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文化 > 資訊

重走天路看變遷丨羊日崗村:藏族特色文化助力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1-08-13 09:02: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西藏擁有豐(feng) 富的民族文化,位於(yu)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的羊日崗村,通過不斷挖掘特有的民族文化資源,讓它們(men) 成為(wei) 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新動力,走出了一條文化脫貧的新路子。

  在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的羊日崗村朗瑕傳(chuan) 統針織合作社,村民們(men) 正在忙著趕製新一批氆氌服飾訂單。這個(ge) 木質紡織機織出的毛織品就是氆氌,它是藏族一種古老的羊毛紡織工藝,擁有2000多年曆史,也是這個(ge) 合作社主打的民族手工藝產(chan) 品。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朗瑕傳(chuan) 統針織合作社負責人 索朗頓珠:這個(ge) 技藝十分古老,需要把羊毛揉成很細的,用這種機器織成一塊一塊後,要用一種我們(men) 這裏特有的草汁把它變得更柔軟,這是我們(men) 獨有的技藝,十分複雜。氆氌做成的衣服冬暖夏涼,在我們(men) 藏族中,老人孩子都非常喜歡。

  索朗頓珠是當地氆氌技藝的第五代傳(chuan) 承人,2013年,他和村裏幾個(ge) 致富帶頭人一起成立了這個(ge) 合作社,2015年投入100萬(wan) 扶貧專(zhuan) 項資金、村裏自籌70萬(wan) 資金,建立了這個(ge) 1000平米的廠房,如今,氆氌這門古老的技藝不僅(jin) 是裝點藏族百姓生活的“百搭潮品”,還是當地脫貧致富的好幫手,合作社已經帶動了村裏15個(ge) 貧困戶在這裏就業(ye) 脫了貧,每年還額外給村裏分紅資金將近5萬(wan) 元。村民元旦白姆就在這裏實現了就業(ye) 。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村民 元旦白姆:每個(ge) 月工資3000塊,還學到了氆氌製作的方法,還參與(yu) 服飾的設計,很有意思。

  元旦白姆告訴記者,現在合作社發展越來越好,他們(men) 除了製作氆氌的服飾,還設計出了很多氆氌工藝的衍生產(chan) 品,並融入了很多時尚現代的元素,如今的氆氌製品也隨著時代發展,散發出新的魅力,不僅(jin) 圖案更加豐(feng) 富鮮豔,形、身、麵、邊都更加講究。

  總台央視記者 高晨源:我現在身上穿的這身就是采用氆氌工藝製作而成的藏裝,從(cong) 帽子服飾到靴子,製作周期大概需要1個(ge) 月時間,工藝十分複雜。其中最有特點的就是我頭上戴的這頂氆氌做成的帽子,當地叫做朗瑕。我們(men) 看這個(ge) 櫃子上,擺放的就是它主要的幾個(ge) 演變款式,從(cong) 最簡單的到現在最時髦最流行的款式,製作工藝越發精湛,款式也越發精致華麗(li) 。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朗瑕傳(chuan) 統針織合作社負責人 索朗頓珠:我們(men) 這的姑娘小夥(huo) 兒(er) ,一看就知道哪款是最流行的朗瑕(帽子),這是個(ge) 去年款,這個(ge) 是今年的款。你看,這兩(liang) 個(ge) 是犛牛角。朗瑕(帽子)很有我們(men) 藏族特色,同時也在與(yu) 時俱進,看這些做工、花紋越來越精致了。

  如今,羊日崗村的氆氌產(chan) 品已經銷售到了拉薩、林芝等十幾個(ge) 地區,每年訂單流水已經超過60萬(wan) 元。除了氆氌合作社,村裏還成立了藏香、宣舞、藏戲等多個(ge) 合作社,都是利用當地特有的文化資源精心打造的。

  這個(ge) 藏戲合作社吸引了村裏近30名年輕人參與(yu) ,每年都被邀請到各地參與(yu) 演出,2018年,還被西藏自治區文化廳授牌為(wei) 藏戲傳(chuan) 習(xi) 點。平措覺旦是村裏藏戲合作社的指導老師,他告訴記者,他們(men) 唱的這種藏戲已經有467年的曆史,在羊日崗村一直有傳(chuan) 承,和他一樣的講習(xi) 老師還有5人,如今,這門古老的藝術不僅(jin) 豐(feng) 富了群眾(zhong) 的文化生活,還帶動了村民的增收。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藏戲合作社講師 平措覺旦:我們(men) 的藏戲很受歡迎,我們(men) 經常收到演出邀請,我們(men) 去過拉薩、林芝,一場演出平均收入可以有六七千塊錢,大家都很高興(xing) 。

  90後青年郎珠是藏戲合作社的一名成員,在演出的過程中,他深深愛上了這門古老藝術。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90後青年 郎珠:因為(wei) 我爺爺也是跳藏戲的,(藏戲)蘊含著獨特的民族特色。比如說它的服裝有非常悠久的曆史,含有我們(men) 藏族元素;比如說藏戲裏麵的唱腔和舞姿,老百姓都喜歡。我其實也非常喜歡,越學越感受到裏麵深厚的文化,作為(wei) 一名年輕人,我想讓它發揚光大。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羊日崗村第一書(shu) 記 格桑普赤:我們(men) 有著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都是根植於(yu) 本地的,去挖掘這些,也能夠很好地帶動群眾(zhong) 的積極性。我們(men) 村從(cong) 2016年的人均收入是7000元,現在增長到11548元。在未來,我們(men) 會(hui) 繼續利用現在特有的文化資源,讓民族文化得到傳(chuan) 承,讓群眾(zhong) 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