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大學生紮根深山當村醫:當好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中國減貧故事)“95後”大學生紮根深山當村醫:當好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中新社湖北宜昌9月28日電 題:“95後”大學生紮根深山當村醫:當好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作者 萬(wan) 淑豔 董曉斌
8月底,在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長樂(le) 坪鎮百年關(guan) 村衛生室,楊海燕正在給村民量血壓、聽診,她是村裏第一個(ge) 大學生委培村醫。
五峰縣位於(yu) 鄂西南邊陲,是一個(ge) 典型的老少邊山窮地區,“小病拖、大病磨、病死還沒吃上藥”,此前的6萬(wan) 多名貧困對象中,因病致貧返貧人口22512人,每3個(ge) 貧困人口中就有1個(ge) 是因病致貧。
“百年關(guan) 村有540戶1806人,其中因病致貧170戶481人,占貧困戶的55%。”行醫50年的老村醫裴光鑫對記者說,他已經70歲了,早到了退休年齡,但因村裏沒有醫生,才一直堅持下來。楊海燕的到來讓他看到了希望:“等把小楊培養(yang) 出來,我就可以踏實退休了。”
楊海燕出生於(yu) 1997年,2015年高中畢業(ye) 後通過宜昌市鄉(xiang) 村醫生定向委培計劃,到三峽職業(ye) 技術學院學習(xi) ,2019年3月來到百年關(guan) 村衛生室工作。
工作一年多來,楊海燕認真學習(xi) 鑽研各項業(ye) 務,學西醫的她還跟著師傅裴光鑫學起了中醫。如今,她已經可以熟練地為(wei) 村民問診。
裴光鑫口中的小楊很敬業(ye) :“工作踏實肯幹,認真負責,經常周末加班學習(xi) ,為(wei) 病人服務,還負責把公共衛生資料整理到電腦裏。”
大山裏農(nong) 戶住址分散,距離較遠,看病不方便,楊海燕便經常上門為(wei) 慢性病老人問診,當村民的“健康守門人”。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封村期間,69歲的村民朱宏香突發腦梗,兒(er) 子不在家,楊海燕冒雪上門診治,迅速評估病情,聯係鎮衛生院,及時轉診救治。朱宏香說:“多虧(kui) 小楊大夫,我才撿回一條命。”
為(wei) 了更便捷地服務村民,她還買(mai) 來了摩托車,走村串戶。今年80歲的曾慶秀長期患高血壓、冠心病,兒(er) 子患糖尿病,山裏路途較遠老人行走不便,楊海燕便經常上門幫他們(men) 量血壓、測血糖、送藥,叮囑他們(men) 按時服藥,“小楊態度好、服務好,就像自己的親(qin) 人一樣。”曾慶秀說。
學醫期間體(ti) 會(hui) 過城市的繁華與(yu) 喧囂,農(nong) 村條件相對較差,剛到村裏工作難免有些落差,但楊海燕並不後悔:“村民們(men) 很樸實,對我很好,為(wei) 他們(men) 服務,我感覺很有獲得感。”
在宜昌,像楊海燕這樣的大學生村醫還有很多。2014年,宜昌實施鄉(xiang) 村醫生免費定向委培工程,每人每年補助1萬(wan) 元生活費和學費,畢業(ye) 後到村保底擔任5年鄉(xiang) 村醫生。其中,五峰縣4年共培養(yang) 大學生村醫97名,今年6月最後一批畢業(ye) 到崗,實現大學生村醫全覆蓋。
為(wei) 了讓年輕村醫盡快獨當一麵,五峰實施大學生村醫能力提升“雙百”工程,采取輪訓、師帶徒等方式,對他們(men) 進行全方位培訓,通過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小病不出村的目標。
在今年春天新冠疫情防控期間,這些大學生村醫開展外出返鄉(xiang) 人員排查、體(ti) 溫測量和消毒、健康監測、宣傳(chuan) 防疫知識,為(wei) 村民築牢健康防線。
加強農(nong) 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關(guan) 係著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的實現,而這些工作離不開廣大基層醫務人員。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一號”文件裏提出,要加強鄉(xiang) 村醫生隊伍建設,允許各地盤活用好基層衛生機構現有編製資源,鄉(xiang) 鎮衛生院可優(you) 先聘用符合條件的村醫。
“如今當村醫待遇有保障。”楊海燕說,今年夏天考取了執業(ye) 醫師助理資格證的她,又考取了鎮衛生院的編製,職業(ye) 晉升有進一步空間。不過,目前她打算一直在村裏工作下去,“隻要村民需要我,我會(hui) 一直為(wei) 他們(men) 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