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長江禁捕關係23萬多漁民生存發展 生計有保障嗎

發布時間:2020-11-26 19:04:00來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長江禁捕關(guan) 係23萬(wan) 多漁民生存發展——

  退捕漁民生計有保障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qiao) 金亮

  總體(ti) 來看,沿江10省(市)已完成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漁船漁民退捕任務,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正有序推進。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加大退捕漁民社會(hui) 保障和轉產(chan) 就業(ye) 、基層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地方配套資金落實等工作力度。同時,要健全聯防聯控機製,確保禁漁之後監管跟上,否則非法捕撈就難以禁絕。

  11月3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了長江禁捕退捕工作專(zhuan) 班《關(guan) 於(yu) 加強長江退捕漁民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就業(ye) 幫扶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地方統籌各類保障扶持政策,對勞動年齡內(nei) 、有就業(ye) 能力、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有明確就業(ye) 意願的未就業(ye) 長江退捕漁民實施就業(ye) 幫扶,千方百計增加退捕漁民就地就近就業(ye) 機會(hui) 。

  長江禁捕退捕關(guan) 係23萬(wan) 多漁民的生計問題,涉及重點水域怎麽(me) “禁”、漁村漁區怎麽(me) “穩”、禁捕以後怎麽(me) “管”等多個(ge) 方麵。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調度情況顯示,截至10月23日,沿江10省(市)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退捕漁民落實轉產(chan) 就業(ye) 119481人,占需轉產(chan) 就業(ye) 人數的94.44%,社會(hui) 保障168441人,占應納入社保退捕漁民基數的98.18%。總體(ti) 來看,沿江10省(市)已完成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漁船漁民退捕任務,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正有序推進。

  專(zhuan) 家認為(wei) ,要加大退捕漁民社會(hui) 保障和轉產(chan) 就業(ye) 、基層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地方配套資金落實等工作力度。

  落實社保——

  讓退捕漁民“老有所養(yang) ”

  做好漁民生計保障工作,直接關(guan) 係禁捕能否持續、漁區能否穩定。

  馬鞍山市是安徽省沿江地區退捕漁民人數最多的地市,該市將符合參保條件的長江退捕漁民全部納入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範圍,實現養(yang) 老保險全覆蓋。參照被征地農(nong) 民參保做法,采取就高的1500元、2000元、3000元三個(ge) 檔次供漁民選擇,明確待遇可疊加,賬戶可轉移合並。符合條件的0歲至59歲退捕漁民享受每人每月200元過渡期生活補助,補助期限2年。退捕漁民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的,政府代繳資金作為(wei) 捕撈權收回補償(chang) 的組成部分。

  記者此前在多地采訪時發現,廣大漁民對長江漁業(ye) 有感情,也願意為(wei) 長江大保護作貢獻。各地實施退捕漁民社會(hui) 保障工作進度很快。不過,不少省份社會(hui) 保障水平總體(ti) 不高。漁民此前收入普遍高於(yu) 當地農(nong) 民,一些漁民反映按最低繳費標準認繳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每月養(yang) 老金難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他們(men) 期望參照被征地農(nong) 民或城鎮靈活就業(ye) 人員政策,落實漁民養(yang) 老保險,標準不低於(yu) 當地城鎮居民平均低保水平。

  好消息是,按照財政部、人社部的指導意見,有條件的地區正抓緊出台參照被征地農(nong) 民標準把退捕漁民納入社會(hui) 保障的具體(ti) 政策措施,爭(zheng) 取讓退捕漁民社會(hui) 保障達到當地城鎮靈活就業(ye) 人員養(yang) 老保險水平。江蘇省將退捕漁民全部按照失地農(nong) 民標準納入社會(hui) 保障,湖北省洪湖市將保護區1000多戶漁民全部納入易地扶貧搬遷計劃。

  專(zhuan) 家建議,針對一些地方退捕漁民多、財政壓力大的情況,有關(guan) 地區在社保補助方麵可采取逐年補助的辦法,緩解財政壓力。為(wei) 充分保障退捕漁民享受養(yang) 老保險補助權益,根據養(yang) 老保險繳費要求,不妨以“時間換空間”,實行政府補助“先繳後補”,由退捕漁民參保繳費後,憑相關(guan) 憑證,分15年逐年落實退捕漁民養(yang) 老保障補助資金。

  推動轉產(chan) ——

  讓長江漁民“端好飯碗”

  禁捕後,適齡的長江漁民將走上新的工作崗位,這也是一次生產(chan) 方式的巨變。

  經人社部摸排統計,截至10月23日,各地通過發展產(chan) 業(ye) 、務工就業(ye) 、自主創業(ye) 、安排公益崗位等方式,已落實轉產(chan) 就業(ye) 119481人,占需轉產(chan) 就業(ye) 人數的94.44%。其中,通過漁業(ye) 產(chan) 業(ye) 安置、企業(ye) 吸納、公益性崗位兜底、務農(nong) 等相對穩定就業(ye) 渠道,落實轉產(chan) 就業(ye) 57828人,占已轉產(chan) 就業(ye) 人數的48.40%;自主創業(ye) 或靈活就業(ye) 等其他渠道落實轉產(chan) 就業(ye) 61653人,占已轉產(chan) 就業(ye) 人數的51.60%。總體(ti) 看,退捕漁民轉產(chan) 就業(ye) 穩定性較低,轉產(chan) 就業(ye) 質量不高。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韓長賦說,退捕漁民中50歲以上的超過一半,80%隻有初中以下學曆,轉產(chan) 再就業(ye) 麵臨(lin) 不少困難。退捕漁民集中的重點縣,要創新思路,組織退捕漁民成立漁業(ye) 合作社,利用退田還湖水麵開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休閑漁業(ye) ,支持參與(yu) 稻魚綜合種養(yang) 等項目,拓展就地就近轉產(chan) 就業(ye) 空間。要將退捕漁民納入就業(ye) 重點人群,實施免費職業(ye) 技能培訓,通過職業(ye) 介紹、有組織勞務輸出,設立公益性崗位等方式,拓寬就業(ye) 渠道,確保每個(ge) 退捕漁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ye) 、有相對固定收入。

  協助巡護,變捕魚為(wei) 護魚,既是長江水生生物保護的一種創新,也是退捕漁民就業(ye) 安置的一個(ge) 途徑。目前,在長江多個(ge) 重點水域,都有由退捕漁民組成的協助巡護隊參與(yu) 長江保護。湖北省宜昌市落實禁捕資金5000多萬(wan) 元,結合江豚巡護項目,解決(jue) 12名漁民安置問題,變捕魚人為(wei) 護魚員。在湖南省瀏陽市,漁民合夥(huo) 成立了河道清理有限公司,承接了瀏陽河部分河段的河道保潔和垃圾清運業(ye) 務,吸納了多名上岸漁民加入。

  長江漁民的優(you) 勢是熟悉魚,雖然不能再捕撈長江水生生物,但可以發揮長處從(cong) 事漁業(ye) 養(yang) 殖。在不少地方,退捕漁民變身職業(ye) 農(nong) 民,變長江捕撈為(wei) 稻漁種養(yang) 。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按照“退捕漁民+農(nong) 業(ye) 園區”的利益聯結模式,鼓勵漁民發揮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支持退捕漁民發展稻漁綜合種養(yang) 、水產(chan) 養(yang) 殖加工、休閑漁業(ye) 。對有發展產(chan) 業(ye) 意願的退捕漁民,納入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育,給予農(nong) 業(ye) 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和優(you) 惠。目前,全區從(cong) 事種植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的退捕漁民有128人。

  補齊短板——

  充實長江漁政執法力量

  自7月1日起,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會(hui) 同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開展為(wei) 期一年的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和銷售非法捕撈漁獲物專(zhuan) 項行動,目前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效。不過,在專(zhuan) 項行動之外,日常監管也需要加強。記者了解到,現在的短板主要是日常執法監管。據有關(guan) 部門調查,沿江縣市漁政執法力量普遍薄弱,在長江禁捕退捕涉及的227個(ge) 重點縣中,獨立或相對獨立的漁政執法機構不到100個(ge) ,與(yu) 長江十年禁漁的要求很不匹配。

  “我們(men) 強化基層執法能力建設,打造漁政執法新格局。”安徽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負責人說,安徽在全國率先出台《加強沿江市縣漁政管理執法機構人員編製工作方案》,全麵加強漁政管理、漁政執法、漁業(ye) 服務機構設置和編製保障,全省超1000名編製落地保障,超2000名人員在位在崗。同時,積極推進漁政執法信息化裝備建設,在長江流域配置了80多套小目標雷達、多光譜高清光電設備以及一批執法船艇和無人機,提升了打擊非法捕撈技防能力。

  合理擴延長江口禁捕範圍是近期有關(guan) 部門為(wei) 係統保護長江流域水生生物采取的關(guan) 鍵措施。長江口地處上海、江蘇、浙江“兩(liang) 省一市”交界水域,是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瀕危物種的洄遊通道和關(guan) 鍵棲息地。近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專(zhuan) 門部署,要求堅持江海統籌、水陸共治,擴延長江口禁漁區範圍,強化長效管理措施,鞏固資源保護效果;堅持區域協同、源頭防治,建立部省工作協調機製,共管共治、共建共享,強化從(cong) 源頭上防控非法捕撈。

  專(zhuan) 家建議,要健全聯防聯控機製,確保禁漁之後監管要跟上,否則非法捕撈就難以禁絕。要樹立水上問題岸上解決(jue) 、部門問題綜合解決(jue) 的工作思路,建立公安、漁政、市場監管緊密配合的協作機製,健全水生生物保護、水產(chan) 品銷售、執法監管等工作體(ti) 製機製,保持打擊非法捕撈和非法交易力度不減。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加強漁政執法裝備和智能化信息係統建設,實現雷達、無人機、船艇、車輛係統聯動,構建人防技防結合的長效監管機製。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