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行動自覺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是“四個(ge) 創建、四個(ge) 走在前列”的重要內(nei) 容,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中央對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定位的引領性創新、標誌性成果、創造性實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li) 西藏的重要載體(ti) 、重要抓手、重要牽引。我們(men) 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行動自覺,按照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關(guan) 於(yu)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的戰略謀劃和總體(ti) 部署,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牢牢立足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實踐成果、資源稟賦以及強大政治優(you) 勢,具有實現的堅實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係黨(dang) 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是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重要要求。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深刻審視把握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階段的內(nei) 在需要、人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中對優(you) 美環境的需要,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深化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的認識,豐(feng) 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yi) 生態觀,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動指南。
西藏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西藏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縈繞於(yu) 心、極其重視的工作。在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出“加強民族團結 建設美麗(li) 西藏”的重要指示;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采取綜合舉(ju) 措,加大對青藏高原空氣汙染源、土地荒漠化的控製和治理,加大草地、濕地、天然林保護力度;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堅持對曆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wan) 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在致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隊的賀信中強調,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亞(ya) 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極,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時,作出“建設美麗(li) 幸福西藏 共圓偉(wei) 大複興(xing) 夢想”的重要指示。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係列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充分彰顯了西藏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戰略地位,是西藏在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遵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西藏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增強“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的自覺意識,堅持把打造生態文明高地作為(wei) 關(guan) 係國家生態安全、西藏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來認識、部署、推進,堅持將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hui) 建設、黨(dang) 的建設等各方麵,在突出生態文明理念、突出生態功能區建設、突出生態工程建設、突出汙染防治、突出生態文明製度建設上下功夫。《西藏自治區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條例》提出,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的戰略目標,為(wei) 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搭建了基礎發展框架。加強生態功能區建設,加強自然生態保護與(yu) 恢複,紮實推進生態工程建設,大力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兩(liang) 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等環境保護工程,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拉薩“綠色圍城”和水係改造、“兩(liang) 江四河”造林綠化紮實推進,啟動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工作,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取得階段性成果,國家生態綜合補償(chang) 機製有效落實,大力推進“十三五”有條件的地方消除“無樹村”“無樹戶”行動,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2.3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47.14%。堅決(jue) 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強化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從(cong) 源頭控製環境汙染與(yu) 生態破壞,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廁所革命”深入推進,地級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98%以上,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生態環境持續保持良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基本完成。汙染防治攻堅戰成效明顯,連續兩(liang) 年被國家考評為(wei) 優(you) 秀。目前,西藏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生態安全屏障日益堅實,生態文明製度逐步健全,生態保育成效明顯,環境質量穩定良好,綠色產(chan) 業(ye) 穩步發展,生態文化逐漸形成,為(wei) 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打下良好基礎。
西藏具有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的自然生態優(you) 勢。以西藏為(wei) 主體(ti) 的青藏高原是世界山地冰川最發育的地區和亞(ya) 洲重要江河的源頭區,擁有大江河大湖泊、大草原大濕地、大森林大雪山等生態資源,年淨碳匯超1億(yi) 噸。西藏擁有豐(feng) 富的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綠色可再生能源,不僅(jin) 擁有3億(yi) 千瓦以上的潛在發電產(chan) 能,而且基本不產(chan) 生碳排放,能為(wei) 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發揮獨特作用。
西藏正處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創新活躍、人民幸福的偉(wei) 大時代,我們(men) 有信心、有能力實現偉(wei) 大目標。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新西藏是偉(wei) 大時代實現偉(wei) 大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西藏工作的戰略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給予前所未有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特殊支持,為(wei) 建設新西藏擘畫了藍圖、明確了方向、提供了指南。我們(men) 有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有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導,有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鼎力相助,有西藏各族幹部群眾(zhong) 艱苦創業(ye) 、砥礪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這一切為(wei) 實現“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提供了強大的政治優(you) 勢。
在高質量發展的全國一盤棋中,西藏可以也應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好自身優(you) 勢,依托大自然豐(feng) 厚的饋贈與(yu) 西藏和平解放以來環境保護與(yu) 生態建設的豐(feng) 碩成果、寶貴經驗,將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自然資源轉換成生態資本,闖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把“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目標要求,真正轉化為(wei) 實際行動、實踐成果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一切貴在行動。我們(men) 要切實扛起“著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態文明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重大責任,加快綠色低碳發展,實施生態保護修複,加強環境綜合治理,以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行動,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wei) 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殷切期望變為(wei) 現實。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綠色發展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nei) 容。要真正學深悟透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確認識發展和生態環境的關(guan) 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ti) 觀,立足世界大生態、全國大環境,著眼可持續發展、中華民族的未來,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守護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要突破慣性思維和傳(chuan) 統路徑依賴,把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樹起來,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貫徹到各個(ge) 方麵,在推進綠色發展上下功夫。要堅持保護與(yu) 發展協同推進,把高原生態農(nong) 牧業(ye) 、綠色加工業(ye) 、文化旅遊業(ye) 等生態產(chan) 業(ye) 建起來,把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闖出來,把西藏建成國家生態安全屏障戰略地、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示範地、綠色發展試驗地、自然保護樣板地、生態富民先行地。
發揮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帶動作用。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是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全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體(ti) 係為(wei) 重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示範樣板。西藏要以重點生態功能區為(wei) 基礎,編製實施生態文明高地建設規劃,持續推進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機製,實施生態富民工程,建立健全生態綜合補償(chang) 機製、生態補償(chang) 體(ti) 係,落實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切實加快推進國家級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各地各部門重視發揮創建活動主體(ti) 作用,創新體(ti) 製機製,將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ti) 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指標納入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綜合評價(jia) 體(ti) 係,大幅增加考核權重。加快建立相應工作機製,形成工作合力,結合自身資源環境特點和生態文明建設基礎,一一對標國家相關(guan) 建設指標,下大力氣補齊短板,加強統計、監測、標準、執法等基礎能力建設,成功實現示範區創建並真正造福地方生態。
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是建設生態文明高地的重要任務。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力爭(zheng) 建成珠峰、羌塘國家公園,是對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關(guan) 鍵區域的補充。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積極爭(zheng) 取中央支持,將西藏納入全國國家公園試點建設範圍,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根據自然生態係統代表性、麵積適宜性和管理可行性,明確國家公園準入條件,確保自然生態係統和自然遺產(chan) 具有國家代表性、典型性。探索推進以三江源唐北片區、珠穆朗瑪峰、羌塘、雅魯藏布大峽穀等為(wei) 重點的國家公園建設,組建規範、高效的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機構,理順管理體(ti) 製,實現統一管理。打造西藏特色國家公園群,借助國家公園具有的保護自然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開發旅遊觀覽實現可持續利用、宣傳(chuan) 保護自然及人文科普等功能,實現對上述區域更高質量的保護、開發、利用,為(wei) 建設“地球第三極國家公園群”奠定基礎,探索自然生態係統保護新模式,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強化指標意識。自治區第十次黨(dang) 代會(hui) 提出,到“十四五”末,要確保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國土麵積的50%以上,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占比達到100%、示範縣占比達到20%以上,力爭(zheng) 建成珠峰、羌塘2個(ge) 國家公園,鞏固發展世界上生態環境最好地區之一的良好態勢。這些指標是創建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必須完成的任務,各地要對標指標框架,製訂方案,倒排工期,確保實現。設定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下限,是為(wei) 了盡可能多地留出國土生態空間,留出自然係統自我修複、演化的空間,最大限度降低人類活動造成的負麵影響。“十三五”時期,西藏生態保護紅線麵積保持在國土麵積的約45%,這意味著“十四五”時期需要通過加強國土空間優(you) 化配置、加強土地資源集約利用、加強生態分區精細化管控等實現增加5%的目標。要加快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ti) 係,科學布局生產(chan) 生活生態空間,嚴(yan) 格保護生態空間,適度控製生產(chan) 空間,合理利用生活空間,統籌做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體(ti) 保護修複和治理工作。修改完善極高海拔地區生態搬遷規劃,探索實施高海拔生態搬遷,加快遷出地生態修複。紮實推進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yu) 建設規劃的實施,加強自治區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科學劃定並嚴(yan) 格執行生態保護紅線,加強生態保護紅線管控政策和製度建設,加快構建相關(guan) 法律法規體(ti) 係,保障生態保護紅線製度全麵落實。貫徹整體(ti) 性保護理念,連通建設生態廊道,實現對生態的係統性保護。遵循自然生態客觀規律,以自然修複為(wei) 主、人工修複為(wei) 輔,構建全社會(hui) 共同參與(yu) 、利益連結和利益共享機製,合理補償(chang) 生態保護行為(wei) ,努力實現多方共贏。
(作者單位:自治區社科院經濟戰略研究所、自治區人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自治區領導調研拉薩南北山綠化工程
西藏自治區副主席、拉薩南北山綠化指揮部副指揮、辦公室主任江白率隊前往藥王山、寶瓶山、柳梧隧道造林點和自治區林木科學研究院,就造林點進場開工和苗木儲備等情況進行調研。 [詳細] -
綿延幾十公裏的“綠色屏障”
初春,冰雪消融,萬物複蘇。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隆子河穀裏,成片成林的沙棘正悄然吐露新蕊,迎接春天。 [詳細] -
錨定“高質量” 對標“高顏值”
定結,藏語意為“水底長出”,這裏水草豐美,分布有大麵積的濕地。如今,一係列富民利民的鄉村振興舉措在定結縣個個鄉鎮、村居落地開花,這裏的各族群眾也正在新征程上闊步前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