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響綠色發展新樂章——那曲市巴青縣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見聞
6月的巴青,綠意盎然、朝氣蓬勃。
翻開巴青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成績單,一組組喜人的數據躍然紙上——
環境質量穩定改善。縣域水、大氣、土壤環境質量均達到或優(you) 於(yu) 國家規定標準,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實效;
綠色發展取得實效。科學劃定畜禽養(yang) 殖禁養(yang) 區170萬(wan) 畝(mu)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2871.53平方公裏,實施人工種草1.11萬(wan) 畝(mu) ,開展“四旁”植樹41720棵;
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累計投入資金116萬(wan) 元完成縣城水廠水源地、益曲河備用水源地的規範化建設。“十三五”以來,巴青縣建設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582處,覆蓋156個(ge) 行政村居,受益人數57760人;
……
這是巴青縣綠色發展之路的見證,是全縣人民追求人與(yu) 自然和諧相處不懈努力的結果。近年來,巴青縣從(cong)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中尋找方向,從(cong)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明確目標,從(cong) 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中謀劃未來,不斷擦亮山明水秀的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強化治理,守好藍天碧水淨土
“以前這裏草場退化嚴(yan) 重,形成了黑土灘,冬春季風沙大。為(wei) 了治理風沙,家家戶戶每年都參與(yu) 到植樹抗沙的工作中,現在村裏樹木越來越多,環境越來越好了。”巴青縣江綿鄉(xiang) 多崩塘村村民次仁瓊卓說。
近年來,巴青縣開展義(yi) 務植樹46959餘(yu) 株;持續實施退牧還草工程,實施人工種草1.11萬(wan) 畝(mu) ,治理黑土灘2.73萬(wan) 畝(mu) ;在完成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村”“無樹戶”消除工作的基礎上,投入276.51萬(wan) 元購買(mai) 樹苗7692株,消除海拔4300米以下“無樹單位”。
“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巴青縣堅持保護治理齊推動,不斷強化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持續鞏固全縣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生態成果。積極推動河道采砂整治整合工作,對關(guan) 停取締的8家河道采砂場開展生態恢複工作;限製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準入,引導取暖燃煤鍋爐推進“煤改電”工作;開展“一廢一品一庫”專(zhuan) 項排查,指導全縣34家汽車修理廠規範設立完善危廢暫存間及一般固體(ti) 廢物暫存間,政府主導、企業(ye) 收集、三方轉運的危廢處置模式初見成效;嚴(yan) 守“三線一單”劃定成果,全縣未引進“兩(liang) 高”項目。
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工作為(wei) 引領,圍繞“美麗(li) 新巴青”建設目標,巴青縣製訂了創建工作的實施方案,確保各鄉(xiang) 鎮、各部門協調聯動,積極投入人力、物力、財力開展生態文明綜合整治,到2024年,實現縣、鄉(xiang) 鎮、村居均達到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創建工作標準。同時,加大雅安鎮約雄冰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資金投入力度,推動保護區管理機構建設,建立完善保護區管理體(ti) 製體(ti) 係,完成保護區核心區域勘測定界,逐步開展保護區生態監測。這種雙管齊下的舉(ju) 措,既在頂層設計上構建起生態文明體(ti) 係的“四梁八柱”,又在具體(ti) 抓手上牽住了提升生態成果的“牛鼻子”。
調整結構,促進綠色產(chan) 業(ye) 發展
“以前這裏從(cong) 未見過成片種植的樹木。2021年年初,基地裏種上了這些樹苗,每次經過看到綠油油的一片,都感到很舒心養(yang) 眼。”雜色鎮拉普阿塘村村民米瑪紮西說。
位於(yu) 拉普阿塘村的巴青縣扶貧苗圃基地,是巴青縣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力抓手。實施該產(chan) 業(ye) 項目,能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壯大集體(ti) 經濟、拓寬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渠道,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目前,該項目建設用地規模共200畝(mu) ,育有高山柳、雲(yun) 杉、油鬆等苗木共計30500株。在全縣義(yi) 務植樹活動、“四旁”植樹行動、城區綠化等造林任務中,扶貧苗圃基地的樹苗就體(ti) 現了其價(jia) 值所在,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雙豐(feng) 收”。
拉普阿塘村村民、苗圃基地技術員朝嘉說:“基地的苗木是真正的綠色產(chan) 業(ye) ,在沙荒地上種樹,不僅(jin) 能防風固沙、改良土壤,還能幫助我們(men) 增加收益。”
采挖冬蟲夏草是當地農(nong) 牧民增收的經濟來源之一,近年來,為(wei) 保護生態,維護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利益,巴青縣推動規範化管理,實施“憑證采挖、定時采挖、即挖即填”等一係列政策,為(wei) 縣域生態保護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也為(wei) 冬蟲夏草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如今,抖落草皮和土將冬蟲夏草取出後,再把草皮和土回填已成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習(xi) 慣和自覺。”巴青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克繞羅布說。
同時,為(wei) 發揮縣域冬蟲夏草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品牌優(you) 勢,巴青縣以巴青奇珍實業(ye) 有限責任公司為(wei) 載體(ti) ,聚焦巴青鮮草和幹草品類研發,以優(you) 質、高效、節能、節材和環保為(wei) 目標,從(cong) 冬蟲夏草采挖到銷售,製定嚴(yan) 苛的SOP工藝流程,建立完善冬蟲夏草采集、處理、加工、包裝、倉(cang) 儲(chu) 、營銷等全閉環的冬蟲夏草追溯體(ti) 係,讓冬蟲夏草有了屬於(yu) 自己“身份證”。從(cong) 源頭到出口統一化的管理模式,有力地助推了農(nong) 牧民增收和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極大地改善了以前農(nong) 牧民自挖自銷引起的多種弊端。
完善基礎,建設生態幸福家園
2021年,巴青縣全麵推進農(nong) 村“廁所革命”,共完成177戶農(nong) 村廁所改造工作,並計劃今年再完成374戶農(nong) 村廁所改造。拉西鎮佐雪圭村的村民次旺桑布告訴記者:“現在,各家基本都建起了廁所,有的還將男女使用的區域分開來,上廁所的環境變好了,隱私也得到了保護,村莊也更清潔了。”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持續推動人居環境改善是讓人民群眾(zhong) 共享綠色發展成果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巴青縣投資4400萬(wan) 元修建巴青鄉(xiang) 、江綿鄉(xiang) 生活垃圾轉運站;投資3448.99萬(wan) 元新建雜色鎮、瑪如鄉(xiang) 、本塔鄉(xiang)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填埋場;投資182.52萬(wan) 元購買(mai) 12立方的壓縮式垃圾車5輛,擺臂式垃圾車1輛,有效解決(jue) 了部分鄉(xiang) 鎮日常生活垃圾清運難的問題;深入實施《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鞏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建設成果,持續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實施農(nong) 村集中飲用水源地規範化管理,定期開展監督檢查。
“我們(men) 村河道的水質更清澈了,基本消除了白色汙染,生活區亂(luan) 扔、亂(luan) 倒垃圾的現象基本解決(jue) 了,愛護環境已是我們(men) 村每個(ge) 人的自覺行為(wei) 。” 次旺桑布說。近年來,巴青縣大力打造美麗(li) 新農(nong) 村,常態化開展農(nong) 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越來越多的鄉(xiang) 村、社區環境麵貌煥然一新。
“現在我們(men) 縣域內(nei) 還在修建一座大型水庫,都相信水庫建成後,環境肯定會(hui) 更好,家鄉(xiang) 更美,生活更舒適。”次旺桑布說。
據巴青縣水利局相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位於(yu) 雜色鎮境內(nei) 的梅帕塘水庫工程正在有序推進,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wei) 集灌溉、供水、發電功能於(yu) 一體(ti) 的中型水庫,可滿足灌區範圍內(nei) 約4.44萬(wan) 畝(mu) 牧草地的灌溉用水需求,解決(jue) 巴青縣和索縣約4.95萬(wan) 人的供水問題。
益曲河旁,雲(yun) 杉挺拔、綠意蔥蘢,聲聲鳥鳴,奏響了巴青縣綠色發展新樂(le) 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那曲的桃子熟了
初夏時節,記者一行開車駛入羌塘草原。藍天白雲下,草場剛剛泛綠,湖水碧波蕩漾。不過,一眼望去,連綿的草原上沒有一棵樹,這也正是人們對那曲一直以來的印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詳細] -
西藏蟲草采挖季已開啟全區已設立采集點2226處
近日,記者從自治區林草局獲悉,西藏冬蟲夏草采挖季已開啟,今年西藏除阿裏地區之外的6市(地)39個蟲草產區中已有35個開展冬蟲夏草采挖工作,山南市加查縣最早開始采挖。 [詳細] -
金貓迄今全球最高分布海拔記錄在西藏那曲獲得
記者17日從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在該局和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開展的那曲生物多樣性調查項目中,首次在那曲市嘉黎縣記錄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貓的活動影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