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江西九江做好“水”文章加快“綠”發展

鄭少忠 戴林峰 發布時間:2020-09-28 09:25:00來源: 人民日報

  拂曉,天邊泛起一抹魚肚白,小艇撥開細浪,緩緩駛向江心。把舵的船家名叫張傳(chuan) 國,是江西九江湖口縣雙鍾鎮漁民,已在長江上漂了40多年,祖祖輩輩打魚為(wei) 生。

  今年1月1日起,長江幹流江西段和鄱陽湖水域開始了為(wei) 期10年的全麵禁漁期。老張和往常一樣,還是天不亮便起錨出港,隻不過,手中拿的不再是細密的漁網,而是單筒望遠鏡——從(cong) “靠江吃江”轉為(wei) “靠江護江”。“護江員”張傳(chuan) 國的身份之變,折射著九江這座城市的發展之變。

  一江清水護江豚

  碧波浩渺的鄱陽湖與(yu) 滾滾長江在湖口縣交匯,為(wei) “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的洄遊遷徙提供了理想場所。

  “江豚以前並不少見,趁人不注意時,還會(hui) 把係養(yang) 在船沿邊的魚拱跑。”張傳(chuan) 國回憶,後來漁網越織越密,材質從(cong) 麻線變成尼龍繩,甚至出現大魚小魚通吃的電網,漁業(ye) 資源日漸枯竭,江豚的食物鏈遭到嚴(yan) 重破壞。一些濱江企業(ye) 汙水直排、汙染長江,更是嚴(yan) 重損害了生態環境,江豚數量銳減。

  保護江豚,刻不容緩!2017年,全國首個(ge) 保護江豚“協助巡護”示範點落戶湖口,九江市也加快引導漁民“洗腳上岸”、轉產(chan) 轉業(ye) 。截至今年3月末,全市共回收漁船3296艘,漁網29萬(wan) 公斤,簽訂退捕協議1165戶,回收與(yu) 注銷捕撈證2251本。

  為(wei) 保障漁民生計,湖口縣專(zhuan) 門設立了江豚協助巡護隊,14名隊員中,12名是轉型漁民。張傳(chuan) 國也加入其中,靠著保護江豚每月能領3000元補助,還享受其他補助補償(chang) 等,“政府幫我們(men) 把退路都安排好了,心裏踏實。”

  一手抓護漁,一手抓護水。為(wei) 破解“化工圍江”難題,九江加大清理整頓力度。截至2019年底,沿長江、鄱陽湖、修河1公裏內(nei) 的37家小化工企業(ye) 全部關(guan) 閉退出。今年1至5月,鄱陽湖九江湖區水質優(you) 良率為(wei) 60%,較去年同期提高17.9%,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9%。

  水好江豚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最新一次考察結果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迅速下降的趨勢已得到遏製,鄱陽湖江豚種群數量達457頭,占長江流域江豚總數的近一半。

  一岸青翠好生態

  因水得名的彭澤位於(yu) 長江沿岸,也是江西省占長江岸線最長的縣。登高俯瞰,漫山遍野鬱鬱蔥蔥,一江清水、一岸青翠,在蒙蒙霧色中相襯相融。

  過去,這條風光旖旎的最美岸線曾聚集了60多家大大小小的礦山開采企業(ye) 。裸露的礦坑如同大地上的一塊塊傷(shang) 疤,令青山掛白、長江蒙塵。距江岸8公裏的浪溪鎮麻山村曾飽受其苦,一座石灰石礦緊鄰村邊。“塵土飛揚,噪音也很大。”65歲的村民周道鳳一臉無奈,開礦產(chan) 生的粉塵讓莊稼蒙上了厚厚一層灰,嚴(yan) 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家中四畝(mu) 地幾乎全都撂荒……

  2015年以來,彭澤縣加快推進“礦山複綠”工程,累計關(guan) 停注銷采礦權35家,礦山數量縮減了一半,昔日的廢棄礦山,如今重披“綠衣裳”。礦山複綠後,廣源礦業(ye) 有限公司轉型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在麻山村投資興(xing) 建了4萬(wan) 平方米的田園綜合體(ti) ,讓一度飽受采礦之苦的周道鳳在家門口吃上了“生態飯”。

  敞亮的花卉大棚裏,移栽花苗、裝盆培土,周道鳳忙得不可開交,“每個(ge) 月工資3500元,不少嘍!關(guan) 鍵是天天和花草打交道,心情舒暢。”這家公司還流轉了1000多畝(mu) 荒地,種植楊梅、柑橘等經濟作物,通過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目前已帶動周邊200多名村民就近就業(ye) ,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0多人。

  為(wei) 生態留白,為(wei) 發展增綠。2018年以來,九江市全麵啟動長江沿岸礦山生態環境恢複治理,關(guan) 停礦山340家、治理廢棄礦山8626畝(mu) ,在沿江岸線栽植各類喬(qiao) 灌苗木600.9萬(wan) 株、鋪植草坪33萬(wan) 平方米,聯片成景的百裏風光帶展現在人們(men) 眼前。

  一座綠城展新顏

  九江,因水得名,依港而興(xing) 。九江市城西港區,2019年集裝箱吞吐量超50萬(wan) 標箱,這個(ge) 國家一類口岸掩映在一片翠綠中。

  擱幾年前,這裏還是另一番模樣。“江上采砂船密布,江灘到處是私人違建的小碼頭,堤內(nei) 砂石堆積、雜草叢(cong) 生、一片荒蕪。”從(cong) 小在江邊長大的市民汪順星提起那時的情景直皺眉。

  2018年,九江市啟動長江最美岸線建設,沿江各縣(市、區)共拆除碼頭74座、泊位87個(ge) ,騰出岸線7529米,整合實施了城西港區園林景觀綠化、防洪排澇工程等12個(ge) 項目,一座優(you) 美的濕地公園躍入眼簾,整體(ti) 麵貌煥然一新。如今,常有新人來此拍攝婚紗照,汪順星也和不少市民一樣,每天到濕地公園散步、休憩。

  環境變美,經濟也在高質量發展。九江市發改委主任喻子水擺出一組當地轉型發展的亮眼數據:2019年,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增長9.7%,新增高新技術企業(ye) 217家,總數突破510家,增量全省第一;全年研究與(yu) 試驗發展經費支出40億(yi) 元,同比增長45%。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