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199個農村水利惠民項目開工複工:讓更多人享發展成果
2022年8月中旬,張掖市蘆水灣景區水天一色。(資料圖) 楊豔敏 攝
記者20日從(cong) 甘肅省水利廳獲悉,甘肅在用好現有水資源的基礎上,結合水情實際,實施為(wei) 民實事“打通最後一公裏”農(nong) 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設,同步調度推進調蓄設施和農(nong) 村供水二類項目,保障供水安全,讓更多人享受到水利發展成果。
截至9月15日,甘肅“打通最後一公裏”農(nong) 村水利惠民工程199個(ge) 項目全部開工複工;項目完工109個(ge) ,占應完工145個(ge) 項目(水庫5座、改建淤地壩79座、中型灌區16處、農(nong) 村供水45處)的75%;完成投資33.23億(yi) 元,占年度總投資35億(yi) 元的95%。
甘肅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nei) 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匯區,分屬內(nei) 陸河、黃河和長江三大流域,70%的國土麵積為(wei) 幹旱半幹旱地區,特殊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決(jue) 定了甘肅是中國水資源最緊缺的地區之一。多年來,甘肅先後建成景泰川電力提灌、引大入秦、引洮供水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供水、灌溉、防洪、發電、生態保護為(wei) 主的水利工程體(ti) 係。
圖為(wei) 劉家峽水電廠全景圖。(資料圖) 劉家峽水電廠供圖
為(wei) 進一步提升供水保障水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民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甘肅製定《2022年為(wei) 民實事“打通最後一公裏”農(nong) 村水利惠民工程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在全省14個(ge) 市州、蘭(lan) 州新區、83個(ge) 縣區和省景電中心、省疏勒河中心、省引大中心3個(ge) 省級單位實施“打通最後一公裏”農(nong) 村水利惠民工程。
同時在實施好該工程的基礎上,結合省情水情實際,同步調度推進調蓄設施和農(nong) 村供水二類項目,其中調蓄設施包括新建水庫(池)10座(新開工9座、續建1座),新(改)建淤地壩50座;農(nong) 村供水為(wei) 22處農(nong) 村供水改造提升工程。
據了解,此項工程年度估算總投資35億(yi) 元,甘肅爭(zheng) 取整合各類資金,各地充分利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涉農(nong) 整合資金、財政專(zhuan) 項等資金政策,用足用好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銀行貸款等政策性資金,鼓勵社會(hui) 資本參與(yu) 水利建設,拓寬投融資渠道,多方籌措、足額保障項目建設資金。加強資金使用監管,確保專(zhuan) 款專(zhuan) 用,合規使用,嚴(yan) 禁截留、擠占和挪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甘肅天水立法保護綠色“活化石”:4810株古樹有了“護身符”
“古樹名木是珍貴的自然和人文遺產,具有重要曆史、文化、生態和科研價值,是綠色‘活化石’。”甘肅天水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主任付建紅介紹說,普查顯示,該市現有古樹4810株。[詳細] -
甘肅瑪曲:保護草原生態 涵養黃河水源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境內天然草原、沼澤濕地分布廣,是黃河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 [詳細] -
“長河大道——黃河文化主題美術作品展巡展”甘肅站巡展開展
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長河大道——黃河文化主題美術作品展巡展”甘肅站巡展開展。展覽以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的方式,以藝術的語言精彩講述濃墨重彩、波瀾壯闊的“黃河故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