸線整治修複、沿海防護林撫育更新,建設濱海休閑設施等,不斷滿足公眾(zhong) 親(qin) 海需求,努力實現“人海和諧”。這方麵的例子還不少,部裏也正在推進“美麗(li) 海灣”案例征集。

  自2020年起,生態環境部每年將組織一次“美麗(li) 海灣”優(you) 秀案例征集活動,根據公眾(zhong) 評議投票結果和專(zhuan) 家評議,擇優(you) 選擇作為(wei) 全國“美麗(li) 海灣”優(you) 秀案例,並對外公開。也請各位新聞媒體(ti) 的朋友持續關(guan) 注,並幫助我們(men) 擴大宣傳(chuan) ,共同來把這項工作推進好。謝謝!

  央視新聞頻道: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hui) 將在我國舉(ju) 行。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部分。針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目前我國還存在哪些問題,生態環境部有什麽(me) 樣的工作考慮,謝謝。

  霍傳(chuan) 林:國際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我國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籌備進展與(yu) 相關(guan) 舉(ju) 措,中國政府致力於(yu) 將COP15辦成一次引領人類共同解決(jue) 全球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問題的曆史性會(hui) 議。此次締約方大會(hui) 主題確定為(wei) “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這是“生態文明”第一次寫(xie) 入聯合國係統的會(hui) 議主題,彰顯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世界意義(yi) 。

  9月23日,我部黃潤秋部長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凝聚共識 攜手共進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24日黃潤秋部長主持召開“2020年後生物多樣性展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部長級在線圓桌會(hui) ,都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的重要意義(yi) 進行了深入闡述。部領導也在最近出席G20環境部長視頻會(hui) 議時表示,中方作為(wei) COP15東(dong) 道國,將與(yu) 與(yu) 會(hui) 各方共同推進大會(hui) 達成積極成果,為(wei) 未來10年乃至30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設置目標、采取行動。部領導都向各方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海洋生物多樣性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所發現的34個(ge) 動物門中,海洋占了33個(ge) 門,而且其中有15個(ge) 門的生物隻能生活在海洋環境中。我國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為(wei) 豐(feng) 富的國家之一,迄今我國海洋生物共記錄到28000餘(yu) 種,約占世界已知海洋生物物種總數的11%。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建立了以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為(wei) 主體(ti) 的海洋保護地體(ti) 係。機構改革以來,我部在配合做好海洋保護地網絡建設的基礎上,主要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履行職責:一是加強典型海洋生態係統生物多樣性監測與(yu) 評估,監測結果通過《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各級各類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及海洋保護區監測評價(jia) 報告等發布,為(wei) 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科學依據;二是聚焦海洋自然保護地主要保護對象(珍稀瀕危海洋物種、海洋自然遺跡與(yu) 景觀、典型海洋生態係統)及濱海濕地,加強海洋生態環境監測監管;三是組織開展海洋保護區監督檢查,進一步強化對保護對象和違法行為(wei) 的監管。

  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還有兩(liang) 個(ge) 方麵短板:一是我們(men) 對海洋的了解還沒有像陸地那麽(me) 深入;二是能力上還有欠缺。我們(men) 將借助機構改革釋放的紅利,進一步加大基礎工作,加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的監管,為(wei) 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出積極貢獻,同時為(wei)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hui) 貢獻我們(men) 的力量。謝謝。

  北京青年報:謝謝發言人,北京青年報記者提問,我想問一下中國海警局的新聞發言人,海警在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中發揮了什麽(me) 樣的作用,您能不能介紹一下,謝謝。

  張鈞:好的,謝謝你的提問。渤海綜合治理是環渤海三省一市和國家有關(guan) 部門,包括中國海警局的共同責任。中國海警局部署海區內(nei) 各級海警機構,全麵履行執法職權,堅決(jue) 落實各項攻堅任務。

  一是堅持綜合整治,保障海洋生態安全。依托“碧海2020”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平台,全麵強化渤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領域監督管理。嚴(yan) 格落實關(guan) 於(yu) 嚴(yan) 格管控圍填海活動各項要求,組織開展圍填海定期巡查,嚴(yan) 厲打擊非法圍填海、占用岸線、侵占濕地等違法行為(wei) ,規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秩序。嚴(yan) 密防範突發環境風險,組織海上石油平台、油氣管線,陸域終端專(zhuan) 項執法檢查,深入排查溢油風險隱患。今年以來,環渤海各級海警機構共檢查各類涉海項目95個(ge) (次)、海洋自然保護地65個(ge) (次)、海島77個(ge) (次)、海洋油氣勘探開發設施81個(ge) (次)。偵(zhen) 辦非法采礦案26起,查扣非法開采(運輸)海砂船舶44艘、海砂約28.5萬(wan) 噸;查處非法傾(qing) 廢案件2起、非法占用海域案1起,有力維護了渤海海域管理秩序和海洋生態環境安全。

  二是堅持聯管嚴(yan) 控,保護海洋漁業(ye) 資源。綜合運用港內(nei) 巡查、海上巡航和漁船船位監控等手段,對港口、碼頭和主要漁場海域開展常態執法,密切與(yu) 地方漁業(ye) 主管部門和漁政執法機構協同配合,加強底拖網禁漁區線內(nei) 線外聯動執法,共同維護漁業(ye) 生產(chan) 作業(ye) 秩序。聯合公安、漁政等部門深入開展普法宣傳(chuan) 教育,掌握漁船作業(ye) 動態,及時發現了解違規作業(ye) 線索,妥善處理各類漁業(ye) 糾紛。聯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署開展“亮劍2020”海洋伏季休漁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強化伏季休漁執法監管,嚴(yan) 厲打擊各類非法捕撈行為(wei) ,維護海洋伏季休漁秩序。今年以來,共偵(zhen) 辦非法捕撈水產(chan) 品案45起,查獲違法違規作業(ye) 漁船600餘(yu) 艘,查扣涉漁“三無”船舶43艘。

  三是堅持打防並舉(ju) ,維護海上治安秩序。指導各級海警機構主動與(yu) 駐地生態環境、公安、自然資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等部門建立執法協作配合機製,加強與(yu) 法院、檢察院等溝通對接,推動建立駐海警檢察官辦公室,推進信息共享,加強案件協商、訴源治理等機製建設,深化檢警協作配合。深入開展涉海“掃黑除惡”專(zhuan) 項鬥爭(zheng) ,加強海上治安管控,嚴(yan) 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部署開展“信息大會(hui) 戰、轄區大走訪”活動,全麵摸排基礎信息,主動向駐地黨(dang) 委政府和職能部門通報情況,推動形成齊抓共管良好局麵。

  我要說的就是這些,謝謝。

  路透社:在很多地方出台了一些政策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商務部也發布了時間表。我想問一下,中國一次性塑料在海洋廢棄物裏麵占多少比例,新的政策會(hui) 不會(hui) 緩解海洋塑料汙染的問題,謝謝。

  霍傳(chuan) 林:謝謝記者。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汙染問題廣受社會(hui) 關(guan) 注,也是媒體(ti) 朋友長期以來關(guan) 注的重點。首先,我還是想澄清一個(ge) 概念,海洋廢棄物和海洋垃圾是不一樣的。通常講的海洋廢棄物是疏浚物等八類允許傾(qing) 倒的物質,主要以清潔疏浚物為(wei) 主。我們(men) 有一個(ge) 宣傳(chuan) 頁,包括去年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也通報過,海洋廢棄物是“來自於(yu) 海洋、傾(qing) 倒於(yu) 海洋”,與(yu) 海洋垃圾截然不同,不可混為(wei) 一談。如果從(cong) 海洋垃圾的角度來講,塑料垃圾確確實實是海洋垃圾裏麵占比最大的,大概在80%左右。這也是我們(men) 一直關(guan) 注塑料垃圾的原因。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來源是非常複雜的事情,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諸多的問題仍待我們(men) 解決(jue) 。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工作。2007年正式啟動海洋垃圾監測工作,2016年將海洋微塑料納入監測範圍。2019年監測結果表明,我國海洋表層水體(ti) 漂浮垃圾平均個(ge) 數為(wei) 4027個(ge) /平方千米,與(yu) 北大西洋沿岸等近海區域處於(yu) 同一水平(低於(yu) 北大西洋中部環流區熱帶區域、東(dong) 北太平洋和黑潮區域)。我國渤海和東(dong) 海近海海域表層水體(ti) 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wei) 0.82個(ge) /立方米和0.25個(ge) /立方米,與(yu) 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ti) 微塑料含量處於(yu) 中低水平。

  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確實是一個(ge) 世界性的問題。我們(men) 也高度重視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源頭減量,對塑料製品的生產(chan) 、銷售和使用提出管理要求,《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及今年7月九部委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了禁限期限;二是替代使用,推廣使用非塑製品和可降解購物袋、可降解地膜等;三是加強回收,回收利用和處置塑料廢棄物,禁止隨意堆放、傾(qing) 倒造成塑料垃圾汙染,規範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四是開展清理,開展生活垃圾清理、港灣塑料垃圾清理、清潔海灘行動。您所說的禁止和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政策,配合其他的減塑限塑和清理整治,肯定會(hui) 對微塑料汙染治理產(chan) 生積極作用。

  下一步,我部擬結合《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工作,立足自身職責,研究微塑料汙染方麵強化監管措施和治理途徑,從(cong) 減存量、控增量、強監管等幾個(ge) 方麵切實做好各項工作:加強海洋微塑料汙染監管和源頭治理,減少微塑料源頭產(chan) 生量,形成長效管控機製;提高公眾(zhong) 生態環保意識,積極引導公眾(zhong) 減塑限塑;不斷提升海洋微塑料長期監測和研究水平,為(wei) 海洋微塑料汙染防治和參與(yu) 全球海洋治理提供科學技術支撐。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剛剛結束的和聯合國秘書(shu) 長的會(hui) 見中談到的,我們(men) 要努力嗬護好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防治也是重要的工作內(nei) 容之一。謝謝!

  南方都市報:剛才霍司長已經提到了針對海洋微塑料的治理措施。請問目前還存在哪些問題,另外中國海洋垃圾汙染的情況如何?有何防治舉(ju) 措?謝謝。

  霍傳(chuan) 林:謝謝記者的提問,看來大家對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還是非常關(guan) 注的。對於(yu) 海洋垃圾,我已經做了一些闡述,包括監測結果。下麵可以就微塑料方麵再給大家通報一下。海洋垃圾汙染是世界的問題,海洋微塑料也是國際上普遍關(guan) 注的熱點問題。就像我說的,海洋垃圾和海洋微塑料的來源和危害十分複雜,我們(men) 仍然需要認真地開展研究、持續地開展監測,比如從(cong) 2007年開展海洋垃圾監測,2016年開展海洋微塑料監測。這裏有兩(liang) 組數據,對渤海、東(dong) 海15個(ge) 點開展的監測結果表明,表層水體(ti) 微塑料的平均密度為(wei) 0.82個(ge) /立方米和0.25個(ge) /立方米,與(yu) 近年來國際同類調查結果相比,我國近海表層水體(ti) 微塑料含量處於(yu) 中低水平。這也印證了中國雖然是塑料生產(chan) 大國,但不是塑料垃圾和海洋微塑料汙染大國。

  為(wei) 什麽(me) 說海洋微塑料這個(ge) 事情比較複雜?因為(wei) 它從(cong) 來源上就有不同。海洋微塑料按來源可分為(wei) 原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原生微塑料是以微小粒徑形態直接釋放到環境中的塑料顆粒,次生微塑料是進入環境中的大尺寸塑料垃圾在紫外線、波浪等作用下逐步破碎分解形成的塑料顆粒。針對不同類型,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針對這個(ge) 方麵,我們(men) 麵臨(lin) 的情況跟其他國家是差不多的。我們(men) 從(cong) 源頭防控、替代使用、加強回收、開展治理等方麵都開展了一係列工作。海洋微塑料跟海洋垃圾既要協同治理,又要作為(wei) 全球的問題一起來解決(jue) ,所以我們(men) 和世界各國共同參與(yu) 到全球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汙染防治國際進程中。比如在G20、中歐、中日韓、“一帶一路”等多邊、雙邊合作,都在共同推進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治理工作。

  生態環境部會(hui) 結合法律法規的修訂,強化自身職責,和各個(ge) 部門一起,尤其是和發展改革委和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一起,共同推動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的治理,還我們(men) 一片碧海藍天,保護好共同的地球家園。謝謝!

  第一財經:請張鈞先生詳細介紹一下“碧海2020”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zhuan) 項執法行動的情況,都取得了哪些具體(ti) 的成果,能否介紹一兩(liang) 起典型案例,謝謝。

  張鈞:謝謝你的提問。關(guan) 於(yu) “碧海2020”專(zhuan) 項行動的成效,我剛才在前麵介紹中也提到,應該說這項行動是中國海警局和三部委主導的一項重要的執法行動,我們(men) 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嚴(yan) 管導向,突出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應該說現在高壓嚴(yan) 管的成效逐步顯現,基本遏製住了海洋生態環境違法高發的態勢。

  這裏我有一組數據向各位記者朋友們(men) 披露一下,截至8月底,海警各級執法機構累計檢查海洋工程建設項目572個(ge) (次)、傾(qing) 廢項目293個(ge) (次)、海洋自然保護地247個(ge) (次)、無居民海島892個(ge) (次)、有居民海島243個(ge) (次)、海洋油氣勘探開發設施381個(ge) (次)。今年以來,各級海警執法機構已查獲海砂案件同比增長425%,查扣涉案船舶、海砂分別同比增長360%、337%,“碧海2020”專(zhuan) 項執法行動取得豐(feng) 碩成果。

  關(guan) 於(yu) 剛才提到的典型案件的問題,偵(zhen) 辦大案要案會(hui) 通過新聞媒體(ti) 和“中國海警”微博、微信公眾(zhong) 號及時發布,在這裏希望各位朋友們(men) 及時關(guan) 注我們(men) 這兩(liang) 個(ge) 新媒體(ti) 平台。

  我這裏介紹一起案件,今年6月5日,中國海警局東(dong) 海分局指揮福建、浙江海警局成功偵(zhen) 破1起特大非法采礦案,成功打掉一個(ge) 特大宗族式盜采海砂犯罪團夥(huo) ,抓獲涉案人員102名,查扣涉案砂船10艘、海砂2.5萬(wan) 噸、現金101萬(wan) 元、黃金3.8公斤,凍結涉案贓款5600餘(yu) 萬(wan) 元,涉案金額約20億(yi) 元。該案是中國海警局偵(zhen) 辦的涉砂案件中,實現“打團夥(huo) 、摧網絡”既定目標的典型案例,涉案海砂數量、金額和凍結贓款均創同類案件新紀錄。這個(ge) 案件前期新聞媒體(ti) 也有關(guan) 注,也是比較大的、比較成功的案例,謝謝。

  新京報:請問今年秋冬季是否還會(hui) 對企業(ye) 實施分類管控?如何實現精準治汙?與(yu) 去年相比做了哪些調整?

  劉友賓:秋冬季馬上就要到了,為(wei) 更好地開展重汙染天氣應對工作,既切實保護人民群眾(zhong) 身體(ti) 健康,又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企業(ye) 生產(chan) 的幹擾,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在2019年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首次實施績效分級、差異管控的基礎上,今年我們(men) 對相關(guan) 措施進一步研究完善,擴大行業(ye) 覆蓋範圍,於(yu) 6月底印發了《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ye) 應急減排措施製定技術指南》。

  《技術指南》充分考慮當前統籌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更加注重處理好重汙染天氣應對與(yu) 行業(ye) 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guan) 係,更加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一是完善了績效分級指標,擴展了行業(ye) 範圍。2019年對15個(ge) 重點行業(ye) 進行績效分級、實施差異管控,得到相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廣泛的擁護和支持。今年我們(men) 組織專(zhuan) 家進一步研究,在充分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一方麵結合去年的實施情況,對15個(ge) 行業(ye) 的績效分級指標進行了修訂完善;另一方麵,將實施績效分級的行業(ye) 從(cong) 15個(ge) 擴展到39個(ge) 。針對不同行業(ye) 的不同生產(chan) 工藝,確定不同分級指標。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環保水平高的企業(ye) 可不采取或少采取停限產(chan) 等措施,環保水平低的企業(ye) 則需加大減排措施力度。以差異化管控鼓勵“先進”,樹立標杆企業(ye) ;鞭策“後進”,提升環保基礎工作水平,促進行業(ye) 轉型升級,實現汙染減排與(yu) 行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雙贏。

  二是充分考慮民生保障等現實需要,采取必要的豁免措施。對於(yu) 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chan) 業(ye) 的工業(ye) 企業(ye) 和重大工程項目,可在嚴(yan) 格流程認定的前提下列入豁免,在重汙染天氣預警期間可正常生產(chan) 經營。同時,對小微涉氣工業(ye) 企業(ye) ,視情減少管控;對影響空氣質量小的生活服務業(ye) ,原則上不予采取停限產(chan) 措施。

  三是進一步規範管理,配套相關(guan) 指導性政策。作為(wei) 《技術指南》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配套出台了《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ye) 移動源應急管理技術指南》和《重汙染天氣重點行業(ye) 績效分級實施細則》,進一步細化移動源管理要求,指導地方進一步明確責任分工,規範績效分級管理流程,嚴(yan) 格遵守廉政紀律,保障績效分級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

  紅星新聞:我們(men) 關(guan) 注到近年來海洋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比如2018年“桑吉”輪燃爆和福建“碳九”泄漏等突發事件都對海洋環境產(chan) 生了不利影響,今年8月份長江口海域也發生了船舶碰撞沉沒燃燒事故,對海洋環境也產(chan) 生一定的風險。對於(yu) 應對突發海洋環境事件,防範環境風險,生態環境部有何計劃?謝謝。

  霍傳(chuan) 林:謝謝提問。正如我前麵講到的,無論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還是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應對海洋環境突發事件、防範風險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如大家所知,海上開發利用及海上運輸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仍保持較為(wei) 頻繁的活動態勢,海上溢油、危化品泄漏等突發環境事件時有發生,海洋環境風險壓力未明顯減輕。

  海洋環境風險防範與(yu) 陸上環境風險防範有著不同特點,體(ti) 現在兩(liang) 點:一是控製汙染範圍難度更大。與(yu) 陸域事故不同,海上溢油及危化品泄漏事件中,汙染物直接入海並立即隨著海流擴散,未留下緩衝(chong) 的餘(yu) 地,而且海上應急裝備、人員的調集較為(wei) 複雜,采取措施控製汙染範圍難度大;二是海上汙染處置專(zhuan) 業(ye) 性要求更高。海上油氣勘探以及應急處置的專(zhuan) 業(ye) 性非常高,事故汙染源的確定、發現、汙染的控製與(yu) 治理,都需要非常專(zhuan) 業(ye) 的人員隊伍和技術裝備。

  一直以來,生態環境部門高度重視環境風險的防範工作,始終將環境風險作為(wei) 底線,堅持環境應急無小事,有事沒事當有事準備,大事小事當大事對待。按照汙染治理攻堅戰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海洋環境風險管控,嚴(yan) 格審查海洋石油勘探開發溢油風險,並督促有關(guan) 企業(ye) 開展海上石油平台、油氣管線、陸域終端等風險專(zhuan) 項檢查。同時,對於(yu) 海上船舶碰撞事故,及時啟動環境應急響應,做好應急監測工作。據統計,2020年1-9月份,生態環境部共組織應對了7起海洋突發環境事件。這幾起事故發生後,各級政府及生態環境部門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妥善處置應對,沒有造成嚴(yan) 重後果,海洋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對照海洋突發環境事件特點和應對工作的需求,目前生態環境部門在風險識別、防範、監測、處置等方麵還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環節。下一步,我們(men) 將著力在以下幾方麵推動應急處置,做到早發現、早處置:

  一是建機製。梳理海洋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流程,完善應急預案,推動建立政府主導、企業(ye) 參與(yu) 的機製,充分調動社會(hui) 力量參與(yu) 風險防範工作。

  二是強能力。強化自身能力建設,積極補足人員隊伍和技術裝備,有效整合企業(ye) 、社會(hui) 應急資源,有效提升監測、預測、處置等能力,精準支撐專(zhuan) 業(ye) 化應急需求,進一步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三是消隱患。將關(guan) 口前移,注重風險防範,加大專(zhuan) 項執法檢查力度,督促沿海地方和有關(guan) 企業(ye) 深入開展海洋環境風險評估,定期開展應急演練。

  四是快報告。進一步加強信息報告和應急值守,按照部裏製定的《突發環境事件信息報告辦法》,對於(yu) 重特大事故,地市生態環境部門接到信息兩(liang) 小時內(nei) 報送所屬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省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接信息後一小時內(nei) 報送我部。

  此外,我們(men) 考慮到現在的應急需求以及資源整合的問題,正在與(yu) 中海油等涉海石油公司就環境突發事件應急處置開展深度合作。

  劉友賓:今天的發布會(hui) 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