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打造“大旅遊”發展的樣板
從(cong) 百裏花海到林海莽莽,從(cong) 祁連山大草原到崗什卡雪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給予了這片土地絢爛豐(feng) 富的高原勝景,營造出“一山一水一幅畫,一步一景一傾(qing) 心”的美好境界,吸引著大批遊客紛至遝來。
獨一無二的自然資源和優(you) 秀的人文精神在這裏得到完美融合,是發展文旅融合大旅遊的不二選擇,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海北藏族自治州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目標更加明確、效果更加凸顯。逐漸構建起“產(chan) 業(ye) 圍繞旅遊轉、產(chan) 品圍繞旅遊造、結構圍繞旅遊調、功能圍繞旅遊配、民生圍繞旅遊興(xing) ”的文化旅遊發展新格局。
優(you) 越的區位、富集的資源、秀美的風光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使海北成為(wei) 鑲嵌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成為(wei) 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生態旅遊目的地。
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
碩果累累
2016年5月,海北州被確定為(wei) 青海首個(ge) 全域旅遊示範州。在海北州文體(ti) 旅遊廣電局局長登才加看來,全域旅遊可以概括為(wei) 兩(liang) 句話:“處處都是旅遊風景,人人都是旅遊形象。”
為(wei) 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必須打破景區圍牆化,將全境打造成一個(ge) 大景區。為(wei) 此,海北州突出頂層設計,強化“全域思維”,樹牢“大景區”觀,把文旅融合理念融入全州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納入州、縣經濟社會(hui) 發展年度目標考核範疇,加快資源整合優(you) 化,形成點、線、麵協同聯動發展格局和空間形態,推動全州文旅聯動發展。
金秋九月,登上浩渺的卓爾山,看秋雲(yun) 翻湧,山川如畫,遊人如織;入住隱藏在青山綠水間的民宿,伴著秋景入眠;走進純真閑適的原始村落,沉浸遊牧風情。
鄉(xiang) 村遊、美食遊、牧業(ye) 遊逐漸成為(wei) 旅遊的新業(ye) 態,在祁連,一條條鄉(xiang) 村精品旅遊線路、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旅遊景區景點,讓遊客流連忘返。
前不久,來自陝西的遊客衛傑帶著家人到祁連旅遊,原本以為(wei) 隻是一場看草原享受清涼的旅程,卻讓他在旅途中有了更多收獲。
衛傑說:“這次來青海旅遊,我們(men) 一家人都覺得不虛此行。我們(men) 看了卓爾山丹霞地貌、黑河大峽穀,晚上在美食街品嚐特色美食。第二天我們(men) 還體(ti) 驗了黑牛毛帳篷,欣賞了賽馬、拉巴牛,還可以自己擠牛奶、打酥油,沒想到一個(ge) 小鄉(xiang) 村的旅遊項目這麽(me) 豐(feng) 富,真是太棒了。”
2020年4月,海北州委、州政府召開了第五次文旅發展大會(hui) ,會(hui) 議出台了《關(guan) 於(yu) 促進文旅融合推進“三全”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海北州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工作督查監督考核辦法》。7月,頒布實施《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域旅遊促進條例》,以人大立法的形式推進海北州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先後編製完成《海北州全域旅遊規劃》《海北州鄉(xiang) 村旅遊發展規劃》等,將文旅規劃與(yu) 城鄉(xiang) 建設、產(chan) 業(ye) 發展、生態保護等規劃有機結合。四縣也相繼完成了全域旅遊規劃及實施方案編製工作,形成覆蓋全域、縱深到點的文旅規劃體(ti) 係。
“截至目前,海北州共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家、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2家;國家A級旅遊景區11家;省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1家;國家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4家、省級鄉(xiang) 村旅遊重點村24家,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點101家;星級飯店35家,這些成果對於(yu) 我們(men) 打造生態旅遊目的地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登才加說。
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未來可期
近兩(liang) 年,海北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青海省“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行動方案》,先後製定印發《海北州“十四五”文體(ti) 旅遊廣電規劃》《海北州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保護優(you) 先,持續發展”“突出特色,創新發展”“統籌協調,融合發展”“社會(hui) 參與(yu) ,共建共享”為(wei) 基本原則,積極推進海北特色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
目標愈清晰,行動更堅定。為(wei) 推進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工作落地見效,海北州積極謀劃打造區域樣板,通過調研、座談等方式,決(jue) 定在全州範圍率先打造環湖北岸國際生態旅遊示範區,由州黨(dang) 政領導牽頭,組織行業(ye) 專(zhuan) 家和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實地考察環湖北岸各景區(點)發展現狀,充分挖掘各景區(點)特色、明確各景區(點)發展定位,經過多次研討,目前正在製定《環湖北岸國際生態旅遊示範區三年行動計劃》。
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推動文旅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項目支撐是關(guan) 鍵的一環。
近年來,海北州不斷加大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力度,在2017年—2021年期間,海北州共完成文化旅遊總投資124.4億(yi) 元,實施了“兩(liang) 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祁連阿咪東(dong) 索景區、達玉民俗村景區、照壁山景區、湟魚家園景區、州縣兩(liang) 級智慧旅遊數據中心、旅遊廁所等一批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全州的旅遊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此外,海北州還堅持以龍頭景區為(wei) 牽引、骨幹景區為(wei) 依托,整合生態人文資源,突出地域特色,提升景區景點品質,積極融入青海湖和祁連山人文生態旅遊景觀廊道、“金岸銀邊”建設,內(nei) 部互聯、外部互動的優(you) 質生態旅遊線路體(ti) 係已初步形成。
“三色”資源吸客能力強,
風頭正勁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海北州深入挖掘以“兩(liang) 彈一星”精神為(wei) 代表的紅色文化資源、以祁連山大草原為(wei) 代表的綠色高原生態自然風光、以豐(feng) 富的民族文化為(wei) 代表的特色民族風情的“三色”文化內(nei) 涵,實施“泛旅遊係統”提升戰略,推動傳(chuan) 統觀光旅遊業(ye) 態躍級為(wei) 多元化、一體(ti) 化的高層級業(ye) 態,精心打造四種不同形態旅遊“金字招牌”。
招牌已然形成,如何最大限度發揮它的引客能力,海北采取的辦法是,有側(ce) 重、去雷同的方式。即以祁連山草原、百裏油菜花海、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為(wei) 核心,打造“金色門源·花海之旅”;以原生態地質資源、特色曆史人文資源,打造“祁連山下·天境之旅”;以措溫波藏城為(wei) 核心,青海湖北岸旅遊經濟服務帶為(wei) 依托,打造“藏城剛察·聖潔之旅”;以“兩(liang) 彈一星”理想信念培訓教育為(wei) 核心,將音樂(le) 文化、體(ti) 育文化融入旅遊,打造“河清海晏·樂(le) 動之旅”。
在這四張“金字招牌”的帶動下,鄉(xiang) 村旅遊的發展前景明晰,輻射帶動能力越來越強,吃農(nong) 家飯、睡農(nong) 家炕等深度體(ti) 驗遊越來越受遊客的喜歡。
“我們(men) 將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納入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體(ti) 係,通過完善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優(you) 化鄉(xiang) 村旅遊環境,創新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模式,特別是以民俗文化、生態采摘、康體(ti) 養(yang) 生、花海體(ti) 驗等特色服務為(wei) 載體(ti) ,打造了16個(ge) 省級旅遊扶貧村,實施了魚兒(er) 山景區、祁連縣麻拉河景區等16個(ge) 旅遊扶貧項目。”登才加介紹。
積極引導祁連縣卓爾山景區等7個(ge) 州內(nei) 知名景區景點參與(yu) 脫貧攻堅,廣泛吸引貧困人群參與(yu) 旅遊景區服務、住宿餐飲業(ye) 服務、承包景區扶貧攤位、銷售製作文旅商品,2021年旅遊業(ye) 帶動脫貧戶1635人次實現人均年收入20416.02元,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吃上了“旅遊飯”。
與(yu) 此同時,海北州積極培育文旅產(chan) 業(ye) 市場主體(ti) ,全州現有文旅企業(ye) 124家,其中規上文旅企業(ye) 3家;文旅產(chan) 業(ye) 銷售收入從(cong) 2016年的7439.37萬(wan) 元增長到2021年的19698.88萬(wan) 元,文旅融合發展效應不斷顯現。
十年來,依托“三色”資源,海北州累計接待遊客6280.128萬(wan) 人次,旅遊業(ye) 總收入210.45億(yi) 元,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跑出了“加速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野生金線鲃暢遊滇池
滇池金線鲃和鯉魚的親緣關係很遠,他們的雜交成功突破了之前魚類研究中的種種“不可能”,為滇池金線鲃的保護和利用提供了更多可能……[詳細] -
海北:“旅遊+”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海北藏族自治州立足“紅色、綠色、特色”優勢,圍繞打造國際生態旅遊目的地建設目標,全麵開啟全域旅遊發展新征程。打好生態保護與全域旅遊和諧發展“組合拳”。[詳細] -
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裏的“青海元素”
記者在新聞中心關注反映青海生態的照片。兩隻憨態可掬的藏狐寶寶、卓爾山腳下的美麗鄉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麵……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融媒體體驗區互動展示牆上三張反映青海生態的照片,吸引了境內外媒體記者的關注。[詳細]