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生態

“追風逐日”發展綠色能源

發布時間:2022-09-22 14:33:00來源: 經濟日報

  “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今年年初,與(yu) 北京冬奧會(hui) 同樣備受矚目的還有中國能源轉型的故事。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三大賽區26個(ge) 場館全部實現綠色供電,這是奧運曆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清潔能源供應。這些綠電主要由河北張家口的光伏發電和風力發電提供,不僅(jin) 在奧運史上尚屬首次,也是人類能源史上一次重要突破。

  當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已成為(wei) 世界主要國家的共同願景,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替代傳(chuan) 統化石能源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guan) 鍵一環,在這場“追風逐日”的競賽中,中國已拿下了多個(ge) 第一。當下的中國,從(cong) 西北的沙漠戈壁到東(dong) 部的蔚藍大海,從(cong) 險峻的高山峽穀到廣袤的低地平原,一排排光伏板、一台台風機、一座座水電站,正源源不斷地送出清潔電力。“十四五”時期,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hui) 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將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實現翻番,持續提升我國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裝機規模世界第一

  前段時間,我國多地發布高溫預警,全國用電負荷持續攀升。麵對用電高峰,長江幹流上,由烏(wu) 東(dong) 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梯級電站構成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科學實施梯級水庫聯合調度,在能源保供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可再生能源是綠色低碳能源,是我國多輪驅動能源供應體(ti) 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yu) 改善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下,在可再生能源法的有力推動下,我國可再生能源產(chan) 業(ye) 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大到強,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曆程。近年來,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偉(wei) 大成就。

  十年間,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11億(yi) 千瓦,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穩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截至2022年6月,風電光伏並網裝機合計6.8億(yi) 千瓦,是2012年的近90倍。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2.48萬(wan) 億(yi) 千瓦時,占全社會(hui) 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8%,較2012年增長9.8個(ge) 百分點。

  今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5475萬(wan) 千瓦,占全國發電新增裝機的80%,可再生能源已成為(wei) 我國發電新增裝機的主體(ti) 。可就在十年前,我國新能源發電占比隻有2.5%。

  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表示,“十三五”期間非化石能源消費的增量在能源消費增量當中的占比是40%左右。隨著大型風電、光伏基地、水電、核電等開發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在能源消費增量當中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重將達到60%左右,轉型發展的力度將更大,進程會(hui) 更快。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水電事業(ye) 仍在努力追趕國外先進水平。以三峽工程為(wei) 標誌,我國通過引進、吸收、再創新,水電技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行列。以世界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開工建設為(wei) 標誌,我國水電建設能力跨上了一個(ge) 新台階。白鶴灘水電站不僅(jin) 是世界首個(ge) 單機容量機組達到100萬(wan) 千瓦的水電站,也是國內(nei) 首個(ge) 100%采用國產(chan) 機組的大型水電站。

  從(cong) 單機容量70萬(wan) 千瓦的三峽電站到單機容量100萬(wan) 千瓦的白鶴灘超大型水輪發電機組,數字的變化不僅(jin) 代表了容量的提升,更意味著技術水平的不斷突破。“100萬(wan) 千瓦水電機組是世界上最大容量的高端產(chan) 品,已超出現有技術水平和規範,世界範圍內(nei) 均無現成經驗可借鑒。這足以證明,中國不僅(jin) 在建壩規模上領先全球,技術製造水平也已進入引領階段。”國際大壩委員會(hui) 榮譽主席賈金生說。

  十年來,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為(wei) 可再生能源發展注入澎湃動能。我國已形成較為(wei) 完備的可再生能源技術產(chan) 業(ye) 體(ti) 係。水電領域具備全球最大的百萬(wan) 千瓦水輪機組自主設計製造能力,特高壩和大型地下洞室設計施工能力均居世界領先水平。低風速、抗台風、超高塔架、超高海拔風電技術位居世界前列,國內(nei) 風電裝機90%以上采用國產(chan) 風機,10兆瓦海上風機開始批量生產(chan) 。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多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光伏產(chan) 業(ye) 占據全球主導地位,光伏組件全球排名前十的企業(ye) 中有7家是中國企業(ye) 。

  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全產(chan) 業(ye) 鏈集成製造有力推動風電、光伏發電成本持續下降,近10年來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單位千瓦平均造價(jia) 分別下降30%和75%左右,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持續提升,為(wei) 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業(ye) 態蓬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不論是裝機規模、技術水平,還是產(chan) 業(ye) 鏈的能力都已經達到了全球領先水平。我國光伏等新能源產(chan) 業(ye) 的國際競爭(zheng) 優(you) 勢凸顯。”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司長李創軍(jun) 說。

  惠民利民成果豐(feng) 碩

  蘇窪龍水電站是金沙江上遊清潔能源基地首個(ge) 開工建設的電站,位於(yu) 四川巴塘縣與(yu) 西藏芒康縣交界的金沙江幹流上,總裝機120萬(wan) 千瓦。電站庫區四川側(ce) 原來隻有一條彎曲狹窄的道路,從(cong) 蘇哇龍鄉(xiang) 到巴塘縣城需要兩(liang) 個(ge) 多小時。西藏側(ce) 完全沒有公路,群眾(zhong) 隻能在陡直的崖壁上靠幾座人行吊橋和溜索過江。

  電站開工建設以來,複建新建多條公路、多座跨江大橋。同時,在兩(liang) 岸提高標準複建10千伏線路65公裏、35千伏變電站1座,建設通信基站3座,複建通信線路159公裏,新建供水工程1處,電站征地移民投資數十億(yi) 元,使當地百姓生產(chan) 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當地村民洛鬆次仁說:“現在的條件可比以前好多啦,出行、醫療、教育條件一天比一天好,我們(men) 還可以參加工程建設,也可以開餐館、開小賣部、賣菜,收入增加了不少。”

  十年間,我國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惠民利民成果豐(feng) 碩,為(wei) 決(jue) 戰脫貧攻堅貢獻了綠色力量。2015年全麵完成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解決(jue) 了4000萬(wan) 人口的用電問題,在發展中國家率先實現了人人有電用。在推進無電地區電網延伸的同時,積極實施可再生能源獨立供電工程,讓更多無電群眾(zhong) 用上綠色電力。2012年以來,貧困地區累計開工建設大型水電站31座6478萬(wan) 千瓦,為(wei) 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移民脫貧致富作出貢獻。創新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累計建成2636萬(wan) 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惠及近6萬(wan) 個(ge) 貧困村415萬(wan) 戶貧困戶,每年產(chan) 生發電收益180億(yi) 元,相應安置公益崗位125萬(wan) 個(ge) ,光伏扶貧已成為(wei) 我國產(chan) 業(ye) 扶貧的精品工程和十大精準扶貧工程之一。

  十年間,可再生能源為(wei) 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貢獻。可再生能源既不排放汙染物也不排放溫室氣體(ti) ,是天然的綠色能源。僅(jin) 2021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規模相當於(yu) 7.53億(yi) 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約20.7億(yi) 噸、40萬(wan) 噸與(yu) 45萬(wan) 噸,為(wei) 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堅強保障。同時,我國積極推進城鄉(xiang) 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清潔利用,促進人居環境改善;積極探索沙漠治理、光伏發電、種植養(yang) 殖相結合的光伏治沙模式,推動光伏開發與(yu) 生態修複相結合,實現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與(yu) 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相得益彰。

  引領全球能源轉型

  “作為(wei)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場和設備製造國,中國始終致力於(yu) 加強與(yu) 世界各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為(wei) 全球能源轉型和綠色發展提供了中國產(chan) 品,貢獻了中國智慧,發揮了中國力量。”章建華說。

  十年間,我國積極參與(yu) 全球分工,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產(chan) 品、裝備和服務“走出去”。我國水電業(ye) 務遍及多個(ge) 國家和地區,中國企業(ye) 承擔了海外70%的水電建設任務。光伏產(chan) 業(ye) 為(wei) 全球市場供應了58%的多晶矽、93%的矽片、75%的電池片、73%的組件。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風機製造國,產(chan) 量占全球的一半,為(wei) 全球可再生能源提供了中國產(chan) 品。

  隨著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我國可再生能源新模式、新業(ye) 態不斷湧現。推廣了農(nong) 光互補、漁光互補、牧光互補等新業(ye) 態,為(wei) 全球可再生能源創新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近年來,我國通過法律保障、規劃引導、財政支持等措施有力推動了可再生能源實現快速發展、規模化發展,為(wei) 全球能源轉型作出了突出貢獻。我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也有力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特別是以風電、光伏為(wei) 代表的新能源技術的快速進步、成本的快速下降、經濟性的快速提升、競爭(zheng) 力的快速提高,使全球可再生能源特別是風電、光伏發電加快成為(wei) 新增主力能源成為(wei) 現實。

  “可以說,沒有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發展,就不可能有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蓬勃興(xing) 起,中國為(wei) 全球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章建華表示。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