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
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鮮明提出,要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不可逆轉曆史進程的時代背景下,西藏根據具體(ti) 區情提出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完全符合中央精神、符合西藏實際、順應各族人民願望,對西藏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yi) 和深遠的曆史意義(yi) 。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是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具體(ti) 舉(ju) 措,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內(nei) 在要求,是實現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
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從(cong) 宏觀和微觀層麵協同推進,深入落實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條例和規劃,不斷促進各族群眾(zhong) 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族群眾(zhong) 自覺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踐行者。
要不斷深化拓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創建,營造良好的民族團結教育氛圍。西藏作為(wei) 邊疆民族地區,民族團結進步的教育和創建尤為(wei) 重要。要大力開展民族團結、愛國主義(yi) 、反分裂鬥爭(zheng) 、新舊西藏對比和馬克思主義(yi) “五觀”“兩(liang) 論”教育,深入開展“四史”及西藏地方和祖國關(guan) 係史教育,引導各族群眾(zhong)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不斷增進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健全完善民族團結宣傳(chuan) 教育常態化機製,將其納入幹部教育、黨(dang) 員教育、社會(hui) 教育,納入學前教育、義(yi) 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全過程。加強學校思政教育,協同推進鑄魂育人,把愛國主義(yi) 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ge) 孩子的心靈深處。按照人文化、大眾(zhong) 化、實體(ti) 化的總要求,持續推進模範區創建進機關(guan) 、進鄉(xiang) 鎮、進村居、進學校、進宗教活動場所、進連隊、進企業(ye) 、進景區、進家庭,大力唱響共產(chan) 黨(dang) 好、社會(hui) 主義(yi) 好、改革開放好、偉(wei) 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
要加強民族團結宣傳(chuan) 教育活動,提高各族群眾(zhong) 思想認識。要從(cong) 西藏實際出發,采取積極有效措施,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宣傳(chuan) ,把民族團結工作宣傳(chuan) 到位,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理念深入各族群眾(zhong) 心靈。要充分考慮城鎮與(yu) 鄉(xiang) 村、社區與(yu) 農(nong) 村、家庭與(yu) 學校的差異,通俗易懂地表述好國家有關(guan) 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思想和理念,讓各族群眾(zhong) 感受到黨(dang) 的親(qin) 切關(guan) 懷和國家的大力支持。
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就要深入實施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工程、紅色基因傳(chuan) 承工程,開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進基層活動,使西藏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為(wei)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奠定理論基礎,提供精神力量。要加快推進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工程,建成中華文化主題公園、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主題公園、西藏革命建設改革紀念館,用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青年、少兒(er) 四個(ge) 讀本,讓西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思想紮根各族群眾(zhong) 心中。要堅持把全麵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作為(wei) 促進各族群眾(zhong) 心靈相通、命運相通的重要途徑,持續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要依托當地學校、遠程教育係統等平台載體(ti) ,發揮駐村工作隊、第一書(shu) 記、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等作用,加強村(社區)幹部、農(nong) 牧民特別是青壯年群體(ti) 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幫助群眾(zhong) 更好地外出務工經商、就業(ye) 生活,提升融入現代社會(hui) 的能力。
要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各族群眾(zhong) 守望相助的平台。要完善政策措施、製度保障和表彰激勵機製,從(cong) 工作、生活等日常環節入手,創造各族群眾(zhong) 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le) 和遷徙流動的社會(hui) 條件,引導各族群眾(zhong) 互嵌式居住生活。加大與(yu) 區外經濟、文化、人員雙向交流力度,支持區內(nei) 群眾(zhong) 到區外就業(ye) 創業(ye) 、安家休養(yang) ,鼓勵區外企業(ye) 、個(ge) 人、高校畢業(ye) 生到西藏興(xing) 業(ye) 發展、紮根圓夢。辦好各種形式參觀交流團,組織各民族優(you) 秀代表人士到區外參觀學習(xi) 、調研考察,讓各族群眾(zhong) 越走越近、越走越親(qin) 。開展好文化、文藝活動,引入有關(guan) 民族文化、文藝的活動,讓各族群眾(zhong) 參與(yu) 其中,通過多元素的民族文化吸引人們(men) ,使各族群眾(zhong) 都能在活動中找到共鳴。加強與(yu) 沿海地區的經濟聯係與(yu) 交流,向內(nei) 地商業(ye) 、企業(ye) 學習(xi) 經營管理技術,增強各族群眾(zhong) 的聯係往來,為(wei) 西藏人民提供一個(ge) 友好互惠的交流環境。
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要調動各方力量全員發力。全區各級各部門要把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努力做到民族團結進步走在全國前列作為(wei) 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認識、落實具體(ti) 責任。具體(ti) 來說,對各個(ge) 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加強引導力,鄉(xiang) 鎮和社區要做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宣傳(chuan) 建設,學校要開設民族團結教育相關(guan) 課程等。
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要主動投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中,使幹部職工爭(zheng) 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引導者。著力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離不開各機關(guan) 、企事業(ye) 的先鋒帶頭作用。要從(cong) 實際出發,製定相應的政策措施,確保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人員在充分認識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重大意義(yi) 的基礎上,真正投入其中,從(cong) 行動上主動發揮好引領作用,為(wei) 群眾(zhong) 樹立榜樣,做好引導宣傳(chuan) 工作。
社區作為(wei) 人群集中的主要場所,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社區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微信平台,使居民很好地參與(yu) 模範區創建。這就要求社區工作人員提高履職能力,加大宣傳(chuan) 力度,開展好有關(guan) 民族團結教育的活動,闡釋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的好處,能夠給居民帶來實際利益;居民要積極主動參與(yu) 社區模範區建設過程,融入社區文化大環境。
鄉(xiang) 鎮要服務好群眾(zhong) ,宣傳(chuan) 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的政策。要提高鄉(xiang) 鎮工作人員的學習(xi) 能力,積極融入基層,學好當地語言,能夠正常交流無障礙,保證工作順利開展;抓好群眾(zhong) 關(guan) 心的實事,解決(jue) 疑難問題,讓群眾(zhong) 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的親(qin) 切關(guan) 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宣傳(chuan) 好黨(dang) 的方針政策,耐心講解好國家的政策。
作為(wei) 弘揚和傳(chuan) 播知識的場所,學校具有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為(wei) 社會(hui) 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和責任。西藏各級各類學校要行動起來,根據實際情況製定措施,著力推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創建。要開設相應課程,講好民族團結故事,讓學生了解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的重要性。要做好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的宣傳(chuan) ,既要出台相應的校紀校規,做好紀律方麵的規定,也要重視課堂學習(xi) ,在課堂上引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相關(guan) 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旗幟鮮明開展反分裂鬥爭(zheng) 教育,做好校園宣傳(chuan) ,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文化,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
(本文係西藏大學2021年思想政治教育專(zhuan) 項課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西藏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