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文化 > 資訊

娘熱民間藝術團力求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點讚!數十年堅持為百姓送戲

發布時間:2021-08-02 13:48:00來源: 西藏日報


娘熱民間藝術團演出照。圖由娘熱民間藝術團提供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娘熱民間藝術團是每年雪頓節、各類慶祝活動、大小型文藝演出上的常客,無論是傳(chuan) 統的藏戲,“朗瑪”“堆諧”“羌姆”以及民族歌舞,還是現代的歌舞表演,他們(men) 總能完美地演繹給觀眾(zhong) ,深受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及遊客的喜愛。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娘熱民間藝術團成立於(yu) 20世紀70年代(當時稱娘熱鄉(xiang) 藏戲隊),最初隻是原娘熱鄉(xiang) 下屬的一個(ge) 群眾(zhong) 性藝術團體(ti) ,早期因為(wei) 資金問題曾瀕臨(lin) 解散。出於(yu) 對傳(chuan) 統民族藝術的熱愛,娘熱民間藝術團的第一任團長格龍將自己的工資拿出來貼補平時藝術團的開銷,他的真情感動了大家,藝術團才得以維係。藝術團成員們(men) 白天務農(nong) 、晚上加班排練、演出,即便條件非常艱苦,但他們(men) 卻依然堅守自己的初心,漸漸地藝術團的發展越來越好。

  1994年,格龍出資18萬(wan) 元在娘熱鄉(xiang) 建起了藏戲排練場,購置了藏戲服裝和樂(le) 器。1999年,娘熱鄉(xiang) 藏戲隊改名為(wei) “拉薩市城關(guan) 區娘熱民間藝術團”。2000年,格龍把多年來藝術團演出賺來的錢和自家所有存款全部拿出來,在藝術團原址上新蓋了兩(liang) 層樓房,還購置了揚琴、六弦琴、小號、鼓、笛子等樂(le) 器,藝術團終於(yu) 有了自己的“家”,寬敞明亮的排練廳、辦公室……團員們(men) 排練演出的勁頭更高了。

  2008年,格龍的兒(er) 子米瑪成為(wei) 第二任團長。“小時候,我目睹了即便是家裏的經濟十分拮據,但父親(qin) 仍然省吃儉(jian) 用,堅守民族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和發展。受父親(qin) 影響,長大後我便開始為(wei) 生計四處奔波,跑運輸、賣牛奶和土豆、幹各種苦活累活,以緩解父親(qin) 的壓力和家庭負擔。”米瑪說。之後,因為(wei) 熱愛藏戲,米碼繼承了父親(qin) 的事業(ye) ,開始學著幫父親(qin) 管理藝術團裏的各項事務。

  米瑪帶領藝術團常年活躍在基層,每年的望果節都會(hui) 為(wei) 群眾(zhong) 開展義(yi) 務演出。除此之外,還承擔著自治區、拉薩市組織的各種大型演出任務。

  為(wei) 提高演員隊伍的整體(ti) 素質,米瑪積極與(yu) 自治區群藝館、歌舞團、藏劇團等藝術團體(ti) 聯係,聘請專(zhuan) 業(ye) 老師進行藝術指導,並送演員參加培訓。同時,不斷摸索、大膽創新,帶領大家編排了許多形式新穎、內(nei) 容豐(feng) 富的節目。現在,藝術團除了表演八部經典藏戲外,還自編自導推出了《犛牛舞》《孔雀舞》等歌舞劇目。

  2018年,西藏自治區授予143支民間藏戲隊“藏戲傳(chuan) 習(xi) 點”稱號,在眾(zhong) 多的民間藝術團隊中,娘熱民間藝術團所表演的藏戲最為(wei) 正宗,也是100多個(ge) 民間劇團中唯一一個(ge) 能夠完整表演“八大藏戲”的團體(ti) 。

  隨著時間的推移,藝術團的演員由過去的18人發展到了現在的53人,藝術團的演員們(men) 也從(cong) 以往的兼職變成了專(zhuan) 職。

  說起未來的發展規劃,米瑪團長的兒(er) 子旦增羅布充滿了信心,他希望未來能將娘熱民間藝術團打造成“藏戲基地”,將藏戲最大程度地還原並加以創新,讓更多的人了解藏戲、喜愛藏戲,力求將傳(chuan) 統文化發揚光大。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